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2012-01-28李忠杰

中共党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苏区革命精神

李忠杰

80年前,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形成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天上午,江西省委、省政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都所在地瑞金召开了纪念大会。下午,又由多家单位联合召开第四次苏区精神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主办和具体承办这次会议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前几天,即11月4日,经中央批准,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江西、福建、广东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国务委员梁光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赵丕,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先后在会上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人民团体负责同志,江西、福建、广东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和老红军、老同志及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会议。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多人。会议开得隆重热烈,效果很好。习近平同志在离开大会堂时对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会议的召开,以及今天在江西召开的两个会议,把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宣传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下面,我就研究、宣传和弘扬苏区精神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开创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相继开辟了井冈山、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赣、闽浙赣、左右江、海陆丰、东江、琼崖、川陕、陕甘边、陕北、闽东、湘鄂川黔、鄂豫陕等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局部执政的重要尝试。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和大本营,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治国理政艺术和造就大批治国精英的实验基地。正是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局部执政的实践中,苏区的党和人民培育形成了宝贵的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之一。党和人民对这一宝贵财富非常珍惜。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史工作者,特别是中央苏区所在地区不断加强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各种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研究和宣传文章,出版社又出版了很多不同程度涉及苏区精神的图书、资料,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由江西省和有关方面联合召开的苏区精神研讨会已经开了三次,这一次已是第四次。我浏览了一下这次会议的论文集,感觉内容比较丰富,研究比较深入,案例比较细致。除了对传统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外,还扩展到对社会建设的研究、对群众工作的研究、对细微领域的研究、对不同根据地精神作风的比较研究等等,尤其是加强对局部执政历史经验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认为苏区精神具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内涵十分丰富。对苏区精神的这些探讨,有助于对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历史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的各种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比较研究。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的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弘扬,对苏区精神,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1996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赣南老区视察时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视察赣南老区时强调: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03年12月,李长春同志到赣南老区考察时明确地使用了“苏区精神”的概念,强调指出:“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作出全面部署。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所有这些要求,都包含着弘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的内容。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这次在北京召开的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专门对苏区精神进行了论述和强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感到分外鼓舞和振奋:

第一,习近平同志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重要概念。在全篇讲话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并且把“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作为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之际对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根据李长春和习近平两位常委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一样,都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之一。

第二,习近平同志明确概括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指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一共七点。这样,长期以来党史界的研究成果和江西等省党委政府概括和使用的内容,得到了权威的认定。

第三,习近平同志明确论述了苏区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即说明,这个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这也是与其他很多革命精神有所不同的地方。

第四,习近平同志明确界定了“苏区精神”的性质、地位和意义。强调指出:“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寥寥数语,既说明了苏区精神的性质,又说明了苏区精神往前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向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同时,还说明了苏区精神与党的其他革命精神的辩证关系。

第五,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弘扬“苏区精神”的要求。他把苏区精神与创先争优、经受四个考验、防止和克服四个危险联系起来,强调:“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学习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作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牢记‘两个务必’,从而更好地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则直接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随着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的召开,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弘扬必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这次苏区精神研讨会,一定要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开创弘扬苏区精神的新局面。

二、充分认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育的各种精神及其经验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苏区精神,要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放在党所创造和培育的革命建设改革精神、放在党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一个整体的背景、环境和内容中来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这部历史,简单地概括,可以称为是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如果进一步展开,党史还有很多线索,其中就包括精神发展、精神建设的线索。我们党90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着精神发展和精神建设的历史。这里所说的精神,与哲学上所说的精神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哲学上,物质和精神是一对最基本的范畴。哲学上的精神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指的是人类的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精神是与存在、物质相对应的一种东西。而我们党史上所说的精神、包括苏区精神在内的精神,则是一个相对小一点、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外延以及种种特点的某种精神类型。包括革命精神、创业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它是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现象,更多地侧重于特指的精神类型,但也是广义精神的一个方面。

90年来,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精神。在革命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维护团结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建设国家、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为基本内容的建设精神,如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等为基本内容的新的时代精神,如“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某种特定类型的精神,或者叫精神类型,是在丰富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外延以及特点的精神类型。

苏区精神,就是这众多革命建设改革精神中一个重要的类型。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精神,是我们党在当时所形成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既有我们党的众多革命精神的基本共性,又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个性。其内涵十分丰富。专家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界定苏区精神的内涵。有的概括为七点、六点,有的则概括为五点、四点或三点。不管如何概括,苏区精神都有重要的价值。如不唯本本,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反腐倡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等,都集中反映了党和苏区军民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向上的精神风貌。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将苏区精神概括为七个方面,对苏区精神的内涵作出了权威的界定。

纵观我们党90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精神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上有很多人对中国共产党怎么能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而取得胜利感到无法理解。从单纯的物质条件来看,确实难以理解。因为我们党基本上是在物质条件远远不够、甚至极差,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重要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那就是精神的力量。

90年来,我们党,包括党的整体,包括广大党员,包括运用动员群众的手段,都充分地发挥和利用了精神的力量。我们党通过思想建设、精神激励、榜样示范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把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把救亡图存、人民翻身解放的理念和精神,转化成一种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我们才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取得了胜利,走到了今天。

当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和情况下,我们党也出现过过于夸大精神力量作用的现象,试图把精神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甚至宣扬精神万能,试图单纯靠精神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懂得或者忘记了搞建设需要运用精神的力量,但是不能光靠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要讲物质利益,要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说,需要用精神的力量来引导,但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光靠精神力量从事他们的工作、指导他们的行为。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和情况下,我们还错用了某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科学的精神观念,以此来统一思想,如“文化大革命”中鼓吹个人崇拜、忠于领袖个人的封建主义思想,把滥用暴力、侵犯人身自由、随意打砸抢等说成是“造反有理”,等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中央苏区,当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倾向,苏区建设和红军队伍建设都曾蒙受过严重伤害。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最后丢失,红军被迫长征,更是“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此,我们也要深刻反思,不能忽略。更不能当成苏区精神来加以宣扬。

回顾和总结我们党90年的历史,无论成功还是挫折、经验还是教训,包括苏区精神在内的革命建设改革精神,都是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它们是传统民族精神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弘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改造、运用和创新;是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源泉和集中展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三、正确认识精神世界的内涵、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深化对党的精神的研究,在与时俱进中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其他革命建设改革精神。

研究党史上的精神现象,不能局限于党史,而要善于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哲学的层面,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乃至生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挖掘。

精神现象、精神世界是人类在自然发展进程中自觉产生和不断丰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和现象。从哲学层面上来说,整个世界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精神世界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但又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和规律。人类的文明程度来源于物质世界的进步和变革,但又是在精神领域文明成果不断积累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和进步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体现是生产力,但生产力归根结底又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成果,不仅表现在具象的物质上,而且表现在对这种具象事物的理论抽象上,从而形成一种文明的产物,积累在一代一代人的头脑里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反过来,精神和观念对物质和存在又有巨大的反作用。人类文明的积淀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精神世界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物质的东西可以摧毁,但精神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是难以摧毁的。因此,精神现象、精神世界是人类在自然发展进程中自觉产生和不断丰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和现象,对精神问题的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

如果说人类社会有两个世界,那么相比较而言,我们对这两个世界的研究,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尤其对于精神的研究,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应该说,几千年来,人类对自身的精神现象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思考,伴随着对精神问题的研究而产生了许多流派、主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等,都在精神问题的研究上产生了巨大的突破,影响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也许他们的理论、主张不一定都正确,甚至有很大的谬论,但是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中国来说,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于“精神”问题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学说,非常注重研究精神世界,特别是从内省的角度提倡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力图把人加以完善,并且以此为国家的治理提供精神规范。对这种精神研究、精神修炼,不能简单否认它们的进步作用。至今我们都强调内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修炼自己,修养自己,陶冶自己。对于国家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了中华文明发展,保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当然,很多传统的精神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压抑了人的人性,压抑了人的几乎所有的需求,使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造成了超稳定统治的一种规范,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超稳定的、近似停滞的状态。

如今,对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现象都研究透彻了吗?显然没有,而且差得很远。人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生理、精神、心理的探讨。在这种探讨中,会有成果,也会有迷茫,所以自古以来很多哲学家、科学家经过艰难探求后,有的把答案归于上帝,有的陷于迷茫、彷徨,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这说明对人类精神探讨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营垒的划分,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到它们的区别和各自的本质。但是过于简单的划分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精神世界研究的忽视。所以,在精神世界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疑难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探讨。比如,怎样准确地界定精神的范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精神成果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精神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的作用的限度又是多少?如何看待宗教这类精神现象的作用?等等。这都是摆在理论工作者乃至人类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这样一个广阔的视野上来看,研究党史上的精神现象,就是人类研究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领域乃至突破口。我们研究党史,不仅要研究党的活动过程、党的奋斗过程、党的政策发展过程,而且要加强对精神问题的研究。换句话说,“精神”问题应该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重要课题、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党、我们的党史部门或其他各研究部门、系统,对精神问题的研究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也出了很多成果,如编写出版了关于各种革命精神的研究著述,在各种党史著作中,也体现了各种革命精神。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组部合编的《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主要以知识点的形式,把党的历史从各个角度加以解说,其中包括党的历史传统、各种革命精神。而各地修建的革命纪念馆,除了让人们了解历史之外,也会产生一种精神激励、精神鼓舞作用和精神引导作用。今年6月,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革命精神研讨会。这次会议的特点,不是仅仅研究红岩精神,而是把全国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精神类型结合起来,共同探讨革命精神。因此,这次会议标志着党史界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研究,已经开始从个案发掘、独立研究、单线发展,明确地走向了综合比较、整体研究、广泛宣传的阶段。

随着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的召开,也随着江西省今天几个会议的召开,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新阶段,我们怎样进一步开创苏区精神研究、宣传、实践和弘扬的新局面呢?进而,怎样开创对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精神研究、宣传、实践和弘扬的新局面呢?

总体上,都要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抓住机遇,切实把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加强苏区精神的系统研究。即,继续把苏区精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深入加以挖掘和研究。要根据习近平同志对苏区精神的界定,将苏区精神的内涵更加集中、系统地展示出来,说明每个内涵的产生、表现和演化,说明这些内涵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等等。同时,也要对苏区精神的具体内涵进行全面辩证的研究分析,既充分肯定苏区建设取得的精神成果,也要防止把当年“左”的错误当做正面的东西来宣扬。

第二,进一步加强苏区精神与党的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既要梳理各种革命精神的共性,又要分析和突出它们的个性。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在几个省份的同志要加强交流,中央革命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所在地区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全国比较突出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要加强交流,开展比较研究、综合研究。使这些精神的共性与个性都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来。类似重庆那样各种革命精神综合、比较的研讨会,还可以继续召开。

第三,进一步加强苏区精神的宣传介绍,扩大苏区精神的影响。苏区精神的研究成果要尽可能转化成活生生的教材。近年出版的《人民共和国摇篮丛书》、《中国苏区史》等书,既是研究的成果,又扩大了对苏区精神的宣传。今后还要注意更多、更好地转化研究的成果,使之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为加快革命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党建设服务。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如文学、电视、电影、戏剧、美术、摄影、雕塑、音乐、书法、展览、网络作品、手机段子、红色旅游中的解说词、景区景点的文字说明等等。有的转化工作可以通过党史工作者实现,有的则可以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

第四,进一步把苏区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推进苏区精神的时代化。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局限。苏区精神中的基本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并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应用。但也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简单传承的。如苏维埃这个名称,就打上了极其明显的外国烙印。当时苏区的很多做法,学的都是苏联的一套。这里面就有很多不能继续传承。即使基本的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也有一个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形式上转换话语体系的问题。而且,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和形成的很多思想观念,未必都能在当年的革命精神中找到现成的种苗,更不是从当年的精神中简单复制的。所以,弘扬苏区精神,一定要与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推进苏区精神的时代化,使我们今日所培育和弘扬的精神既发扬了优良传统,又更符合时代潮流。

第五,进一步把精神转化为物质,把机遇转化为现实,推动中央苏区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苏区精神的研究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中心、大局,最重要的就是革命老区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由于当年的苏区多位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偏僻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就会有很大的困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一次,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又再次强调:“要继续大力关心老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切实帮助老区加快致富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革命老区要尽可能抓住机遇,采取措施,把这些指示和政策落到实处。要处理好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苏区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苏区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苏区创业致富人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