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所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以ECE为例

2012-01-28杨逢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5期
关键词:矿业走出去企业

■ 杨逢春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8)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所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以ECE为例

■ 杨逢春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8)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政策滞后与企业稚嫩,跨国差异,国外对中国矿业企业的偏见,人才缺乏,风险意识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采取了建立并借助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施科学决策以控制风险,抢抓战略机遇,坚持互利共赢,注重收购方式等措施。

矿业企业;“走出去”;投资;风险;决策

“走出去”的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国内任何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国内矿产资源已明显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国内矿业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日益成熟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元、欧元大幅贬值。随着两种货币的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跟着大幅下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使得以往壁垒重重的能源矿业企业为了能挨过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复苏,不得不降低门槛,并主动出让一定的议价权、主动权与控制权,而两种货币的贬值,也相应地让人民币拥有了更强的购买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收购兼并,降低了投资成本,创制了良好的货币环境。笔者所在单位——有色华东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ECE)就借此机会,成功地进行了多起海外运作。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思想并获得了企业充分认同。我国经济近十年来,平均超过百分之十的增速与因之而来的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实际动力与资金支持;让本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其中,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强烈愿望,成为了企业的主观动力;国家部委出台的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规范境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为“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与保障;而2009年商务部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则更是让国内企业从思想上达成了抓住时机“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共识。

2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感分析

据《南方都市报》资料,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失败而告终的屡见不鲜,比如中铝增资力拓、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联想收购IBM、上汽收购双龙等,无论是收购品牌、技术,还是石油矿山等资源,都是同样的命运。另据麦肯锡的最新研究表明,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而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

随着中国工业化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供应的瓶颈约束日益凸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急剧加大了对油、气、煤、铁、铜、铝、铅、锌、钾盐等重要矿产的需求量,预计到2020年,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重点资源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基本需要。因此,在挖掘国内资源潜力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实施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寻求和建立海外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障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另外,面对我国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进行海外资源收购,使其保值增值,以提高外汇使用效率,缓解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护我国的外汇储备安全,也成为矿业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运作的现实压力之一。

3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应把握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包括矿业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业政策的滞后与企业的稚嫩

从政府的宏观角度看,国家有关部门没能出台和落实好相关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致使“走出去”的鼓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咨询服务欠缺、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管理存在盲区等等,不能适应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需要。从企业的微观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换机制,学习和适应国际惯例的成长阶段,“走出去”进行境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还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呈现规模小、数量小、信息滞后,分散化经营,层次低、效率差的特点。

3.2 “走出去”中的跨国差异

从兼并收购到跨国整合再到当地化经营,都必须注意跨国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国情、制度、文化、理念、游戏规则的区别,也包括意识形态的不同。这种差异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企业在国际化以及“走出去”后,本地化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对文化、理念、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及时做出适应性改变,只能将“中国经验”照搬到海外,造成了很多沟通与经营管理的障碍。

3.3 国外对中国矿业企业的偏见

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国有矿业企业存在较为普遍的政治偏见和戒备,他们把中国国有矿业企业的海外收购看成中国国家威胁,于是或明或暗地予以干扰、阻挠和破坏,阻拦中国购买敏感性资源和核心技术,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更是遭受差别审查待遇,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受阻、中铝收购力拓被拒等事件就说明了这一情况。

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解决了钢管混凝土柱内密实度不足、离析等缺陷,与传统的逐段浇捣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3.4 人才的问题

“走出去”进行海外运作与矿业企业本身所擅长的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对一些以前专业进行矿业开发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本很多专业进行矿产开发的企业,直到“走出去”之后才发现缺乏很多了解国际相关法规的法律人才,能进行财务经营、国际融资的财务人才,以及既熟悉工程技术、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谈判人才等,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有的甚至使“走出去”之旅功亏一篑。

3.5 风险意识

到国外进行投资,在海外经营企业,特别是从事资源开发类的企业,是有很大风险的。除找矿风险外,还存在社会环境的风险。与在国内相比,很多不可抗力风险明显增加。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关系的突变、所在国的社会、政治动荡、重大的自然灾害等,都将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无法进行。从微观层面看,由于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区别、语言交流的障碍等,很容易导致沟通上的障碍,成为投资、经营与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除此以外,还存在合作者之间的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被并购企业为增加获利,往往倾向于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为此,在海外并购中应加强多方面的信息储备与信息收集,提高风险意识,以尽可能地减少投资、经营活动中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降低各方面的风险。

3.6 明确战略目标

企业“走出去”进行并购的目的,是通过获得能为自身发展带来有助推作用的核心资源或者新型管理模式,以增强发展动力,提升竞争力。但是一些企业仅是受政绩驱使,而不是因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盲目收购与自身差异性过大,不能对其发展形成补充与辅助,或者体量过大,单靠规模扩张而无经营、管理等软件上提升,根本无法消化的企业,与其发展、并购的最终目标相悖离,并愈行愈远,使得即使收购成功,也因这些潜在风险,最终难逃失败的厄运。

4 ECE在“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的探索与经验

在“走出去”过程中,既有政治因素风险,又有经济风险,针对我国矿业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ECE在实战中的探索与经验,做出了如下几点总结:

4.1 建立并借助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走出去”进行海外运作,既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队伍,也应加强国际合作,借助国外已有成熟的专业智囊队伍,以进行风险控制。为了规避风险,成功地“走出去”,ECE一方面打造了集商务谈判人员、财务工作人员、法律协调人员等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从财务、税务和法律等各方面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了海外目标市场,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面对一些现有队伍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巧妙借助国外已有专业队伍、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事物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进行了对目标企业评价、法律事务的解决、信息收集、可行性研究等业务,降低海外投资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而在与这些顶级专业团队进行合作,完成其预期设定目标的同时,培养、锻炼了自己的人才队伍。

4.2 实施科学决策,控制风险

科学的决策体系与风险评估体系是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条件。面对海外并购中所面临的众多风险,2010年,国资委专门印发通知,进一步要求国有企业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强调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与企业海外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准确的海外风险评估体系,既能够规避风险,实现协同效应,又能在遇到突发风险时,及时调整战略,保证并购整合的顺利进行。为此,为保证海外运作的顺利进行,ECE建立和完善了海外系统风险评估体系,实现了对并购前、中、后期的风险控制。同时,构建了科学高效、迅速灵敏的决策反应机制,在以技术支撑体系、谈判支撑体系和融资支撑体系为内容的敏捷型决策体系的帮助下,坚持按照项目筛选、实地考察、专家论证、技术经济评价、尽职调查等决策流程进行集体决策。在投资国别的选择上,以矿产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政策延续性强、基础设施完善、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为首选;在矿种的选择上,以我国紧缺的铜、铁、铀、铅、锌、镍、金等矿产资源为主;在时机的选择上,清醒分析形势,选择经济周期性变化中的最佳时机,果断出击。由此可见,风险控制体系与科学的决策体系的双剑合璧,是我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法宝。

4.3 抢抓战略机遇

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成为市场经济的常态时,任何经济组织为了发展都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波动,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并在危机中发现并抓住机会。ECE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处于经济低潮期逆市出击,实施低成本收购资源战略,按照“牛市买资源,熊市卖资源”的思路,大跨度地进行海外矿业开发,结果比金融危机前收购节省了大量资金。这充分说明企业并购必须与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有机结合起来,海外并购尤其应清醒地分析形势,掌握规律,瞄准经济周期性变化中的最佳时机,果断出击,才能取得最佳收购效果。

4.4 坚持互利共赢

企业要在海外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共赢。一是在宣传上要强调共创双赢,共创多赢。如果只强调中国利益,容易引发东道国议会、媒体、社会的反感。 二是不能短视,不能图短利,要主动加强与当地的联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当地感受中国企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良好影响。以西方为主的国家在1996年制定的“瓦森纳安排”使中国的许多境外收购都具有了政治色彩,容易引起外方的警惕和“敌视”。而ECE因自身地质勘查技术优势和资金劣势,在开展境外投资时,关注的是地质工作程度适中、收购成本合理、资源前景良好的项目。此外,ECE凭借其不引人注目的地勘单位身份,在收购过程中强化战略合作、共赢发展的宗旨,既提供技术服务,又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所在国家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这种淡化纯粹的资源收购的概念,得到了被收购方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了阻力,易于成功收购。实践证明,只有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业务才能在境外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4.5 注重收购方式

在目前的矿业开发中,许多企业倾向于收购一般的项目,但收购项目往往会遇到诸如人才成本较高、文化差异大、交易成本较高和法律障碍等很多现实困难。华东有色的境外收购均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并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即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比采取项目收购的方式好。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能事半功倍,具有很多优势,如收购相对快捷和容易、拥有了上市公司即获得公司所有资源、有利于风险控制和完整利用公司高管以化解文化差异等。

[1]姚绍义,鲍卫东.地勘单位如何科学实施“走出去”战略[N].中国矿业报,2010-02-11(4).

[2王建业,李水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总441):14-15.

[3]张文虎.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1(总445):49.

[4]刘增田.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几个突出问题[J].冶金管理,2011(4):31-35.

[5]罗智,黄清,单葆国,司政.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重大问题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5):4-7.

F407.1

C

1672-6995(2012)05-0048-03

2012-04-20

杨逢春(1981-),男,江苏省高淳县人,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资源经济与产业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资源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矿业走出去企业
企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企业
企业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