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步》是怎么炼成的
2012-01-28吴保平
文/叶 新 吴保平
2009年6月25日,美国演艺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意外死亡,全世界为之震惊。而次日凌晨,美国出版界就展开了对他的唯一自传《太空步》(Moonwalk)的版权争夺。最终,兰登书屋所属皇冠出版集团的哈莫妮出版社(Harmony)一举中标,首印10万册,一销而空。实际上,这本书不过是在1988年初版基础上的再版,当时的出版商双日出版社起印高达30万册,最终大卖50万册,荣登当年的美国非文学类畅销书榜第10名。时隔20年,这本书依然有不错的业绩,固然有杰克逊的名人号召力,也在于当初策划编辑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以下简称“杰奎琳”)所领导的团队合作。
《太空步》的整个出版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从选题策划到约稿组稿、代笔写作、出版印制、营销推广,再到最后的发行上市,无不倾注了杰克逊本人、策划编辑、助理编辑、代笔者等人的心血。这个典型案例体现了美国名人自传的出版规律和操作方式,充分反映了图书出版中的“名人效应”和“死亡效应”。
一、策划编辑:总揽全局
前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洗尽铅华,“遁入”书业,1975年进入维京出版社做编辑,两年之后跳槽到双日出版社,老板雇佣杰奎琳做编辑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她走“名人路线”。杰奎琳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她可以努力保护自己作为名人的隐私,可是她必须去竭力挖掘其他名人的隐私,因为这是名人书的卖点。而证明杰奎琳的最佳人选就是迈克尔·杰克逊。
虽然1983年杰克逊当时只有25岁,但是他的演艺事业处于快速上升期,《颤栗》(Thriller)专辑盘踞在各大排行榜的首位,而他自创的“太空步”让人感觉如梦如幻,可是眼花缭乱的新闻报道让人真假难辨。许多人想要更多地了解真实的杰克逊,不仅通过他的舞台形象、他的歌声、他的舞蹈,还想通过他自己的讲述来了解这位天才的内心世界。众多的出版商发现了这一商机,不断地与杰克逊约稿,争抢这个选题。可是,已经被极度曝光的杰克逊还想保留自己仅有的一点隐私,一直不予理会。
杰奎琳马上带着助理编辑谢伊·阿尔哈特飞到杰克逊位于加州恩西诺的家中,逗留了两天。前第一夫人的到访让杰克逊深感荣幸,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杰克逊主动和两位编辑谈起这本书会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去设计。他还请求杰奎琳为本书作序,杰奎琳虽然内心不愿,但是也只能同意。她俩带着杰克逊签过字的出版合同飞回了纽约,预付款是30万美元。为此,杰奎琳的同事们给她送去了表示庆祝的巨大花束。
虽然杰奎琳和杰克逊已经签约,大方向已定,但是两人在自传的写作主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杰克逊同意在自传中“谈谈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话语、自己的声音”,希望这本书能帮自己“澄清一些误解”,实际上他要求做的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茶几书”,并不愿意暴露自己太多的隐私。但在最初会面时,杰奎琳并不想就此展开深入的讨论,让对方签约才是关键。
由于这本自传走的是快捷的、非传主亲笔所写的畅销之路,寻找代笔者成了她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在几个代笔者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洛杉矶时报》流行音乐评论家罗伯特·希尔本和摇滚传记作家斯蒂芬·戴维斯。杰奎琳首先找的是希尔本,但是双日出版社拒绝接受他交来的书稿,因为它缺乏“刺激的细节”,也就是足够的隐私。斯蒂芬·戴维斯经过8个月的赶工拿出了另一稿,得到双日的首肯,才进入最后的文字编辑阶段。
虽然“两J”带着对彼此的好感签约,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就杰克逊来说,在书中暴露这么多的隐私(比如他受到过父亲的虐待等),远离了他的初衷,他一直耿耿于怀。就杰奎琳而言,答应杰克逊写序也违背了她一贯的宗旨。她希望尽可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她谋求作为一个编辑隐在幕后,不希望出现在书中的任何地方,写序就成了她的心头之疾。最终,杰奎琳履行此前的承诺,为该书写了一篇三段的前言,提及了杰克逊的职业生涯和他的奉献精神,还有他非凡的演艺事业。杰奎琳虽然情非得已,但还是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精神,
二、代笔者:二次创作
虽然该自传最终的作者署名为迈克尔·杰克逊,但是他过于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倾注写作;再则他的文笔未必能表达出人们想看的内容。这时就需要代笔者挺身而出了,毕竟文字工作是他们的强项。
杰克逊自传的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该书第一稿的作者是罗伯特·希尔本。这是杰克逊提出的代笔人选,杰奎琳和他签署了代笔协议,但是一切保密。在此过程中,杰克逊口述,希尔本记录兼文字整理。可是,希尔本无法弥补“两J”关于自传主旨的分歧。杰克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隐私,只希望出版一本全是图片的书籍,而杰奎琳希望能出版一本关于他的全面的传记,暴露他的隐私。最后,左右为难的希尔本交上了自己的“作业”。杰克逊的朋友兼长期律师约翰·布兰卡打电话感谢他,双日出版社却认为该书稿缺乏“刺激的细节”,内容细节不够生动。虽然该书稿经过助理编辑谢伊·阿尔哈特和杰克逊两人的合力修改,但还是没有最终通过。希尔本被解雇了。
1987年,杰奎琳找到了斯蒂芬·戴维斯来写第二稿,得到了杰克逊的同意。因此,戴维斯每天下午两点到杰克逊的家里,采访限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要么50分钟,要么1个小时,因为杰克逊本身只能集中注意力这么久。他们是这样工作的:每天戴维斯到他那里,他们两个聊上1个小时,也许1小时15分钟。当然,这只能在杰克逊没有演出的日子里进行,戴维斯断断续续花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杰克逊的采访,一共录了20小时的录音带。
由于时间关系,再加上杰奎琳不断施加的压力等种种原因,戴维斯匆匆把他的采访笔录拼凑成一个故事,在第一稿的基础上拿出了一份粗略的草稿,并等待因偷工减料而被解雇。但是在两天后,双日出版社审核通过了他的书稿。戴维斯与双日签订了保密协议,带着出版社付给他的“慷慨的费用”离开了。
三、文字编辑:润色加工
书稿一旦完成,接下来就是助理编辑谢伊·阿尔哈特的事了。双日出版社总经理艾伯托·维达尔希望该书尽快完成,但是杰克逊在进行全球巡回演唱,得等他回来再通读定夺。阿尔哈特和杰克逊联系,后者让她直接去澳大利亚和他会合。晚上杰克逊没有演出任务,因此关于书的工作在晚上进行。经过商量决定,两人分工,阿尔哈特读给杰克逊听,他碰到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告诉阿尔哈特。在两周时间里,阿尔哈特一字不漏地读给他听,他耐心地作着更正或补充,一点点地接近尾声。阿尔哈特马上带着最后的定稿,飞回了美国。她还需要完成最后的编辑校对工作,不过这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最终成形的自传以编年史的方式书写,介绍了杰克逊寒微的出身、杰克逊5人乐队和他们的空前成功、小时候他父亲对他的虐待、他演艺事业的朋友、他的整形手术、他的女朋友和名人朋友,以及他崛起为音乐巨星的过程。也即是说,这本书具备了杰奎琳需要的巨大“卖点”。
四、设计印制:充满悬念
这本自传的内容完成编校环节之后,接下来就是设计和制作了。印制虽然是出版社的事情,但是杰克逊并不是置身事外。在书稿还远远没有成形的时候,杰奎琳和阿尔哈特就带着设计师J.C.苏亚雷斯,以及一大堆艺术材料和大张的画纸,去杰克逊的家中。他们围站在杰克逊巨大的餐桌前,听他畅谈书的雏形。杰克逊酷爱画画,他和苏亚雷斯一起展开纸张,和两位编辑讨论书的各种可能。最终,这本自传装满了杰克逊至爱的照片、他的自画像,以及他在白纸上准备的亲手签名,他想让他的歌迷感觉这就是他的亲笔签名本。
印刷方面,该书采用60磅纸印刷,比大多数书所用纸的质量更高。书名的采用也是几经周折,最终采用了“Moonwalk(太空步)”。1983年,杰克逊在表演中首次展示了这种美妙的舞步,造成轰动,不久便广为人知,并成为他的标志性动作之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太空步成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代名词。该书的命名既是由于杰克逊那魔幻般的舞步 ,也可反映出他那节节攀升的演艺历程。为此,书中每个页面的下方都印有一幅杰克逊用脚做标志性的太空步的图片。
由于杰克逊被公众广泛关注,《太空步》的出版过程始终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不仅是书中的内容,还有出版制作的任何细节。双日出版社的家族成员被聘为信使,将书稿从纽约城曼哈顿的该出版社总部秘密运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尔菲尔德印刷厂。在印刷厂,这本书被赋予代号“尼尔·阿姆斯特朗”,他是人类历史上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以此暗指“太空步”的书名。该书定价为15.95美元,首印30万册。双日出版社的高层说,如此之大的首印数主要取决于预订数,他们从来不想草率地对待该书的命运。
五、营销推广:双管齐下
虽然《太空步》巨大的首印数取决于预订数,但是双日出版社也不放弃对该书的宣传推广。考虑到杰克逊的粉丝并不经常去书店,双日出版社高层与杰克逊的宣传团队合作,开始使用固定的广播节目来宣传该书,以促进纸书的销售。这些宣传活动包括新闻发布会,或者赢者会得到《太空步》书籍的歌唱比赛等等,在超过27个城市的70余个电台举行。这些电台主打摇滚音乐或蓝调音乐(节奏布鲁斯)。一些类似的促销活动也出现在全美收视率最高的19个全国性电视节目中,其中包括特纳广播网和尼克有线电视频道等。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的促销活动都是由杰克逊自己的唱片公司——史诗公司负责策划。
出版社的传统促销一般集中在报刊广告领域。双日出版社的公关人员杰奎琳·德瓦尔希望安排杰克逊接受一次报纸采访,遭到他的拒绝。但是他非常热衷于讨论促销性的现场电视节目。她说:“他构思出一个用电视节目促销本书的绝妙主意。”按他的构思,节目中会有音乐播放,摄像头始终对准他的脚,他随着节奏移动他的脚步。接着,一位如伊丽莎白·泰勒这样的大名人朋友会讲述一些关于他的故事。然后摄像头会移动到他的膝盖,将会有另一位名人谈论他。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终于看到他的脸。德瓦尔也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可是它超越了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宣传预算。
双日出版社采用大规模的报刊广告、大幅海报及与书店合作的广告来促销《太空步》,宣传预算为15万美元。它提供给书店独特的码书方法,摆放好的书与作者的真人大小相似。如果是码堆,一个标准堆就用16本书;如果是书架陈列就一下摆出6本,为的是造成引人注意的视觉效果。
六、发行上市:一炮而红
双日出版社选择1988年4月18日(周一)在芝加哥首发,周三该书会出现在美国各大城市的书架上。《太空步》这本书一经出版,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位,首印30万册一销而空,最终卖出了50万册,成了每个杰克逊歌迷的必读之书。在1988年的美国畅销书榜非文学类前15名中,该书位列第10名,是双日出版社当年的唯一收获,它比《里根回忆录: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表现还要好。凑巧的是,杰克逊在书中提到的名人朋友伊丽莎白·泰勒的《伊丽莎白起飞》(Elizabeth Takes Off)排在第6名。
除了在美国大卖之外,双日出版社还将该书的版权卖给了英国、日本、瑞典、荷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出版商。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文学会(Literary Guild)的一本特选书。如果双日出版社按惯例,卖出《太空步》的平装本版权,50万美元的版税、100万本的销量也不在话下了。但是,杰克逊否决了该计划,并于1993年收回了该书版权,这本书也就在市场上绝迹了。这样做无疑惹恼了杰奎琳,因为这本书耗费了她太多的心血和前期投入。1994年5月19日,杰奎琳死于癌症,结束了她18年的编辑生涯。
[1]Edwin McDowell. Michael Jakcson Writes His Story[N]. New York Times,1988-04-18
[2]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nwalk_(book)
[3][美]迈克尔·杰克逊,[中]传神翻译. 太空步:迈克尔·杰克逊自传[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