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质量话题
2012-01-28陈木楷
文/陈木楷
据传,有一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翰林书院。有几位翰林书生正在打牌赌钱,见有人来,便将赌具放入身边的柳条筐。乾隆问装入筐中的是何物。一位老翰林回答“是东西”。乾隆从没听说过这个词,便又问“为何不是南北?”。老翰林解释“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火会烧,水会漏,这五行之道妇孺皆知”。乾隆一听,惊叹不已,宣布“东西”这个词可用,从此中国词典里就有了“东西”一词。当然,这仅为“东西”一词由来的传说之一。
由于古人将木、金都看作非常有用的东西,笔者自然想到度量它们的诸多指标,质量便是其中之一。时下质量一词遍及各类媒体、企业经营活动和民众日常生活。略为思索,便觉得涉及质量工作的话题,欲一吐为快。
其一,质量工作的主体。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质量问题日益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媒体便大肆炒作和渲染,使民众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后果之判断,出现放大效应。曾经屡见政府文件的“政府对质量负总责”之说,促使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包办企业质量工作的现象,而又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质量问题。需知,东西的质量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企业生产出来的,质量工作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应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之内,严格追究企业的违法责任,并监督其认真改进。如此,方能避免质量工作主体“倒置”。
其二,质量水平的评价。近几年来,不少部门和单位开展质量综合评价。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事情往往不能遂人心愿。有些部门和单位在建立评价模型过程中,将综合性的评价,搞成“认证认可”、“监督抽查”、“质量法制”的贡献率,这就必须认真进行推敲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上述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由此对各个指标产生强化和弱化效应。因此,单个指标的贡献率,与存在交互作用条件的贡献率是不一样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不能追求“实用性”。
其三,质量管理的目的。经常听到有人说“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似乎说搞好了质量管理,就能提高产品质量。其实,此命题也是有瑕疵的。产品质量的水平受制于各种系统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始终处于波动状态。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确保其质量特性处于预期设定的目标。各种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领域,不能“拔苗助长”,人为地扩大。提高东西的质量,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因此,请牢记:“提高质量靠科技,稳定质量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