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设备仪器管理
2012-01-26谷志星李熙玲李艳红
张 艳,谷志星,朱 芳,李熙玲,李艳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一、概述
专用设备仪器是专为某一特定产品研究与设计制造生产的,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对专用设备仪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提高对专用设备仪器的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因专用设备仪器的特殊性,其一生管理模式不同于通用设备仪器。在此重点论述针对航天某一特定产品或任务的非标准设备仪器和经适应性改造的国家定型产品的全过程综合管理方法。
二、全过程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专用设备仪器全过程综合管理是指对设备仪器的前期管理、使用管理和后期管理等主要环节进行的综合技术管理。
1.前期管理
专用设备仪器前期管理是指从立项到转入固定资产投入使用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包括立项、论证、设计、方案评审、研制或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交付、转入固定资产等工作。
由于专用设备仪器是用于航天某一特定型号或任务的,因此其规划立项必须与型号立项同步进行,以适应这一型号的研制和生产。立项后,应对专用设备仪器进行详细调研论证,在通过设计评审后实施制造,制造完成,经验收合格后,转为固定资产方可投入使用。
2.使用管理
专用设备仪器使用过程一般经历检测、保养、修理、改造、变更、封存、启封等过程,这里重点强调技术状态变更管理、现场管理和异地使用管理。
(1)技术状态变更管理
作为专用设备仪器,一经验收投入使用,其技术参数、状态不得随意变更,必须完全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使用。若产品的技术状态发生变化,相应的专用设备仪器也要进行技术改造,达到测试、制造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变更时,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组织重新论证,制定变更方案,按管理权限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2)现场管理
专用设备仪器应逐台编写操作规程、维护规程,规程内容应全面、有效、可操作性强。应加强专用设备仪器日常管理和保养检修工作,确保其处于完好、受控状态。
在生产现场使用的专用设备仪器要有醒目的标识,而且标识的设备仪器代号要严格按专用设备仪器的编号编制。标识中的管理状态要明确反映出设备仪器的实时状态(在用、完好、封存、闲置),针对不同状态,进行相应管理。
(3)异地使用管理
是指产权方的专用设备仪器在所属地区以外的、由非产权方使用的专用设备仪器管理。
因专用设备仪器的特殊性,在异地使用的专用设备仪器必须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签定《委托管理合同》,明确异地管理的专用设备仪器的产权归属委托方所有;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在日常使用、保养、维护、修理、报废、处理等方面的要求;责任部门负责组织解决《委托管理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组织异地管理的专用设备仪器损坏及事故的处理。
3.后期管理
专用设备仪器后期管理是指设备仪器闲置、报废、处理等环节进行的管理工作。
(1)闲置、报废办理
申请闲置或报废的专用设备仪器需有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参与实物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由技术主管领导签署闲置或报废说明和审批意见。说明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专用设备仪器来源;曾经用于何种产品研制、生产;为科研生产做出的贡献;申请闲置或报废的原因;是否已有新产品替代或今后不再使用等。
使用单位申请单台原值在10万元及以上的专用设备仪器闲置或报废,院鉴定组首先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申报资料通过后,到现场对实物进行鉴定,完成实物鉴定后,形成汇报材料报主管院领导进行审批。50万元及以上的需上报集团公司审批。
(2)处理
经各级审批后的闲置和报废专用设备仪器处理过程,应遵守保密规定,必要时会同保密部门共同进行,其硬件处理应进行拆解、毁损、溶解,随机资料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严禁未经解密处理的整机对外变卖处理。
三、难点问题的解决
1.专用设备仪器价值的确定
专用设备仪器一般无法获取市场价格资料,因此确定其价值难度较大,只有确定其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费、研制费、直接材料费、外协费、试验费、设备仪器费、安装调试费、管理费、工资、燃料和动力费用、期间费用分摊等。
对于大型专用设备或复杂的仪器,其制造、安装调试的周期较长,因此还要考虑占用资金的资金成本。
2.专用设备仪器的校准
没有国家和行业校准规范或检定规程的,应自行编制校准规程,编制的依据是以设备仪器的技术条件、测试方法或及调试细则,参照国家军用标准或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定进行。内容应包括:使用范围、主要技术指标、校准用设备仪器校准环境条件、校准方法、数据处理及复校间隔等。
校准方法有同类设备仪器进行比对或能力验证测试;采用适当的标准件;经协商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协议测量标准;采用比例测量法或其他共认的方法。
[1]余孟华.切实做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116-117.
[2]钱泉,康黎明,孟娜.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47-49.
[3]汪汉容,张淑黎.做好仪器设备淘汰报废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6(6):126-128.
[4]陈达银.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