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经验之宝欧维改案例分享
2012-01-26
案例分析
案例1
DMG DMC635V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为西门子SINUMERIK 840D POWER LINE,在自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运行而转到急停状态,屏幕显示如下报警信息:
27001 Axis SP1 error in a monitoring channel,code 3…44,value:NCK-296573690,drive-296 573509;
300911 Axis SP1 drive 6 error in one monitoring channel;
27023 Axis SP1 stop B triggered;
27024 Axis SP1 stop B triggered;
300508 Axis SP1 drive 6 zero mark monitoring of motor measuring system;
21612 Channel 1 axis S1/SP1 VDI signal“server enable”reset during motion;
25201 Axis SP1 drive fault。
其中25201报警是由于其他故障信号触发而产生的,可以暂时不处理。
21612通道一轴SP1正在运动时,VDI信号“伺服使能”被复位,主轴如果正在高速旋转,一般突然停机都会导致各模块掉电的时间差,CPU(NCK-PLC)单元没有停止的情况下,伺服驱动模块连接电机的功率模块先失电,而伺服驱动模块连接CPU的控制模块仍正常工作,该情况会导致CPU发出使能复位信号(VDI信号),而这时由于惯性主轴仍高速旋转,所以往往21612不会是硬件损坏所致的严重报警,而是极短暂的电源缺失故障,重启后一般能消失,因此该报警号也可暂不处理。
报警号27001显示驱动轴实际位置信号值和通道位置监控值之间存在的差异(MD1305~MD1363)超出监控公差值的范围(MD36905~MD36963)。对于这种报警,只要设定的机床数据未改动,启动复位仍无法解决就该考虑是否为硬件损坏。但是,这个报警号涉及的硬件较多,几乎涵盖整个控制回路,因此可以同时结合其他的报警号来分析处理。
报警号27001出现后重启系统,如果随即出现27023、27024报警即可断定存在硬件故障。伺服系统控制下的电机处于静止状态时,看上去是一动不动的,然而实际上是不断运动着的。
原理如下:伺服系统驱动的动力电流流过电动机绕组而形成一个力矩,这个力矩使电动机有一个旋转的趋势并产生一个微小的动作,此时位置反馈系统检测到这个动作,经过系统运算后发出一个反向的动作信号以补偿这个微动过程,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与先前相反的运动趋势。微动着的电动机要保持系统要求的静止状态,系统设计师要为这个微动设定一个范围,也就是27023、27024报警号得以触发的“安全静止公差”,一旦超差,即触发报警。
报警号300508是监控轴的零标志监控信号,一般是反馈信号弱、反馈回路受到电磁干扰、反馈回路硬件损坏等原因。如重启后报警消除,那么多数是电磁干扰所致,后续要仔细检查周围用电环境,或加装隔离稳压电源(有源稳压)来解决。
如重启后报警消除不掉,那么多数是硬件原因,首先检查编码器光栅尺连接电缆是否老化或虚接,可以更换正品电缆(较便宜),如果有接近开关、BERO之类的检测元件,最好先试着调近检测间距,如果这些都已经确认没有问题,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1)611D驱动控制板损坏;(2)编码器或光栅尺等检测器件损坏了。611D驱动控制板可以通过交换法与其他轴交换,如果报警号跟着控制板走,那么购买相应型号控制板换上即可。如果报警信号仍然停留在原轴上,那么该换的就是反馈器件(编码器或光栅尺等)了。
·使用西门子原装的编码器电缆(有更高的屏蔽等级)。
·检测编码器、编码器电缆和屏蔽连接是否接触不良或电缆是否断开。
·检测控制模块(屏蔽连接)前板上面的螺钉。
·若使用齿轮编码器,检查齿轮和编码器的间距。
·更换编码器、编码器电缆或控制模块。
·检查直流母线的金属涂层。
·在使用BERO时,被监控的不是BERO信号而是零标记。
检查控制模块(屏蔽连接)前板上面的螺钉,是为了确保屏蔽接触良好,保证屏蔽效果。检查直流母线的金属涂层,是为了保证直流母线接触良好,使模块供电稳定,不至于产生干扰或工作不稳定。
在使用BERO时被监控的不是BERO信号而是零标记。BERO信号就是零标志信号,检查一下电气图纸,驱动模块的BERO端子是不是连接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应该是轴的零位开关。
案例2
某台磨床有一段时间经常出现21612报警,磨削中砂轮自动停止,消除报警后再启动又正常。查找21612之前的报警为700113:砂轮转速报警。用数字转速表检测,发现报警前瞬间检测出来的砂轮转速比程序中数值高出150r/m以上,因此可以判断NC认为砂轮超速而停止砂轮轴。检查原因为砂轮不平衡量过大,重新调整后故障消除。
案例3
二轴数控钻铣床,Z2轴在加工中频繁出现25050 Z2轴轮廓监控,21612通道2 Z2轴伺服使能运动过程中被复位报警,机床停止加工。
分析处理:手动状态下操作,发现Z2轴向正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都会出现报警。报警后查看Z2轴接口信号伺服使能(DB31-48,DBX21)复位为0,Z轴伺服驱动模块X34报警灯亮。
因为Z1与Z2轴伺服系统采用相同的电机、伺服驱动模块,所以对Z1轴与Z2轴进行观察并比较。发现Z2轴电机实时电流参数MD1708在启动后,马上从百分之十几变成40%以上,之后机床出现报警。而Z1轴则未出现该情况。打开Z2轴罩壳,发现Z2轴塞铁未固定,造成Z2轴在往正方向移动时,塞铁越卡越紧,以致Z2电机运转过程中抗力过大,电机电流超过报警值,并复位Z2轴伺服驱动的伺服使能,机床停机。拆下损坏的塞铁,修复并重新安装,报警消失,故障排除。
案例4
二轴数控钻铣床,Z2轴在加工中频繁出现21612通道2 Z2轴伺服使能运动过程中被复位,25050 Z2轴轮廓监控报警,机床停止加工。复位后机床仍能正常加工,但过一段时间后同样报警再次出现。
分析处理:报警后查看Z2 轴接口信号伺服使能(DB31-48,DBX21)复位为0,Z轴伺服驱动模块X34报警灯亮。因为Z1与Z2轴伺服系统采用相同的电机、伺服驱动模块,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对Z1轴与Z2轴进行观察并比较。Z2轴与Z1轴相比有异常的声响从滚珠丝杠两端安装轴承处传出,而且用手触摸Z2轴电机温度也较高,查看Z2轴电机实时电流参数MD1708,明显高出Z1轴,故怀疑Z2轴轴承损坏导致Z2电机运转过程中抗力过大,电机电流超过报警值。将电机与滚珠丝杠脱离,空转一段时间,电机电流、温度正常,排除了伺服驱动和电机的问题。拆开Z2轴滚珠丝杠两端的轴承,发现轴承已损坏,确定故障原因是轴承损坏造成电机运转时负载加大,电流激增,超出数控系统设定的电机极限值。因此数控系统出现21612、25050报警并复位Z2轴伺服驱动的伺服使能,机床停机。该机床使用Z轴安装的轴承是平面推力球轴承,一端三个,安装人员在安装时未针对其受力方向确定每个轴承的安装方向,致使轴承受力不当,过早损坏。更换损坏的轴承后,重新操作机床,报警消失,故障排除。
案例5
5m立车的Z2轴在加工中频繁出现21612 通道2 Z2轴伺服使能位移时被复位,300501 Z2驱动超出最大电流监控限制报警,机床停止加工,最后甚至出现开机即出现25201 Z2的伺服故障,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分析处理:报警后查看Z2 轴接口信号伺服使能(DB31-48,DBX21)复位为0,Z轴伺服驱动模块X34报警灯亮。因为Z1与Z2轴伺服系统采用相同的电机和伺服驱动模块,一般情况下,排除故障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电气的原则,先更换了Z1和Z2的伺服驱动的控制模块,但故障依旧。考虑到虽Z轴采用双驱动模块,但在模块内部Z1、Z2的功率模块是各自独立的。拆下Z轴伺服驱动模块,拆开外壳,发现Z2轴的功率模块驱动板上有烧焦痕迹,而Z1轴则没有。由于此Z轴伺服驱动功率模块已过质保期,整个更换后,报警消失,故障排除。
案例6
二轴数控钻铣床的Z2轴在加工中频繁出现21612通道2 Z2轴伺服使能位移时被复位,300501 Z2驱动超出最大电流监控限制报警,机床停止加工,最后甚至出现开机即出现25201 Z2的伺服故障,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分析处理:报警后查看Z2 轴接口信号伺服使能(DB31-48,DBX21)复位为0,Z轴伺服驱动模块X34报警灯亮。该情况与5m立车的故障情况一样,排障方法同上,最终也发现Z2轴的功率模块损坏。考虑之前拆下的5m立车上的Z轴伺服驱动的功率模块与二轴数控钻铣床Z轴伺服驱动的功率模块为同一型号,而且都是双驱动的一块功率模块损坏,其他完好,进行拼拆后,组合成一个完好的伺服双驱动功率模块。然后安装,重新启动机床,报警消失,操作机床,故障不再出现。
案例7
840D数控龙门铣床的21612轴1/sp移动时伺服使能被复位报警。经检查,电机一切正常,但无法进行主轴定位,怀疑为主轴外置编码器有问题,在PLC状态里输入DB80.DBX4.0由1改为0,不使用第二编码器,机床一切正常。因此断定第二编码器或连接数据线有问题,更换新的第二编码器后,机床能准确定位,且没有任何报警,断定为第二编码器损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