教育其实很美——读《绽放和谐快乐之光——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育创新研究》
2012-01-28文/张璞
文/张 璞
当一个个瘦小的身影背着大大的书包走向学校,当可怜的孩子们睡眼惺忪地埋首于题海和作业,当小学生课余的美好时光被英语、奥数、作文等种种课外辅导所占据,而跆拳道、书画、小主持人、钢琴等素质拓展班也发展得欣欣向荣的时候,笔者认为教育已经扭曲成为残酷的竞争手段和工具,孩子们不但不能从中得到滋养,反而受到极大的压迫。当今的时代呼唤教育的回归,呼唤着还给孩子们缤纷快乐的童年!
悠悠岁月,沧桑百年。北大附小在百年的发展中浸染了北大“民主、自由、科学”的光荣传统,拥有了超脱于教育“功利化”趋势的能力和气度。以和谐快乐作为其办学理念,北大附小逐渐走出了一条教育创新之路,形成了一种领衔于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1月出版的《绽放和谐快乐之光》就是北大附小自身的一次追溯之旅和探索之旅,浓缩百年办学历程和现代发展的成果,为我们揭秘了这所名校活力无限、光芒四射的奥秘。
回归教育本真——和谐快乐的教育追求
回归教育本真,北大附小的和谐文化体现于点点滴滴。古朴典雅、崇尚自然的建筑设计,苍松翠柏、花木繁茂的校园绿化,“四育赋”、校园“12景”和展示学生成长作品的“墙壁文化”,仅仅是静静地站在校园,你仿佛也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教育。此外,北大附小也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快乐。“让每个教师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规划的人生蓝图,在这样的追求中,附小拥有了一支志存高远、敬业爱生、勤奋智慧的教师队伍,他们充实着附小精神的内涵,让和谐快乐的理念极大彰显。看看附小教师们的话语,“我们不跟其他学校比作业量,我们更重视作业的效果,更重视作业的针对性”;看看附小孩子们的心声,“我觉得沃老师的课不像是数学课,而是有很多故事和生活的趣事充盈其间,我们觉得很有意思”。简单的话语流淌着和谐和快乐的音符。正如书中所说,北大附小的教师不是在“照亮别人熄灭自己”,而是要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注重个性发展——特立独行的学校实践
在北大附小老师的眼中,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要注重个性发展,北大附小开始了其特立独行的学校实践。在这里,课程设置包含了“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科学素养、人文艺术气质、学习能力”五项发展课程,学校历经艰苦漫长的积淀和积极活跃的自主开发阶段,如今也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有“思训”“手工”“兴趣英语”“心理健康”“武术”等。并开展了接轨科学和社会发展前沿的一些特色课程,如北大数学少年、无线电测向、智能机器人、经济学启蒙等。老师不仅仅满足于浅显式的渗透,而是深入研究自编教材,通过挖掘多方资源,以课程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那些看似高深却就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回归教育本真,注重个性发展,北大附小历经百年,如今已经全面绽放和谐快乐之光。尹超校长在这里播撒心血,成为了一个淡定从容和快乐幸福的智慧女子。广大教师在这里执著追求,成为了“为孩子今天和明天的幸福而努力的人”;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快乐的生活和学习,并且得以快速成长成才;家长们则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他们说既然选择了北大附小,就应该少一点功利心,希望北大附小能坚持自己,不要被升学搞得不知所措。
北大附小脱胎、成长、发展于北京大学的母体中,耳濡目染北大的风气,周身闪耀着民主与科学的智慧。今天,更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加盟其中,用自己的美好和深邃点燃属于儿童文化的理性之灯,绽放着和谐与快乐的光芒。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和笔者一样,在书中看到北大附小的和谐快乐,而所有这些都是这所学校在其教育实践中,在本书中所要告诉我们的:教育其实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