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领域内的搭配研究

2012-01-27梁玉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二语语料库语义

梁玉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二语习得领域内的搭配研究

梁玉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 词语搭配能力是考察二语习得者第二语言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近年来,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展开了实证性研究,其研究视角大体包括: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个方面,本文将对二语习得领域内搭配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旨在为后期二语习得领域内搭配的研究奠定基础。

搭配;二语习得;理论基础;研究视角

1.定义

20世纪50年代,伦敦派代表人Firth将“搭配”这一概念引入到词汇学研究领域,他指出搭配是一种结伴,组合关系,是一个词项所具有的与另一个词项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有规律的共现的关系。两个词项彼此相互期待,相互依存。继Firth之后,众多语言学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多种界定,虽然各有侧重,但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

(1)搭配是词项间的组合关系,共现的频率是判断这种组合关系是否是搭配的标准(Halliday,1976);

(2)搭配就是一个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再现一次以上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词语序列(Kjellmer,1987);

(3)词语搭配是一种制约,即某个词要与哪个词用在一起。因此研究搭配就是观察某个词与另外一些词一起使用的现象(王宗炎,1988);

(4)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搭配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且彼此间跨距较小的词在一个语篇中共现的现象(Sinclair,1991);

(5)词语搭配是按照可预见的模式组织或出现在一起的一组词的集合(Lewis,1995);

(6)词语搭配是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出现,并在文本中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卫乃兴,2002)。

通过以上这些定义我们可看出,要给词语搭配下一个完整定义,除了要考虑词汇的共现关系、语法、语义外,还需要考虑搭配所体现的语用功能及一些制约规则。此外,还需解答一些与语料库本身相关的棘手问题。

2.搭配研究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研究二语习得行为主要以下列四种方法为理论基础,因此在二语习得领域内研究搭配现象也可以此为理论基石: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它主要是对于几种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历史性的研究,以找出各种语言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高远,2002)。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掌握,因此用对比分析法来研究搭配知识的习得,比较两种语言之间搭配结构,功能的异同,将有助于学生积累个更多的搭配结构,从而输出更加地道流利的话语。

(2)错误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虽然在比较两种语言中关于搭配的异同方面非常有效,但仅仅比较异同并不能解释有关语言输出的一切问题,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转向错误分析法,Corder认为了解二语习得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学习者本身,特别是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通过此种方法,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收集,错误识别,错误描述,解释错误和错误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来了解此类搭配错误的发生频率,本质及原因,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二语习得者在学习搭配过程中避免类似错误。

(3)20世纪70年代,Selinker 提出中介语的概念,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并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是这两种语言的混合体,具有可渗透性,不稳定性,系统性等特点(刘彬儒,2006)。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通过学习中介语中的搭配知识,特别是那些僵化了的知识,研究者可以研究他们是怎样影响搭配输出的。

(4)语料库研究法

20世纪80年代,语料库开始被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语料库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通过对海量的自然语言文本进行收集、存储、整合以及统计分析得出翔实可靠的语言证据以辅佐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的处理,克服了以往语言研究中存在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卫乃兴,2002)。语料库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概率分析法,即通过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求出语言运用的概率信息,再反过来以概率信息为依据分析真实的语言材料(洪荣丰,2009)。这种方法得出的解往往不止一个,研究者在若干可能的解中选择概率最高的解作为最终的解。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两种: Z-分值和MI值(mutual information,简称MI)。Z-分值用于检验词语序列搭配的显著性,得出的值越大,就表示该词语序列是搭配的可能性越大。语料库的出现及发展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成为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手段。

3.搭配研究的视角

(1) 语义层面

在语义层面,Porzig(1934) 提出语义场的概念,认为语义场是基于词汇组合关系而构建的,两个词之所以能够进行搭配,是因为他们处于同一个语义场(高帆,2006)。Firth(1957) 认为搭配的整体意义是在搭配的语境中产生的,同时整体意义也影响其各组成成分的意义。Chomsky(1981)制定了词语搭配的选择制约规则,他指出“词语的语义特征决定了该词与什么词搭配(高帆,2006)。”如“the cat bayed” 之所以不能被接受是因为动词bayed共现的条件是以犬类动物做主语。与Firth的观点相反,Smadja(1993)站在生成语义学角度,认为词语搭配是一种选择限制,语义上冲突的组合无法进行搭配,因此词项间的选择先于整体意义(李翠英,2010)。20世纪90年代,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词语搭配的语义韵研究成为热点,Partington(1998),Stubbs(1996),卫乃兴(2002),Sinclair(2003) 孙海燕(2004)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在词语搭配中,中心词与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项在文本中高频共现,被“传染”上了相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弥漫了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余悦,2008)。语义韵研究表明,在词语搭配中,词项的词义相互粘合形成整体意义,整体意义蕴含的语义韵也影响词项本身的语义色彩和趋势。这对语言使用者在选择搭配时有指导意义。

(2) 语法层面

Greenbaum(1970)指出应将语法结构和句型纳入搭配研究。Palmer(1976)指出词语搭配不只是词项间意义的相关性,语义上合理的组合不一定能被称为合理的搭配。搭配还受语法制约。如到达北京用arrive in Beijing,到达学校可表示为arrive at school,这里arrive 与at 和in 搭配,但到家表示为arrive home,此时arrive后就不能用介词。此外Kjellmer(1987)指出“构成良好语法关系”是搭配的一个重要条件。Smadja(1993)也认为搭配必须呈现出一种结构上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在语法层面研究较多的是类联接(词项,句法,意义的结合体)框架中的词语搭配行为。李晓红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常用词effect在其类联接内的搭配行为作对比分析,买若毅等人以CLEC和LOB为基础对advance搭配行为所作的对比,他们发现二语习得者容易将母语中的语法负迁移到目标语中,导致错误的搭配(洪荣丰,2009)。这些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3) 语用层面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研究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在诗歌,小说中的话语分析上。话语是一个语义整体。构成话语内在肌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话语衔接,而搭配又是构成话语衔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用学领域,研究者主要分析非常规搭配所产生的文体意思例如,Firth研究了Swinburne 作品中的搭配风格。McIntosh(1966)认为非常规的搭配所传达的意义是无法通过寻常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的(李翠英,2010)。Kennedy对“you know”这一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揭示了该词语搭配独特的语用功能。然而到目前为止,对非常规搭配的研究仍然只局限在文体分析和修辞领域内,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语言学研究,因此在语用学层面研究搭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二语习得领域内的搭配研究的意义

搭配是二语习得领域中最重要的关注对象之一,它涉及各语言要素之间的联系。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者们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搭配现象进行了各种研究。学者们认为搭配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语搭配知识被认为是本族语者能自然、流利地输出第二语言的前提。在外语学习中,它是学习者达到或接近本族语者水平的重要手段。要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以英语为例,卫乃兴指出习得者必须习得一些预制的语言串,因为语言习得者需要在一些语法上合理的词或短语中进行有效的选择。否则,如果仅局限于学习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规则和词条,那么就会因为口语表达不流利,不地道而被烙上非本族语的标志。Lewis(1997)指出充足的搭配知识将会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因为搭配知识以模块形式存储于大脑,因此更容易进行联想,搜索到相关语境和词语。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习得搭配知识并非易事。Wolter(2006) 注意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搭配知识比学习语法知识更加困难。Lombard (1997) 认为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高级学习者,搭配都是个不易被掌握的语法关系,因为搭配中隐含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对于非本族语者来讲如不用心体会则很难被察觉。因此对于搭配的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有其特殊的意义,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L anguagAe cquisition. ShanghaSi: hanghaFi oreign LanguagEe ducatioPn ress. 1994

[2] Firth, J. R. Modes of meaningI. n Papers of Linguistics[C]. London:OUP, 1957

[3] GreenbaumS., Verb -Intensifier Collocationin s English:AEn xperimentAal pproach [M]. The Hagu e: Mouton, 1970

[4]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inn English[M]. London:Longman, 1976.

[5] Kjellmer, G. Some Thoughtos n Collocatio nal DistinctiveneCsso. rpus Linguistics [C]. Amsterda m: Rodopi, 1987

[6] Lewis, M. Implementtihneg Lexical ApproachP: utting Theoriesi nto Practice. LondonL: anguageT eachin g Publications. 1997

[7] McCarthy, M. & R. Carter. Languagae s Discourse Perspectivefos r LanguagTe eaching [M]. Longm an Group UK Ltd., 1994

[8] Sinclair, J. Corpus,ConcordaCnoclelo, cation[M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9] 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10] 高帆,搭配研究与外语习得[J].南通大学学报, 2006(7)

[11] 洪荣丰.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评述[J]. 四川教育学院学,2009(1)

[12] 李晓红.基于语料库的EFFECT搭配行为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 2004 (6)

[13] 李翠英.搭配研究面面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1)

[14] 刘彬儒.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 (5)

[15] 买若毅, 钟庆伦.基于语料库的Advance搭配行为对比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 (5)

[16] 孙海燕、陈永捷,中国英语学习者名词类联接的发展特征—基于赋码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

[17] 卫乃兴. 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18] 卫乃兴.基于预料库与预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J].当代语言学, 2002 (2)

[19] 卫乃兴. 搭配研究 50年: 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20] 余悦, 基于语义韵的词汇搭配研究[J].语言文学,200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2.15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理工类大学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40062)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梁玉(1974.3-)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二语语料库语义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语言与语义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