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尽狂沙始见金——走出教学智慧的认识误区

2012-01-28顾永烈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模式化环节教学内容

■ 顾永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智慧这一“新宠”风生水起。我们学教学智慧,用教学智慧,许多教师能巧妙运用教学智慧来驾驭课堂。使教学智慧和教学实践能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该说教学智慧演绎着艺术和自由,让教师和学生跳跃的智慧火花闪出无限精彩。但是在这别样的精彩后面,我们还应认识到许多教师对教学智慧还缺少深刻的理解,目前还有几种对教学智慧的认识误区值得我们注意:

一、教学智慧的高位化

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高位化,就是对教学智慧盲目神化,是指一些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追求过于完美,认为教学智慧玄而又玄、高不可攀。认为其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极高,是一般教师不能运用的,无法企及的,并最终导致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智慧的运用退避三舍。其实,教学智慧涵盖的内容很多。有学者对教学智慧的概念进行过研究,如赵建军认为:“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多种具体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一般可分为教学技巧、教学机智和教学自由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范畴中的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任何方面都应当围绕着它来建构。所以我们不能因一些特殊的案例放弃对教学智慧的追求。

其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环节中渗透着教学智慧,并流露出个人所独有的魅力:一个简洁明了单刀直入的导入、一遍演绎到位的范读、一次酣畅淋漓的讲解等都是合理运用教学智慧的表现。

二、教学智慧的使用模式化

新课改呼唤教师新的教学智慧,这种新的教学智慧是真实的智慧而不是浮华的、表面的,它体现在教师能够对《课标》作出积极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内化到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那些为了轻松应对,极尽文饰与雕琢的观摩课和创新模式,是新课改中所出现的一些‘伪智慧’的表现,它们终将会因达不到真实的标准而徒劳” (杨启亮语)。许多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就在于教学智慧的展示,对导入、过渡、拓展几个环节抠得很细。甚至舍本逐末,只狠抓这几个环节,为导入而导入,病态地追求教学智慧,认为这几个环节才是教学智慧的重中之重。热衷于追求一般人不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反而使课堂模式化,呆板死僵。这种整容整出来的美丽无半点活力,当然也无魅力可言。常常让听课者记得的只有这堂课模式化的结构,呆板、乏味。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气韵生动、浑然天成,而这样的课却多了一份匠气,少了一份灵性,落入了一种模式化的窠臼。教学智慧无处不在,但又并非机械模式化的,这种模式化的使用教学智慧只是基于对教学智慧较初浅层次的认识。

三、教学智慧只与生成有关

还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智慧是对课堂上因学生的“怪问题”“怪要求”“怪表现”等引发的教师的灵机一动。认为教学智慧是在生成状态中才能彰显的,对应对突发教学事件津津乐道,研究颇深。所以在课堂上一味求新,一味追求出乎意料的戏剧效果,具有明显的刻意表演的色彩。有些听课评课者也带着猎奇心理,赞新夸异。教学智慧固然包含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复杂教学关系的顿悟,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动态生成性也是教学智慧所具有的特性。

但是,对动态生成的处理不是教学智慧的全部。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角度的切入等方面;在课后教学评价中如: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的评价研究,都可以体现教学智慧。只重视生成的精彩使大家对教学智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误区,其实离开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精彩的生成也只是昙花一现。离开了课前的适当预设,这样的生成只会与教学智慧渐行渐远。如果对课前的设计环节、课后的反思、评价研究到位,教学智慧的甘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流淌。

四、教学智慧只为情感教育服务

许多教师 (尤其是当过班主任的)在上课时总喜欢从教学内容中生发出一些做人的道理,牵强附会,并乐此不疲。还美其名曰教学智慧。如在讲《曹刿论战》时大谈爱国主义,讲《孔乙己》时穿插告诫学生切勿偷窃等。那么这是不是教学智慧呢?教学智慧不只是为情感教育服务,它是为整个教学内容服务的,而且教学智慧是教师主动聆听和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尊严,而不是无休无止的空洞说教。其实从这些教师的教育效果来看,这所谓的“教学智慧”也是苍白无力的。

五、教学智慧就是时尚秀

有些教师在谈起教学智慧时,认为评价教学智慧的标准就是一堂课有没有新奇有趣的玩意,有没有与时代“紧密结合”。什么东西最时髦就让什么进课堂。如一位教师在对《愚公移山》拓展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从环境保护到生态平衡、持续发展;又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博客、论坛、QQ齐上阵;再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曹刿论战》时让学生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去采访鲁庄公 (同为学生)是如何会听从曹刿的建议的。这个与直接讨论鲁庄公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难道非要进行包装吗?所以有人说上公开课是“做秀”,确实不无道理。教学智慧应主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角度的切入等方面来展现。我们要回归到教学的本位,对于影响教学目标的环节,要像罗丹对待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果断割爱。

参考资料:

1.杜萍、张毅《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6期。

2.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课程·教材·教法》第26卷第6期。

3.〔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

4.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5.石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诠释与生成》,《青年教师》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模式化环节教学内容
透气感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