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新模式
2012-01-28徐晓鸥
□文/徐晓鸥
作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配套重点项目,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一直是义乌检验检疫局近期工作的重头戏。新年伊始,继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成为延伸检验试点“模板”后,29家经该局审核批准的输非商品集中监装单位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试点工作。
——延伸检验促改革。浙江集海物流有限公司是义乌检验检疫局的延伸检验试点“模板”单位。以前,公司就是一个简单的外贸仓储货运中转,仓库管理乱、运转效率低、检验周期长,只能做一单是一单,小打小闹过日子。在义乌检验检疫局的帮助指导下,集海物流有限公司对硬件、软件进行了改革,短短几个月就见成效。最明显的就是仓库堆放整洁,利用率大大提高。货物入库后按照要求分柜堆放,并配备货物标识牌,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其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报检员、质量监督员现在都能独当一面,货物入库后报检员及时联网申报,质量监督员负责验收货物,合格入库,不合格直接退货,流程顺了,效率也高了。第三,通检速率大大提高,给集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检验检疫局认可集海的质量验收结果,95%以上的单证都可采用验证放行和信用放行方式,从报检到出证平均节省2天。就是剩下5%需检验放行的单证,由于在货物入库联申报后即可得知是否被抽批,且报检前即完成现场检验,公司也能合理安排出货时间,掌握货运主动性。
义乌检验检疫局还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实行集中仓储、封闭管理;对组货单位等市场采购商品经营主体实现联网监管,如实申报全部出口商品;建立健全“生产-经销-仓储-货代-外贸-船运”出口环节溯源信息全申报机制;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入库验收、延伸检验、联网核销、装箱报检、放行等各环节作为控制点,实现由报检后检验向报检前把关转变;探索不合格品处置办法,实现闭环管理。管理效率的提高,带给用户的是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这正是试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延伸检验模式所带来的变化:变“检验检疫被动检验”为“企业主动把关”,向实现“管得住、通得快、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改革目标迈近了一大步。
——联网申报搭平台。义乌检验检疫局组织开发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系统,企业在仓储现场安装软件,商品入库后即可通过企业端输入基本的商品信息和溯源信息,实现与检验检疫终端的联网共享。质量监督员对货物验收后登记检验结果,检验检疫根据设定的抽检比例随机抽查进行现场检验,商品报检出库后企业端对库存进行联网核销。点开“市场采购商品监管系统”,即可感受到信息化手段的便利——通过该联网申报系统的使用,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能随时掌握任一组货单位仓储现场的商品出入库、库存、来源、质量验收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控各单位各商品的动态信息。义乌检验检疫局还打算开发移动办公功能,这样现场检验后就能现场输单,出证速度将更快了。
——有效监管强基础。检验流程的简化,意味着监管强度和难度的增加。新阶段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加强组货单位管理,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组货单位分类管理和监管工作规范,引入动态管理机制,落实质量责任,根据诚信程度、遭国外通报召回情况、违法情况、检验中发现问题、质量保证能力和商品风险等级等因素综合评定,实施动态分类监管。监管抓重点,合理分布监管人力,重点监管企业信用等级低、商品风险等级高的单位;监管抓实效,注重监管结果的合理使用,注重监管不符合项的整改效果。继续规范和完善检验监管本的使用,加强对组货单位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特别是休眠、半休眠单位的突击检查力度。明确货物堆放要求,核查仓储能力、不合格处理、帐物一致性、体系有效性、人员适宜性等内容,规范监督软件和视频监控的使用。
——质量监督是关键。质量监督员担负着把好产品质量第一关的重任,是检验工作有效延伸的一环。如何培养一支合格的质量监督员队伍,一直是义乌检验检疫局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该局不断加大质量监督员培训和监督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各类商品检验标准的学习,提升质量监督员质量管控能力。引入质量监督员工作考核和退出机制,对质量监督员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质量责任,根据年度工作表现进行推优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