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总目录

2012-01-27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齐卫平(1.26)

论马克思“劳动观”的双重视角——基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不同立场 胡 建(1.32)

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启示 刘明明 谢鸿昆(1.39)

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历程——兼论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徐崇温(2.19)

马克思主义不间断革命思想与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辨析 雷 云(2.2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追求 郑湘娟(2.34)

国际金融危机证伪了“历史终结论” 徐崇温(5.5)

高举旗帜的理性视阈——学习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 唐志龙(5.1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视域 王 平(5.18)

统筹兼顾方法论诠释 郭祥才(6.5)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视角问题 吴文珑(6.13)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的整体性解读 张 明(6.18)

党史党建

党政干部如何提高职业素养、化解职业焦虑 姚 桓(2.57)

作为政治沟通方式的“同心思想”:结构、定位和意义 谢忠文(2.61)

论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 雷 云(4.5)

论陈云新时期的治党思想 邱 霞(4.11)

社会发展与“零距离服务”机制构建——基于宁波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 刘彦昌 朱朝寅(5.22)

着力提高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化水平 韩 强(5.27)

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付翠莲(5.31)

全程“票决制”:党员发展程序的新探索:基于浙江省的实证考察 李 斌(6.23)

建国初期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思路与举措 孙伟儿(6.28)

政治与社会

民主政治:普适价值的多元实现形式 何显明(1.43)

案例研究法在政治科学中的应用 阮思余 王金红(1.51)

食品安全研究在中国:范式与重构 刘 飞(1.59)

地权:回归村社回归农民——兼评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贾林州 赵晓峰(1.64)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演变与比较:从“上海模式”到“杭州模式” 邓念国(2.40)

从当家权流变看村落社会的内聚与离散——基于对晋西南伯村生活世界的考察 王 会 杨 华(2.48)

企业组织形态变迁:从学习型组织到发展型组织——浙江中烟公司宁波卷烟厂的实证研究 谢琪君(2.53)

中国民主宪政的百年风雨进程——写在我国第一部民主共和宪法公布100年之际 高 放(3.5)

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的研究及其教育 张康之 张乾友(3.16)

管治、自治、共治: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转型 陈家喜 蔡 国(3.27)

中国地方治理方式转变的经济根源 赵 杰(3.32)

利益组织化与社团组织发展: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 张玉磊(3.39)

三农视野下土地制度变革方向辨析 陈 锋(3.45)

农民工城市落户的政策比较与成本预估——基于重庆、广东、宁波三地的实证考察 杨聪敏(3.49)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情关系变异 康志亮 王尚银(3.56)

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基于河南D村调查 刘 锐(3.62)

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创新探讨 李剑峰(3.67)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中国国民健康公平性的量化研究与制度优化探讨——《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一书评介 宋 严(3.127)

论社会形态和行政管理互动规律 黄建钢 张 旭(4.17)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综述 毛彩菊(4.28)

城市社区依法治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胡国民 胡 华(4.35)

“弱者的武器”: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解读 张振华(4.41)

征地之意外后果的影响及应对机制 朱静辉(4.46)

社会转型期农村青年女性自杀问题研究 赵晓峰 钟 琴(4.51)

论社会转型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石儒标(4.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政治认同的建构 齐卫平(5.36)

基层“海选”中的权力结构再循环——对东部黎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研究 唐晓腾 赵 静(5.42)

农民合作:类型与对策探讨 常 伟(5.53)

“二五”时期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变迁与启示 王 蕾(5.59)

农民工的权益谱系与公共政策保护研究 李超海(5.66)

事业单位分类:组织的多维视角分析 李 强(5.75)

公私合营(PPPs)模式的国际实践评述 吴 梅(5.79)

债务化解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表达——以公安县斯镇伏村债务化解工作为例 邢成举(6.33)

理性选择下隐匿的自卑:打工妹回嫁农村的原因和情感体验 谢燃岸(6.41)

集体行动困境突围: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会——基于赣南C村个案调查 魏程琳(6.47)

现实生活折射与民众意愿表达 刘 博(6.54)

经济问题研究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战略思考——兼论日本地震对东亚经济的影响 黄范章 李大伟(1.72)

乡─城人口迁移与农村老龄化研究综述 王泽强(1.78)

农产品证劵化研究 白 珂 高 玮(1.83)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辨——兼论国有企业改革 程承坪(2.79)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评估:基于2003~2009年的数据分析 张振华(2.85)

基于产业集群的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李海东(2.93)

我国零供关系与通道费问题分析 朱亚萍(2.99)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反思 林孝暖(2.103)

面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 叶 托 李金珊 吴乐珍(3.71)

包容性增长与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王建康 郝 俏 杨光勇(3.76)

中国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关系的实证研究 吴卫红 姜 松 李 畅(3.83)

绿色现代化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重塑 李 炯 卢 宁(4.61)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及其启示 葛卫芬(4.69)

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六大瓶颈与发展趋向 陈晓菡 解学芳(4.76)

陈云如何在对外贸易中运用“比较优势” 董志凯(5.85)

论浙中崛起的高度 钱 津(5.92)

内需,不仅是经济 吕乃基(5.96)

政府工作报告中宏观经济数据比较研究——2002~2012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分析 董建新 曾颖文(6.60)

建设包容性城市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王祖强 杨红新(6.69)

提高劳动报酬的理论基础——基于古典经济学视角 陈 廉(6.74)

文化研究

着力构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陈立旭(1.5)

在建设文化强省中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汪俊昌等(1.13)

建设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文化 蓝蔚青(1.21)

倡导核心价值取向筑老共有精神家园 王辉忠(2.5)

雷锋精神如何进入生活:一种哲学追问 王 强(2.8)

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 何建华(2.13)

文化创新价值三论 唐志龙(2.69)

关于我国培育和发展文化中介组织的若干思考 刘金祥(2.75)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评价及其战略选择——以绍兴为例 佘 湘(6.79)

略论清代浙东藏书兴盛的原因 冯晓霞(6.85)

挖掘海洋渔文化资源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以浙江象山(石浦)为例励东升 朱小敏(6.89)

妇女与社会

性别文化中的冲突与嬗变 乌尼日(5.121)

何香凝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贡献 范红霞(5.126)

浙东学术与中国哲学

东日本大地震与实心实学 (日)小川晴久(1.87)

关于新实学构建的一点设想 张 践(1.91)

论李二曲对宋明理学的总结 林乐昌(1.97)

论圣人崇拜——关于中国哲学精神之探索 朱义禄(1.104)

吴锦堂与辛亥革命 徐文永(1.111)

辛亥前后的浙东士绅与兴学活动 蔡 彦(1.114)

“新实学”刍议 苗润田(2.106)

关于实学研究的方法论散议 刘学智(2.109)

周海门与佛教的交涉——一项历史的考察 彭国翔(2.114)

探析张其昀的儒生情结 王 瑞(2.124)

朱熹对张载“民胞物与”的诠释——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乐爱国(3.115)

浅析潘平格的人性论 刘小红(3.120)

“宋明时期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笑阳(3.125)

廖纪思想的学术定位 葛荣晋(4.83)

叶适对《春秋公羊》学的评说 黄开国(4.91)

前诸子时期的“道”——关于古义之“道”及春秋“天道”思想的考述 梁一群(4.96)

材料、事实与反思:有关沈光文的“一桩文化史公案”——兼与潘承玉先生商榷 乐承耀(5.100)

关于王艮“人欲”思想的初步探讨 张树俊(5.109)

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问题与文化自觉 吕 嘉(5.113)

宁波发展论坛

开放型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动因及效应研究——基于宁波1985~2009年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 哲 汪 科 夏良科(3.87)

民生优先、整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宁波经验探讨 张荣昌(3.97)

扩大宁波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 李磊明 方东华(3.111)

文史研究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 王国安(1.119)

从孙中山的追随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战士——对曾祖父庄禹梅先生生平事迹的一些回忆庄 争争(1.124)

牵系两岸文化情结的先驱——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周年 乐承耀(4.106)

论袁燮《絜斋毛诗经筵讲义》的阐释特点 娄璐琦(4.117)

宁波人与上海通社 谢振声(4.123)

文史研究

文化开台第一人 四明沈光文宁波文化研究会(6.94)

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 乐承耀(6.96)

论沈光文诗歌的乡愁书写 张如安(6.102)

南明孤臣 海东初祖——文化开台先师 沈光文 戴松岳(6.108)

海峡两岸沈光文研究的历史分期探讨 万湘容(6.116)

沈光文入台时间考证 吴锋钢(6.121)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