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山建陶之“腾笼换鸟”
2012-01-27颜蔚篮梁健彬
颜蔚篮 梁健彬
(1.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0 引言
佛山曾经以“石湾瓦,甲天下”享誉中外,那主要是指自成风格的工艺美术瓷。佛山陶瓷发展真正的春天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多年,佛山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其建筑瓷,卫生瓷产能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昔日的工艺美术瓷俗称石湾公仔占佛山陶瓷份额不到1%。建陶产业成为佛山最具国际品牌和影响力的产业之一,成为城市的名片,真可谓是:改革驱动,佛陶一飞冲天。
1 建陶产业异军突起成果辉煌
1.1 建陶产业异军突起,成果辉煌
1.1.1 龙头企业涌现,产量独占鳌头
佛山建陶产业发展的辉煌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是改革成就了今天佛山建陶产业的成功。上世纪80年代,佛山建陶企业以公有制(含国有、集体所有)为主,可是到了90年代末,企业体制僵化、管理混乱、权责不明、创新性弱等弊端逐渐显露。面对这种情况,佛山政府对公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资产进行拍卖、租赁、承包。企业改制后,不仅彻底解决了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的问题,还形成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正是改革,使佛山建陶在国内建陶市场陷入困境时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建陶产业的佼佼者,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欧神诺、嘉俊、能强和金舵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为中国一家大型现代建陶企业,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3家冲刺世界名牌企业之一。新中源旗下拥有十家大型现代化建陶生产工厂,分布在广东顺德、三水、河源、清远、四川夹江、江西高安、湖南衡阳、湖北当阳、沈阳法库和河南鹤壁,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被业界誉为“建陶航母”。而且新中源是中国建陶行业内首家产品横跨瓷砖、卫浴、石材的企业。其陶瓷产品包括抛光砖、仿古砖、微晶石、瓷片、薄板、卫浴等多个品类,国内销售网点1000多个,海外营销网络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建陶企业之一。
1.1.2 品牌优势凸显国内外影响巨大产值国内老大
如今中国建陶十大名牌中,佛山占其七(鹰牌、东鹏、强辉、欧神诺、新润成、能强、金舵)。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建陶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利条件下,佛山建陶产业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2008年,仍然保持平稳发展和适度增长的态势,2009年,佛山建筑陶瓷产量达到1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3%,佛山市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4.78亿元、工业增加值200.83亿元,佛山建筑陶瓷约占全国产量的40%。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建筑陶瓷供不应求,“石湾瓦”迅速向周边区域扩展,已发展为遍及顺德、南海、高明等市区的现代建陶基地,生产规模迅速扩张,技术全国领先,使得产品质量在建筑行业有口皆碑,品牌效应从佛山扩散到全广东,从广东辐射到全中国。全国各地的建陶销售代理被吸引到佛山进货,佛山建陶曾经出现过全国各地经销商开着车、排着队、靠关系走‘后门’等货出厂的辉煌。近年来,佛山建陶企业更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经销商代理制销售模式在终端的推广力度,在终端业态上采取传统零售、家装、设计、小区、工程、专卖店、超市等多种模式,以立体渠道、切割营销、消费细分等手段巩固市场份额。即使国内建陶市场群雄竞逐的今天仍有近30%的市场份额。
佛山作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在2011年,其出口建筑卫生陶瓷的货值已达13亿美元,占全国的48.3%。在佛山建陶出口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已成为继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国。我国陶瓷墙地砖产品的出口量广东省占70%多,出口额占80%,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佛山建陶产品。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同年中国建陶出口50强中,佛山有12家,占全国的24%。佛山建陶的出口市场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过去主要集中在港澳和东南亚,到现在已大量进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中东、中亚、西亚等地区,有的甚至出口到建陶生产强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1.1.3 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全球第一
“产业链”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品牌建设、终端零售等“环节”。建陶企业一向长于生产制造环节,短于其他环节,而这些环节,往往是产业高利润、高附加值、拥有最多话语权的关键环节。随着佛山建陶产业发展,产业链得到延伸拓展,佛山已拥有为建陶产业配套的认证、包装、会展、物流、广告、策划、教育与培训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佛山市陶瓷研究所、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卫生陶瓷分中心)等科研机构为佛山陶瓷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检测提供有力的公共创新平台。正是产业链条的延伸,体现了佛山建陶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如今佛山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建陶产业集群区。佛山建陶产业相关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是佛山物流能力强,周边原材料运输方便,原材料供给范围,产品销售途径广,产品转移运输快,成为佛山建陶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次,广佛城市圈高新科研机构交流频繁,企业设备、产品更新快,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再次,广佛高等学校众多,为佛山建陶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展销中心,华夏陶瓷博览城,高新工业区相继建成,建陶产业配套机构完善。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佛山正式运营。2009年,中国陶瓷产业信息中心在佛山成立,标志着佛山建陶拥有了标准的产业数据、市场信息和新产品发布平台。汇聚600多家建陶企业遍布在佛山各区,建陶产业和其带动起来的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超过300亿元,形成规模的建陶经济,已追上并超过世界其他建陶集群区,成为全球第一的建陶产业集群区。
2 “腾笼换鸟”势在必行
2.1 “腾笼换鸟”的原因
2007年,佛山市政府决定对佛山建陶行业治理、整顿,在三年期限内,佛山城区的大部分中小建陶企业生产线外迁,在佛山称之为“腾笼换鸟”。佛山为什么要实施“腾笼换鸟”?
2.1.1 城市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
建陶产业属于高污染、高消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废气排放量位居佛山各行业之首。随着佛山城市的发展建陶企业原址渐渐演变为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建陶企业的高污染与佛山建设环保城市政策相悖。建陶企业要增加脱硫设备或其它治污工序,必将增加投资和产品成本,使原来就是微利的建陶产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这将严重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
建陶产业也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原材料、燃料支持,凭借销售市场,原材料临近产地的优势,佛山建陶前期得到跨越式发展。三十多年过去,佛山及周边的陶瓷原材料已基本消耗殆尽。油价飙升使燃料成本大大提高,还有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配套材料也相应上涨,建陶生产中燃料成本从原来的30%涨到40%左右。佛山建陶生产在成本压力下,若留守本地,土地成本、原材料、燃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治理环境的成本等将把大部分建陶企业拖垮。把建陶产业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转变建陶产业原来发展方式是其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2.1.2 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由于80年代,佛山建陶的火热,全国各地受其影响,并开始摸索构建建筑陶瓷区域生产基地。四川夹江、山东淄博、福建晋江、河北唐山等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建陶产业集群,其影响力虽然仍没有佛山建陶大,但大大摊薄了佛山建陶的市场份额。
例如以博山为主的山东产区包括淄川、临沂等地,墙地砖产量十多亿平方米,是除佛山地区以外中国最大的建陶产区。以晋江为代表的福建产区,含闽清地区,建陶产量达5亿多平方米。以夹江为中心的四川产区,年产量6亿多平方米。以上海为中心华东产区,产量虽只有约1亿平方米,仅占全国的2%份额,但质优价高,独树一帜。而湖南岳阳、湖北宜昌产区的建陶企业,凭借地处中部、长江黄金水道等区域条件,在华中、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新疆伊犁地区拥有10多家建陶企业、20多条生产线,这些建陶企业偏隅一方,70%产品出口中亚市场。由于佛山建陶的生产成本较四川、福建、山东等地区高,这些地区建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佛山建陶产业。在国内建陶行业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佛山建陶“腾笼换鸟”势在必行。
2.1.3 从“制造”基地到“创造”基地的强大压力
佛山是全球建陶生产基地,但仅仅是制造基地并非研发基地。我们的设备,技术和意大利、西班牙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产品价格仅仅为意大利、西班牙产品价格的1/3。寻根究底,首先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11年,在佛山十大产业中建陶研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6%,排名倒数第一;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仅为0.9%和7.2%,申请专利排名倒数第二;新产品产值率不足1%,排名倒数第二。绝大多数建陶企业没有走出引入型、模仿型的道路。事实说明,佛山建陶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走出从“制造”到“创造”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路。
2.2 “腾笼换鸟”的策略
在佛山市“腾笼换鸟”过程中,称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南庄镇无疑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2007年到2010年三年内南庄关迁了五分之四的建陶生产线,通过转移来引导产业升级,使建陶产业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产能得到优化,产业链得到延长,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南庄的成功对佛山建陶产业“腾笼换鸟”启示良多。
2.2.1 政府支持引导
佛山市政府首先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大力宣传政府“腾笼换鸟”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扶持政策,对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做得好的典型,认真总结,重点报道,大力推广,积极营造促进建陶产业转型升级的舆论氛围。
其次,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对建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以中心城区为例,两年来禅城区已有87家企业完成关迁转移,拆除生产窑炉269条,喷雾干燥塔l55个,分别占原总数的66.4%和62.5%。在省内建立了以佛山建陶产业转移为中心的多个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产业转移逐步到位,为总部经济和陶瓷创意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第三,政府将把佛山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陶瓷生产、研发、会展、物流、信息和旅游文化中心,成为陶瓷总部经济。
第四,政府积极扶持有实力的建陶企业继续留在佛山发展,引导建陶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如建设精品陶瓷工业园区,收拢优秀佛山建陶环保生产线,提供集中供气等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持,给企业一个就地转型和提升的机会。
第五,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积极支持陶瓷协会开展工作,使其发挥作用。培养陶瓷企业大局意识和行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行业责任感,用宽广的眼界、前瞻的眼光、积极的行动支持陶瓷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使陶瓷行业协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分发挥“桥梁、自律、维权、服务”的功能。通过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把陶瓷行业协会打造成为一个会员覆盖面广(包括五区)、行业代表性强、服务功能完善、自律管理规范、权益保护到位的具有强劲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示范性行业协会。
2.2.2 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两个动态过程。
第一阶段是本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上世纪90年代,石南大桥建成后,向南庄转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南庄与西樵之间西樵大桥建成,建陶产业又从南庄往西樵镇蔓延,借助南庄与小塘之问紫洞大桥建成,建陶产业再迅速进入了小塘镇。与此同时,有些建陶企业伸向三水、高明。这种短距离、近范围且小规模的扩张与迁移,是建陶产业集群地域空间上的初步拓展。
第二阶段,2002年佛山建陶开始以佛山为中心向河源、清远、肇庆等周边二、三线城市转移。早已进驻河源的新中源、东鹏、恒福、景业、汇亚、永鸿、恒隆、新科迪和能强等多家大型建陶企业,转移出100条生产线,仅在河源市的投资总额超过10亿,五年多的时间,就在佛山周边形成了一个年两百多亿产值的建陶产业群。
第三阶段,向中西部转移。随着佛山附近城市资源的枯竭和能源价格上涨,而四川、山东等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如四川夹江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能源,水电价格、劳动力价格也较低。所以自2000年起,佛山建陶就尝试向四川夹江转移,新中源、奥斯堡等落户夹江。山东淄博生产用燃料仅仅为佛山价格的1/3,生产用原料价格为佛山当地价格的3/4。所以,这些原材料丰富、生产成本低的地区成为佛山建陶产业第三阶段转移的首选地。2007年佛山建陶同时还向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转移,主要产业承接地是江西的高安、丰城、景德镇、萍乡,以及湖南的衡阳、临湘、常德、茶陵等。自佛山提出“腾笼换鸟”以来,3年多时间佛山建陶企业在全国各地投资超过300亿元,占地4万多亩。
2.2.3 集约化经营
集约化经营指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为实现集约化经营,佛山一方面通过制度要素,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为建陶产业的聚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为集约化经营营造有利环境。另一方面,建陶产业内部也需要集约化操作。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佛山建陶企业一是盘活现有资金,提高沉淀资金的集中管理。二是通过清欠和融资两种方式增加资金来源。三是强化成本管理措施。强化成本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重点项目预控,所有大型项目均由集团公司实施规范化管理,实行劳务单价、结算方式、计量规则、评价原则“四统一”。其次是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项目部实行劳务单价集体决策、劳务计量复审、重大成本支出定期公示和劳务费用定价备案等四项制度。最后是完善管控模式,严格实行劳务单价和对外计量的双重控制。四是强化内控、风险防范和税收筹划工作,首先加强了对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的动态把控,提高了决策的时效性与准确度。其次,加强了内部财务监督检查,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检查和审计制度。同时,加强税企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
2.2.4 研发基地、创意设计、商贸中心
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佛山陶瓷研发基地,提升研发能力。抓住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及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的契机,依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研发中心,打造陶瓷成果技术孵化平台。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的指引下,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技术成果为依托,佛山市建陶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为切入点,共建“中国科学院佛山陶瓷材料育成中心”,着重推进中科院的高端陶瓷技术成果在佛山的转移转化,建设佛山建陶研发基地;加强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佛山市陶瓷研究所等研发平台建设;在现有大中型建陶企业(如东鹏、欧神诺、蒙娜丽莎等)研发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更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升佛山建陶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开发陶瓷产业发展所需重大共性技术,为现代建陶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建设佛山陶瓷研发基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当前的重点是产品的创意创新。在产品策略方面,由主要以扩大规模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自主创新、质量、标准、品牌和服务取胜,把佛山建设为全球建筑卫生陶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主要发源地和产业与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在设备技术方面,大力引进外国先进设备,重点发展超薄墙地砖、生态陶瓷、艺术陶瓷、高档精品建筑卫生陶瓷、陶瓷新材料等技术含量高、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产品,鼓励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和工业用陶瓷。在产品设计方面,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走艺术与市场相结合,观赏、陈设、收藏与日用相结合,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四结合道路。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云集佛山的优势,将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美学结合到建陶产品外观设计中去。同时,要大胆吸收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加入各种现代和时尚的元素,努力开拓旅游用瓷、特殊用瓷和现代家居艺术装饰用瓷领域,积极开创新的市场。在材料创新方面,要依托现有的基础,选择性的发展多孔过滤陶瓷、金属硬质陶瓷等陶瓷材料,开创佛山建陶创意设计的新空间。
佛山商贸中心的建设要实现多元化。一是建设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企业强化服务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本着“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创造自身以及客户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原则,配送中心应接近进出口港、交通枢纽或销售中心。二是建设集中的陶瓷集散采购中心,以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博览城为核心,连接这四个采购核心地块,打造国际陶瓷采购集中式区块,形成规模陶瓷销售基地。三是陶瓷产业信息中心,在陶瓷展销中心鼓励建设陶瓷信息中心,吸引网络信息公司进驻,打造一站式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映佛山建陶最新信息和接受世界陶瓷资讯。四是发展会展博览中心,目前佛山已经有各种类型的建设陶瓷,卫生陶瓷会展,在对现在会展的深度开发同时加强优势商品为依托推进常年展销,使会展经济规范化,常态化。
佛山陶瓷是佛山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文化资源,现在正处于“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对佛山建陶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佛山陶瓷前景会更辉煌。
1 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1966,80(2):190~207
2 KOJIMA K.Reorganization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s foreign econom ic policy for the 1970s.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 ics,1973,13(2):1~28
3 UNNING JH.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ion.London,Boston:Unw in Hyman,1988
4WHEELER D,MODY A.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s:the case of US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2,33(1-2):57~76
5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中华书局,2008
6郑广村.对外贸易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7陈凡.着眼整个产业链.中国建筑陶瓷减薄与节能低碳,2012
8王时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陈建南.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2007
10顾朝林.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长江三角地区及主要城市比较.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1陈刚.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华东经济管理网,2011
12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福建论坛(社会经济版),2008
13李小建.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们.中州学刊,2004
14李立辉.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剃度推移.经济科学,2005
15张慧,张茂德.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个博弈的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
16吴传均.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7李郇.专业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一以珠江三角洲南庄镇为例.小城镇建设,2009
18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者.中国工业经济
19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口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王成昆.建陶业力突破困境.陶城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