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2012-01-28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斯大林恩格斯所有制

何 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100087)

责任编辑:林英泽

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同一声春雷,震撼了中国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体制,扭转了乾坤,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了新的崛起。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意义可以从多方面去论述,我主要从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意义及其艰巨性谈一点看法。

第一,确立市场经济,就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的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第二,确立市场经济,就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第三,确立市场经济,就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确立市场经济,必然会触及到斯大林所创建的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必然突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清一色公有制;实行市场配置资源,必然突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力成为商品,必然突破按劳分配。这样,就改变了斯大林设置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三大经济特征。所以它不是对旧制度的完善和修补,不仅仅涉及资源配置问题,而是一次体制革命。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所以,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我认为,这是南巡讲话最重要的意义。

二、突破斯大林体制的艰难性

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是偶然的,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锲而不舍的斗争而取得的。我和魏杰在编《中国党政人士论改革》一书时,曾邀请龚育之先生提供了一篇论文,标题是《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文中指出,邓小平从1979年到1992年13年间12次提出市场经济(文中对每次提出市场经济的时间、地点、内容、场合都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其中11次都遭到坚持传统意识形态者的封锁和扼杀,改革只许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许提商品经济,只能提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不能提市场经济调节,因为他们把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被定性为资本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来捍卫。直到1992年,邓小平实在忍无可忍,通过南巡讲话,冲破封锁,提出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来挽救中国。邓小平这样的大人物,用了13年的时间,12次提出市场经济,才突破斯大林体制的一角。可见斯大林在中国影响之深,其堡垒之坚固,要想突破斯大林整个体系就更难。

为什么突破斯大林的体制这么难?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披了一件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人们把他的理论奉为科学社会主义,把他创建的社会制度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为批评斯大林的理论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批评斯大林的社会制度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这件马克思主义外衣成为斯大林的保护伞,即便是邓小平这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的大人物,在12年间11次提出市场经济,都撼动不了在马克思主义盾牌保护下的斯大林体制。

在中国,斯大林如何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单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大学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确实不小,所以这里还是从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说起。根据刘少奇和斯大林达成的协议,苏联派专家在中国建设一所新型大学,按照苏联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来培养新中国的建设人才(即红色专家)。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时的开学典礼,朱德、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苏联派了99位专家到中国人民大学讲学。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派教师到人民大学进修,人民大学成为全国培养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宣传人才的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苏联专家传授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正宗的,而是斯大林的版本。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变成三个组成部分,又将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换成斯大林的著作。哲学是斯大林钦定的《联共(布)简明党史》第四章第二节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讲授的是斯大林创建的社会制度,即以后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也是《联共(布)简明党史》。这样就把斯大林的理论奉为马克思主义,就为斯大林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虽然当时也指定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但都按照斯大林的主旋律去理解。

这样,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就在全国普及和传播,人们就把它作为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正宗的马克思主义来接受,并在中国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误认为这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并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影响深远,危害极大。第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国际上“一边倒”,国内全盘苏化,中央许多部门都有苏联专家,按照苏联的模式来管理中国。第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毛泽东抛弃了他自己确立的新民主主义,从苏联搬来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斯大林说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其他各国共产党紧跟其后。第四,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揭露斯大林的错误,中共中央就对斯大林的功过作“三七”开的评价,还讲这把刀子不能丢。第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共中央根据斯大林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理论,在中国建立人民公社,搞“一大二公”。第六,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在总结三年大跃进的错误时,号召全国干部学习的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第3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而不是马克思的著作。这一学习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在庐山会议上又掀起一次更大规模的反右倾运动。第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毛泽东依据斯大林的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学说,在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受了一场大劫难。第八,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斯大林理论把中国引向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时,还没有意识到是斯大林的问题,只怪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当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又回到斯大林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上八条足以说明,斯大林理论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带来这么大的灾难,要撼动却非常艰难。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突破斯大林体制,在经济上已取得重大成就,还有一些人把斯大林的理论当作马克思主义来捍卫,把斯大林体制当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坚持。《经济纵横》2011年第7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直接批评中国的改革偏离了邓小平理论。文章说,目前“改革的趋势已经超越了邓小平理论的设计,难道还要批评‘改革不到位,甚至后退’吗?”认为我国目前发展私有经济,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威胁。”为了纠正中央的偏离,文中引用孙中山和毛泽东的话:要“节制资本”,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其实这两个提议都与中央大会和全会的决定相对立。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共同发展。国务院制定的两个“36条”,都在为发展私有经济开绿灯。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可见,“节制资本”的建议远离中央的精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即“控制三个行业和两类重要骨干企业”,并没有要求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继续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认为目前需要“节制”和“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仍将斯大林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了维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否认我们从苏联照搬,这篇文章杜撰了一个我国自行设计。文中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两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不是‘斯大林所设计的’,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设计的。”苏联宪法1936年就提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毛泽东思想是1945年提出的,怎么能为20年前作“设计”?中国1956年就确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而邓小平理论是1997年才提出的,又怎么参与21年前的设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全民所有制进行改革,怎么会设计一个改革对象?既然是根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设计的,必然是其后人,那么这个人又是谁?这种观点无法说清前后事实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树立新社会主义观,以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制度

斯大林的体制在苏联和东欧已经破产,在几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已成为改革对象,实践表明斯大林的经济体制已经失败,成为过去,已盖棺论定,说明斯大林不是一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理论不应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来捍卫,他创建的社会制度不应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坚持,他的理论对社会主义有很大误导,给人们带来重大灾难,并最后导致其失败。所以,他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而是一位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者。

在经典作家那里,未来社会制度似乎一片空白。恩格斯说:“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1]有人说《资本论》第1卷在论证商品拜物教那一节讲到未来社会制度的一些设想。我们看一看恩格斯是怎么说的。当《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恩格斯说:谁“以为他从这本书里会知道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看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待得到这种愉快,谁就大错特错了”。[2]应当说,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解比我们更权威,他否认这些论述连“影子”都不存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并没有设计未来社会制度。早在1886年,恩格斯应邀谈社会主义特征时就指出:我们“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3]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没有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的情况下,谈未来社会方案是“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所以他们不对未来社会设计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留下一片空白,让后人去探索。斯大林将经典作家谈到一些未来社会的亮点加以扩展、具体化,并实践于社会,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七十多年,还形成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这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他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者,但他的探索经实践检验是失败的,我们现在应该寻求他失败的原因。他在理论上的最大误区,是没有实现马克思理想社会主义中人的自由。如他创建的三大特征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而他排斥了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说:“生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获得自由的”。[4]剥夺个人所有权,也就剥夺了个人的自由。在计划经济下,剥夺了经济主体自主创新的自由权,剥夺了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权。个人没有自由权,就完全违背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主体思想,就不能有个人的全面解放,就不能发挥人们的主动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必然导致最后失败。所以,现在应脱去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外衣,使之还原为一位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探索者。

为斯大林脱掉马克思主义外衣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后,在西方出现“后社会主义”(Postsocialism)思潮,认为社会主义已成为过去。周有光老先生说,美国大学本来设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选修课,现在取消了。为了使斯大林的失败不要殃及马克思,我们应将马克思和斯大林分开,说明“后社会主义”只适用斯大林,不适用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主义。我们看到目前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因素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涌现。比如,王震说英国“三大差别基本消灭”,欧洲一些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福利覆盖。撒切尔夫人当时实行的国有企业股份化,使英国股民从300万增加到1000万,目前英国正准备将两家国有银行的股票无偿分给选民。比尔·盖茨、巴菲特发起的亿万富翁承诺捐出一半财产,美国发起的“向华尔街进军”。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技术一体化甚至语言一体化,形成全球一体化。信息化敲开世界大同的大门,使马克思理想的社会主义看到曙光,同时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信息化成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关于资本主义出现社会主义因素,马克思早就预见到了。他说:“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5]这新社会因素应是社会主义因素。由于时代不同出现的条件也不同。第一,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崩溃”时出现,而是在正常状态下出现。第二,目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不是“孕育”,而是已经“生产”。第三,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不是靠工人阶级去“解放”,而是自然而然自行生长。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出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推动,而不是阶级斗争和专制统治的产物。所以,以阶级斗争观点看社会主义运动前途非常渺茫,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社会主义运动前途无限光明,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主义发展像旭日东升,一片曙光。我们应丢弃斯大林的旧社会主义观,树立新社会主义观,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内将斯大林和马克思分开,才能真正了解斯大林失败的原因,才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知道中国存在问题的关键,才能摆脱“死人抓住活人”的状况。只有突破斯大林的观念,才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才能改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局面,才能使党健康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8-62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猜你喜欢

斯大林恩格斯所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恩格斯服兵役
斯大林猝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