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2-01-27朱俊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的美术

朱俊红

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 221300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思考与实践

朱俊红

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 221300

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开拓眼界,深入观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深入意境,“缘物寄情”,使学生得到情的陶冶;想象理解,“得意忘象”,使学生受到理的启迪,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美术教学;美育;美的享受;情的陶冶;理的启迪

引言

美术在对人进行美的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用美的艺术陶冶情操,培养美感以及审美能力,达到寓教于乐,净化、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形成的目的。在美术教学中,要通过美的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完美的个性人格。

1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既要注重教授给学生美术的技巧和方法,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以下是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几点思考和实践。

1.1 开拓眼界,深入观察,使得学生到美的享受

美术是用形体构成、色彩的调配、线条的组合、明暗的对比等艺术手段来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的,它让欣赏者感到的是一种视觉美。通过观察、联想,体验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或所表达的感情意义,进而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引起感情的共鸣,理解到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或哲理,是欣赏美术的心理过程。我们在美术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开拓眼界,仔细观察,透过表象形成印象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美术欣赏的上述过程,获得美的享受。法国伟大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观察画面形象的能力,训练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徐悲鸿画的马形象各异,但都是来自生活并被画家提高到理想境界,升华为人格化的形象,将作者的个性和政治理想寄寓其中,表达作者希望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热情。齐白石所画的花卉草虫、蔬菜瓜果、虾蟹鱼蛙,可谓五彩缤纷、万物竟存、琳琅满目、清新动人、美不胜收,平凡的表象中洋溢着他对自然、人生爱的温馨,把我们带进无邪无瑕的童话般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表象获得印象,通过美景、美物,发掘美情、美意,获得美的享受。

我国著名画家刘海栗说:“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画成一件东西了事,教学的目的包括欣赏和创作两层意义,训练学生具有挖掘对象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生动形象和对美的观察联想,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2 深入意境,“缘物寄情”,使学生得到情的陶冶

美术作品是情感的载体,美术作品是融情于物、用情创造的结晶,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和审美、就没有美术的创造和欣赏。美术活动始终需要情感的支持,美术与情感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鉴赏还是创作,都自始至终与情感相伴而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缘物寄情”深入意境,接受情的陶冶。

首先,揭示情之根由。《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之一,这幅肖像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几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达·芬奇为什么一定要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引导学生从画这幅画的背景揭示画家所赋予的真正情感意义。在黑暗的中世纪蒙昧残酷的封建统治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给西欧人带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人们丧失了思想的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任何喜怒哀乐都会被视为触犯了上帝的天条。因此,那时的肖像画,无论是至高无上的圣母、耶稣肖像,还是地位低下的百姓肖像,总是面无表情、呆板僵硬。文艺复兴给西欧的画坛带来了生机,丧失已久的笑容又回到了人间,回到了获得新生的妇女们的脸上,笑容成了新时代到来的写照,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显现。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的达·芬奇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他首先使自己画笔下的人物出现明朗的笑容,一扫过去画坛郁郁寡欢、沉闷压抑的阴影,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表明:冲破封建专制藩离的人也有七情六欲,是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的,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其次,分析情之表现。美术情感用什么来表现?主要借助艺术形象、作品基调、色彩等。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感情表达的要素,从而正确地欣赏和创作,真正从中得到情的陶冶。清代画家陈洪绶的一幅《屈子行吟图》,为我们描绘了屈原被放逐后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艺术形象,画家成功地刻画了屈原“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也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铮铮铁骨,屈原的精神气质在画家坚实、凝练的造型笔墨中得以充分体现。让人看后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怀,极具艺术感染力。中国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创造出大气磅礴、沉雄高古的意境,表达了昂扬向上的情感。色彩是美术作品最能表达情感的要素,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芬申指出:“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如果说素描是属于理智方面的,色彩则可以说是属于情绪方面的,色彩能更多地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反映。”! !!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体味、掌握不同色彩反映的不同情感。

1.3 想象理解,“得意忘象”,给学生理的启迪

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经验、观念,因此,它又是人的精神指向,美术作品的美又包含着深刻的理。康德说:艺术作品能够唤起许多思想,但又不能为任何一个特定的思想所穷尽。我国古代画论中就有“得意忘象”之说,这里所产的“意”就是指精神的、内在的、本质方面的东西,是画家思想情感,“象”是指所描绘的客观对象。由此,在美术课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之理、美术之理。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所表现的时代风貌和特定内涵,从中得到理的启迪。如丹麦哥本哈根丘吉尔公园的港口岩石上矗立着一尊《美人鱼》雕塑,丹麦把它作为本国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美人鱼》描画一个人身鱼尾的形象,她坐在一块海石上,凝望大海,脸上露出深思,面带向往而又略带抑郁的神情。这取材于本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海的女儿》中海公主的动人事迹及表现的意义,象征民族追求幸福和爱情的坚强毅力和牺牲精神。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个性、思想感情等。法兰西艺术理论家勒内·于格在《图像的威力》一书说:“美术犹如一位三个脸蛋的美女,分别反映着外部的现实、内部现实和造型创作”。美术是“心灵的语言”,是“架设在心灵之间的桥梁”,美术的“每一个画面都浸透了画家的整个身心”,都“从根本上打上了美术家的烙印”。中国古代画论中也有“画乃心印”之说。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美术作品内在意蕴,还必须了解熟悉美术作者。为什么凡!高喜欢黄色?黄色是他郁积在心中的思想情感的渲泄与倾诉。为什么挪威著名画家蒙克的代表作《呐喊》能强烈震撼人的心灵?因为他凄惨的命运,极度惊恐、绝望、不安的心理在《呐喊》的创作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什么齐白石三易画虾风格?是因为艺术家不为传统世俗所累,敢于否定自己,敢于超越自己,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的真谛。为什么徐悲鸿笔下奔马有一些马腿是直的?这是因为艺术家笔下马,并非如实的“眼中之马”,而是“变形”了的“心中之马”,从而画出马的风骨、马的精神,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产生超越一切、勇往直前的艺术感染力。

2 结语

在美术课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发挥美术多元独特的教育功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情操和优秀的公民素质。要发挥美术的情感功能,引导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振奋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创造功能,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他们的高尚人格的形成打实基础,在美术的教育园地里建成柏拉图所描绘的艺术“理想国”。

[1]刘海栗.精神文明和美育.美术[J],1983:(2)

[2]克芬申.色彩.美苑[J],1983:(3)

[3]勒内·于格.图像的威力[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7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0.125

朱俊红(1968.5-),女,讲师,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的美术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美术作品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