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对降低居民储蓄、拉动内需的影响研究
2012-01-27许嘉璐
许嘉璐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
医改对降低居民储蓄、拉动内需的影响研究
许嘉璐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不断增加。金融危机过后,如何促进经济进一步快速复苏,拉动内需,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我国过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的潜力。新医疗改革不仅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也是扩大内需,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经济结构调整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并直接降低居民储蓄,刺激了居民消费。
医改;内需;居民储蓄;居民消费
针对美国之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提出美国经济要复苏,关键在于医疗消费,认为解决医疗保健系统的问题是美国经济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很关键的,这往往被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忽视。医疗体制的健全,不仅有助于解决我国严重的医患矛盾,同时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水平的升高[1]。因此,我国的医疗改革不应该单单局限于医院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全方面的,更彻底的改革。
1.储蓄与内需的关系
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然而,过度储蓄构成经济的一种潜在威胁甚至现实扭曲,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年增长幅度均在15%左右,为何我国居民储蓄会日益增高呢?当然,不可否认,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我国居民储蓄增加的根本原因,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居民对未来预期支出的增加这一直接原因以及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这一主要原因的作用。就美国储蓄率上升延缓美国经济的复苏来说,居民储蓄率过高也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复苏以及发展的“威胁”之一。居民储蓄上升将导致消费低迷,这将延迟经济复苏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已经向老龄化转变,中国的高储蓄是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人们的理性选择。我国的居民储蓄仍会持续一个较高水平。
2.居民储蓄与医疗体制的关系
通过医疗拉动内需,这会使有效的医药行业本身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医改还将带来外部增量;其次,医药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将能够抵御通货彭胀。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此以往,将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而一个好的医疗卫生体制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社会环境的改善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
2.1 经济体制改革与医改
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居民未来预期支出的增加是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偏高的直接原因[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总体特征是福利色彩淡化。改革前我国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公费医疗制度的取消,大部分居民进行实物储蓄或货币储蓄的必要性大大提高。一方面,医疗保障覆盖率偏低,医保金额偏低,因而必须增加货币储蓄以备将来疾病所需,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医疗福利淡化,像白血病,器官移植等重型疾病难以得到高额度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当今社会,人总体体质下降,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普遍呈现增长趋势,未来预期用于医疗上的支出会增加,预防性储蓄也会相应增加,这就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偏高,限制了居民消费。总而言之,公费医疗的取消是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就我国情来说,实行全民公费医疗的政策是不可能的。现今医改的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1]。
2.2 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与医改
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是我国居民高储蓄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我国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等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推进储蓄向其他金融资产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新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后,基本医疗保险对每个职工每年可支付的医疗费用最高限额为4万元左右,而这只能满足常规性疾病的医疗需要,一旦患上大病,无异于杯水车薪.这就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遇。但目前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个人投资渠道不畅,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拿商业性医疗保险来说,其高额的赔偿金在遇到对遇到重大疾病的患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而又及时的资金。与此同时,当投保后,人们预期未来不需要高额医疗费,由此会减少预防性医疗储蓄,增加消费,拉动内需。然而,我国商业性医疗保险起步较很晚,商业保险纠纷较多,再加上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较多,这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如何让医改拉动内需
3.1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弱化居民储蓄观念
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认为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两者的对比,通过实证研究他指出每一美元的社会保障福利SSW(social security wealth)会降低2~3个百分点的个人储蓄。由此来看,要拉动内需,相比起降息之类的货币政策,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容易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从而释放社会消费能力,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动荡所带来的阴霾。我国居民储蓄动机是人们企图以“更多的钱”规避风险。把未来不确定因素事先进行社会化预防,是今后推动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资金进行流动的根本出路。因此,改善我国当前储蓄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完善市场化的社会保障机制。而目前,中国特色新医改框架才逐步形成,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才可以降低居民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弱居民对未来的风险预期程度,最终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3.2 设置营利性和非营利医疗项目
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两极分化严重。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目前我国贫困阶层所享受到的医疗保障报销比例过低,对于患重大疾病贫困家庭只是杯水车薪。缩小贫富差距,并不是我们现在马上能解决的,然而,目前我国的医院,可谓是“一视同仁”,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所需付出的医疗费用是相差不大。富人想得到好的医疗服务,希望医生能和蔼待人,更加关注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病情,希望用上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品。而穷人,更多的关注疾病是否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注重的是结果。医疗事业和经济社会的这种关系,存在着矛盾,这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断医院营利与工作人员福利的直接关系,同时适当设置营利性医疗项目与非营利性医疗项目,让穷人与富人,都能享受到自己满意的医疗。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医疗不公平,但是这正是解决我国医疗问题,利用营利性医疗的利润缓解非营利性医疗对政府财政的压力,这不仅满足了现在不少有经济实力的患者对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需求,扩大他们的医疗消费,降低这部分人的储蓄,而且同时保证了,穷人能看上病,有钱看病,缓解了医患矛盾。
3.3 促进保健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加强保健、防止疾病,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健康消费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及健身器材,也成为城市市民的一大时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起的医疗消费。发展健康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正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括中的热门话题。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室主任胡鞍钢博士指出:住房、汽车、教育目前被视为拉动内需的三大消费、三个驱动轮。发展健康消费,为内需安上第四个驱动轮已是当务之急。“花钱买健康”正在成为新的时尚,在医改的同时启动健康消费必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建立医疗信贷
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医疗贷款必将走更多群众的生活中。有关人士指出,医疗贷款和住房、汽车信贷不一样,只要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态度,医疗贷款的发展空间必然不断扩大。医疗信贷,间接地减少了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
新医改是对中国政府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在此进程中,我们应全面而充分地发挥其降低居民储蓄的作用,提高百姓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邸文春.新医改促进社会和谐带动百姓消费[J].管理观察,2012,1(1):185~186.
[2]吴国起.储蓄率变动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9,70.
[3]褚艳宁.我国居民高储蓄成因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2):7~9.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