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入与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0年的中国数据

2012-01-28陈时兴

中国软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民间效应政府

陈时兴

(浙江行政学院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2)

一、引言

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对调节社会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民间投资的发展。但政府投资究竟是带动民间投资还是挤出民间投资,迄今仍然是国内外学界颇有争议的论题。

国外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Fisher(1993)用跨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的预算盈余与私人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政府支出增加会降低预算盈余或增加预算赤字,进而挤出私人投资[1]。Bairam 和Ward(1993)考察了25 个OECD 成员国家,发现24 个国家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有负面影响,其中19 个国家的政府支出很大程度上挤出了私人投资[2]。Pritha (2006)运用SVAR 模型检验1969-2005年间印度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甚至发现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负面影响。但是,Aschauer(1989)用时间序列回归方法研究美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时发现,当公共投资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且与私人投资为互补品时,私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随着公共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因此,美国政府对于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投资挤入了私人投资[3]。Barro和Sala-i-Martin(1995)认为,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可互为替代品,故当公共消费增加时,私人消费将减少,并使得私人储蓄增加,进而挤入了私人投资。Argimón 等(1997)利用14 个OECD 成员国1979-198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生产率具有正效应,说明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有挤入效应[4]。

国内学者对中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差异甚大。于谨凯、单春红(2002)对1981-2000年中国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在不考虑外资的条件下,即在封闭的经济系统中,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在绝对量和增量占总投资的比重上都存在零和博弈的关系[5]。金祥荣、蔡一庆(2004)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位选择理论和聚集效应理论,通过建立局部调整模型,对中国1996-200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民间投资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了本期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6]。楚尔鸣、鲁旭(2008)通过建立三变量SVAR 模型分析表明,中国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私人投资,且不利于产出增长[7]。但是,郭庆旺、赵志耘(1999)对我国的公共投资是否产生挤出效应从财政支出的生产性、投资函数形式、资产的替代性以及经济衰退与拉动效应等几方面的分析则发现,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条件下,财政赤字不会排挤民间部门投资,反而会有利于启动内需,拉动民间部门的投资支出,即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会促进经济增长[8]。刘溶沧、马拴友(2001)等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私人投资与公共投资的函数关系构建模型,利用中国1978-1999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赤字、国债与利率、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得出公共投资不会挤出民间投资的结论,认为我国的赤字、国债规模没有产生挤出效应,不但财政赤字没有使利率上升,而且财政投资也未挤出私人投资[9]。郭庆旺、贾俊雪(2006)以中国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利用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财政投资对总产出和民间投资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民间投资的拉动效应很强[10]。吴洪鹏、刘璐(2007)采用中国1997年1月-2004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 模型对中国存在挤出效应的机制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可能会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三种挤出效应机制均不存在,民间投资与公共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证明中国1998年以来扩大公共投资的政策不仅未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反而增加民间部门的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因此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效的[11]。王剑、张会清(2009)研究表明,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增速的关联性相当高,1983-2007年间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2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拉动民间投资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2]。宋福铁(2004)采用Granger 因果测试模型和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就国债融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发行国债融资实际上尚未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但也没起到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作用[13]。

国内一些学者研究还发现,中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效应的长短期是不一样的。董秀良、薛丰惠、吴仁水(2006)在重新界定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效应的基础上,利用1996-2003年的季度数据,采用VAR 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长期均衡关系上则表现为挤入效应[14]。尹贻林、卢晶(2008)从理论上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各种效应进行重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 模型和VECM就中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中国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存在着惟一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综合效应表现为挤入效应;在短期内,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则具有挤出效应[15]。但是,杨晓华(2006)对1978-2003年中国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惟一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公共投资对产出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在短期有挤入效应,在长期则有挤出效应,不过两种效应都比较弱[16]。钞小静、任保平(2008)在建立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对中国1978-2005年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民间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政府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负,而民间资本则有相当高的正的产出弹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7]。刘方(2009)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框架内引入政府购买冲击,模拟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采用中国1978-2007年宏观经济数据校准RBC 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的暂时性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就业及经济增长速度,但长期看拉动效果有限,如果政府购买乘数小于1,就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18]。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观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主要是由于其利用的样本数据及其时段差异和计量方法不同。然而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同,将使政府投资决策调整与处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关系的政策也有差异,显然这会对民间投资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IS-LM 模型从理论上阐明政府投资影响民间投资的因素;然后,采用中国1980-2010年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等数据建立VAR 模型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对民间投资既有挤出效应,也存在着部分的挤入效应,但从总体上看,累积挤出效应并不存在。

二、政府投资影响民间投资的理论分析与计量模型

(一)政府投资影响民间投资的理论分析

根据中国转型经济运行的特点,假设经济体系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还存在着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并假定这是由家庭、企业、政府三个部门构成的封闭经济体。为此,中国转型经济中的IS-LM 模型可表示为以下两个方程式:

式中,Y:国内生产总值;r:利率;G:政府支出;

式中,M:既定价格水平下的货币供给量;

对式(1)两边取微分,得:

dY=dC(Y)+dI(r)+dG=(dC/dY)dY+(dI/dr)dr+dG

整理后得:

再对式(2)两边取微分,得:

令式(4)中dM=0,则有:

联立式(3)和式(5),得:

故可得私人投资变量为:

式(1)IS 曲线可表示为:

分别对式(9)的Y 和r 求偏导,得

再对式(9)两边求微分,得:

由式(12)求得IS 曲线的斜率为:

再根据式(5)求得LM 曲线的斜率为:

由式(8)、式(13)和式(14)求得私人投资变量及其影响因素为:

以上分析表明,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政府支出dG、IS 曲线斜率KIS和LM 曲线斜率KLM。当IS 曲线斜率KIS为负值、LM 曲线斜率KLM为正值时,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会挤出私人投资。其具体关系如下:

(1)政府支出dG 越大,LM 曲线斜率KLM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IS 曲线斜率KIS的绝对值越大,挤出效应越小。而影响IS 曲线斜率的因素有边际消费倾向及其相关的收入因素和税收因素、以及投资依利率变化的偏导数,若这些因素作用于IS 曲线斜率KIS增大,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就小;反之则反之。由于影响LM 曲线的因素有交易性货币需求依收入变化的偏导数、投机性货币需求依利率变化的偏导数,故LM曲线斜率KLM也会因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不同而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规模的大小。

(二)计量模型

如上所述,民间投资变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政府投资影响外,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等因素都影响民间投资的变动。因此,本文选择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等变量建立如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上式中,RPI 表示民间实际投资,RGI 代表政府实际投资,RY 为城镇居民实际收入,RTA 为政府实际税收,εip为残差,λip为各变量的系数,p 为滞后阶数。RGI 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的国有经济投资额经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得到。RPI 数据为内资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差额,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减去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及国有经济投资额得出的数据再经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得到。RY、RTA 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RY 数据是经过城镇居民收入指数调整的实际变量,RTA 数据经过CPI 调整后得到。所有变量数据的时间段均为1980-2010年。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更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和有助于消除异方差问题,本文对RPI、RGI、RY、RTA 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RPI)、ln(RGI)、ln(RY)、ln(RTA)表示;然后再对每个变量的数据序列的平稳性特征采用单位根的ADF 检验方法,分别就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滞后期的确定采用AIC 最小准则,以保证残差值非自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RPI)、ln(RGI)、ln(RY)、ln(RTA)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表1 ADF 检验结果

(二)协整分析

协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滞后期的选择,文献中一般根据无约束的VAR 模型确定。在确定VAR 模型的滞后结构中,本文采用LR 统计量(5%置信水平下)、FPE(最终预测误差)、AIC 准则、SC 信息准则和HQ 信息准则等5 个指标进行合理的滞后阶数判断。结果发现,反映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变动的ln(RPI)、ln(RGI)、ln(RY)、ln(RTR)变量中,5 个信息准则均选择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因此采用VAR(4)模型。

由于VAR 模型的稳定性是判断模型好坏的关键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检验VAR(4)模型整体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模型中AR 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没有根在单位圆外,因而VAR(4)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可以进行Johansen 协整检验。

VAR 协整检验模型实际上是对无约束的VAR模型施加约束以后得到的VAR 模型,它的滞后期是无约束VAR 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由于反映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变动的无约束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故协整检验的VAR 模型滞后阶数确定为3。本文对VAR(4)模型的Johansen 协整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ln(RPI)、ln(RGI)、ln(RY)、ln(RTA)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对应的长期方程为:

从协整组合关系式(17)可以看出,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呈反方向变化,即从长期均衡关系看,存在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居民收入和政府税收与民间投资则呈正向关系,说明居民收入增长与政府税收有减少民间投资挤出效应的作用。

(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由以上基于VAR 模型的Johansen 协整检验分析可知,ln(RPI)、ln(RGI)、ln(RY)、ln(RTA)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下面进一步基于VAR(4)模型检验ln(RPI)、ln(RGI)、ln(RY)、ln(RTA)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Granger 因果关系,其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基于VAR(4)模型的Granger 因果检验的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政府投资是民间投资的Granger 原因,居民收入与税收也分别在1%、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民间投资的Granger 原因,并且三者联合在1%显著性水平上引起民间投资。另外,民间投资也是政府投资和税收的Granger 原因,但不是居民收入的Granger 原因。

(四)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 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即期和远期取值的影响,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可以不考虑变量的顺序而得到唯一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因而仅给出民间投资对一单位标准差政府投资结构新息冲击的响应轨迹。图1 所示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的滞后长度为25 期,横坐标以年为单位表示冲击发生后的时间间隔,纵坐标以百分数为单位表示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部分表示脉冲响应轨迹,虚线部分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1 可见,政府投资的冲击产生后,民间投资先产生正反应,在第2 期达到高点后随即下降,至第3 期就产生了负反应,在第5期民间投资下降到谷底后再逐步回升,到第13 期之后均产生了比较稳定的正反应。因此,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冲击的瞬时、前期和后期分别产生了挤入效应、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等三种情况。再由图2 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冲击的累积效应函数可见,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的累积冲击在第4 期是正反应,第5 期变为了负反应,但在第12 期累积冲击至最低点后就逐渐向零趋近,之后不再存在累积挤出效应。

图1 政府投资冲击引起民间投资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2 政府投资冲击引起民间投资的累积响应函数

四、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中国政府投资规模对民间投资挤出和挤入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第一,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或挤入效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IS-LM 模型推导得出的影响私人投资的因素有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等等。运用1980-2010年中国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等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与民间投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实证研究还表明,政府投资、居民收入、政府税收都是引起民间投资变动的原因,而民间投资也是政府投资和税收的原因,但民间投资与居民收入不形成反向因果关系。因此,对于民间投资挤出和挤入效应问题,不能仅仅考虑政府投资因素,还必须综合考虑居民收入、政府税收等多种因素的作用。

第二,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部分挤出效应和部分挤入效应,但总体上看,累积挤出效应不存在。1980-2010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瞬时挤入效应、前期挤出效应和后期挤入效应的结论,可以为挤入效应与挤出效应机制的产生提供经验依据。挤入效应的产生机制是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改善了投资的外部环境,有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增加企业的预期利润,从而能够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带动民间投资发展;或者政府投资于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对相关联产业能产生投资的辐射效应,可以为这些产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从而也能带动这些产业的民间投资。由于政府投资这些项目和领域的社会效果需要较长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因而也只有较长时间才能吸引民间投资参与,从而表现为后期的挤入效应。而在前段时期内,由于政府投资增加,部分民间投资会被挤出,如果政府投资于竞争性领域,挤出民间投资的效应则更大;如果存在民间投资行业准入的制度限制和服务于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投资也很难拉动民间投资。实证研究还表明,从累积响应函数看,1980-2010年中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累积挤出效应从总体上看并不存在。但本文认为,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后,就应果断逐步退出,应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努力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的形成。

第三,居民收入、政府税收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入效应。居民收入与政府税收均通过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影响民间投资增长。政府税收增加使实际税率提高,直接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居民收入增长则由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改革等滞后而会提高其支出预期,从而导致边际储蓄倾向增大,减少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这两种情况所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会发生双重效应:一是降低了政府投资乘数和民间投资乘数的产出增长效应;二是减少了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相对提高了民间投资的增长效应。因此,这种挤出效应的减少虽然相对增加了民间投资,但无助于产出增长。在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经济中,特别是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步退出后,需要重视的是降低税收(税率)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居民的预期支出,从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放大民间投资乘数功效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1]Fisher S.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Factors in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485-512.

[2]Bairam E,Ward B.The Externality Effect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Investment in OECD Countries[J].Applied Economics,1993,(25):711-716.

[3]Aschauer D.Does Public Capital Crowd out Private Capital[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9):171-178.

[4]Argimón I,Gonzalez- Paramo J M,Roldan J M.Evidence of Public Spending Crowding- out from a Panel of OECD Countries[J].Applied Economics,1997,(29):1001-1010.

[5]于谨凯,单春红.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零和博弈关系分析[J].财贸研究,2002,(5):93-98.

[6]金祥荣,蔡一庆.我国民间投资区位选择变化及其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1):14-23.

[7]楚尔鸣,鲁 旭.基于SVAR 模型的政府投资挤出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8):41-47.

[8]郭庆旺,赵志耘.论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J].财贸经济,1999,(6):31-35.

[9]刘溶沧,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1,(2):13-19.

[10]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29-40.

[11]吴洪鹏,刘 璐.挤出还是挤入: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7,(2):13-22.

[12]王 剑,张会清.民间投资:历史考察,近期动态与趋势判断[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85-89.

[13]宋福铁.国债对于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8):52-56.

[14]董秀良,薛丰惠,吴仁水.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5):65-68.

[15]尹贻林,卢 晶.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影响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3):76-81.

[16]杨晓华.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兼论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5):68-72.

[17]钞小静,任保平.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8,(2):5-15.

[18]刘方.政府购买与中国经济波动[J].宏观经济研究,2009,(12):39-43.

猜你喜欢

民间效应政府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