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阳虚泄泻的证治体会
2012-01-28郭子伦
郭子伦
·短篇报道·
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阳虚泄泻的证治体会
郭子伦
(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南江 636600)
保和丸;儿科;泄泻;辨证论治
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小儿阳虚泄泻的诊治投入了不少精力,获得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若是充分地运用中医的优势,尤其是充分发挥辨证施治,小儿阳虚泄泻是完全可以不太困难地治愈的。临床常见:肠鸣腹泄,泻出水样稀便一日数次,顽固不化,腹痛隐隐,若遇肥甘厚味之品而肠鸣腹泻加重,次数增多,同时还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四肢困倦,舌质淡、苔白,脉弱。脾肾阳虚胃气不足,运化失常,胃失受纳功能减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多见。
关于小儿泄泻的治疗,古人立有专方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清半夏、炒莱菔子、陈皮、连翘),“保和者,七种之药,治脾胃虚弱,食滞泄泻有神功!”在临床中,在保和丸基础上加上四味药物,具体说来,以温肾健脾、消食导滞、固肠止泻为治法,屡屡收奇效。
处方:焦神曲6g,焦山楂6g,茯苓4g,清半夏3g,陈皮4g,连翘4g,焦莱菔子4g,焦麦芽6g,肉桂3g,肉豆蔻(煨去油汁)3g,白蔻仁3g。
用法:水煎,日服1剂,1日4服,每次服20~30ml。
化裁:若舌苔白腻,寒湿较盛者,加苍术3g。若舌红、心烦热邪较盛者,加黄连3g或淡竹叶3g。若泻下粘滞不爽,肛门灼热者去肉桂、肉豆蔻,加大黄少许(泡服)。若舌淡,加党参6g、白术4g。若服药后肠鸣腹泻停止,便色黄润成形,每日排便减少到1次,腹痛与苔白的消失,面色稍变红润,精神好转,脉搏转为有力者,前方去肉豆蔻。当获得满意疗效后,为了巩固疗效,调理善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6g,白术(黄土淘米水炒)6g,茯苓4g,陈皮4g,清半夏3g,木香3g,砂仁3g,甘草3g,焦神曲6g,焦山楂6g,炒莱菔子4g,肉桂3g,焦麦芽6g。
用法:每日煎服1剂,日服4次,每次20~30ml。
保和丸消食导滞治脾胃,加温补肾阳的肉桂,补脾健胃之方即变为脾肾两补。这样配伍使用与病情更为恰切。在保和丸的加减化裁中,除了“肛门灼热”的热者去掉肉桂外,其余万变不离其桂,就连巩固疗效的香砂六君子汤中也有必要加肉桂,考虑的就是紧紧把握住“脾肾阳虚”。
典型验案:杨某,男。家长代诉,1996年8月20日来我处就诊。患腹泻半年余,经多处各种方法诊治无效,患儿从生后肠鸣腹痛,完谷不化,泻肚一日数次,水样清稀大便,伴腹胀,常喜欢热饮,食欲不振,形寒肢冷,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弱。视其之前的治疗诸方,大多围绕着保和丸全方,却罔然无效。
诊断:泄泻。治则:温补脾肾,消食导滞,固肠止泻。选保和丸加减,药物:焦神曲6g,焦山楂6g,茯苓4g,清半夏3g,炒莱菔子4g,陈皮3g,连翘3g,焦麦芽6g,肉桂3g,肉豆蔻(煨去油汁)3g,白蔻仁3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每次服20~30ml。
服药2剂后,患者肠鸣,腹泻,明显减轻,腹痛及形寒肢冷变减轻,精神有所转佳,食欲增强,面色稍变红润,舌苔薄白,脉搏渐而有力。可见随着脾肾得温,正气渐复故应继守前方,稍加化裁,去肉豆蔻,方为:焦神曲6g,焦山楂6g,茯苓4g,清半夏3g,陈皮4g,连翘4g,炒莱菔子4g,肉桂3g,焦麦芽6g,白蔻仁3g。再服1剂,服法如上。药后,患者肠鸣腹泻止,腹痛及形寒肢冷消失,精神明显转佳,食欲显著增强,面色红润,苔薄白,脉搏有力,可见随着脾肾得温,正气已复。此时可以强化于补,将前方再加党参、白术,方为:茯苓4g,清半夏3g,陈皮4g,连翘4g,炒莱菔子6g,焦神曲6g,肉桂3g,焦麦芽6g,焦山楂6g,白蔻仁3g,白术(黄土淘米水炒)4g,党参6g。再服1剂,服法如上。
一天后再诊:上述症状全消,不仅身体健康,精神佳朗,食欲明显增强,此时治则应调理善后与巩固疗效,即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处方:党参6g,白术(黄土淘米水炒)4g,茯苓4g,甘草3g,陈皮4g,清半夏3g,木香3g,砂仁3g,肉桂3g,焦山楂6g,焦神曲6g,焦麦芽6g。1剂。服后,恢复如常人。之后随访未见复发。
(本文校对:韩世辉 收稿日期:201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