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构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新模式

2012-01-26

中国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自治区水利

叶 璠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530023,南宁)

一、广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指挥机构

自治区成立冬春水利建设大会战指挥部,由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自治区发改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审计厅、广电局、扶贫办等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大会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水利厅。各市、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关于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的决定》(桂发〔2009〕9 号)中,明确各级政府是水利发展的责任主体,强调把水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要求强化行政领导任期内的水利发展目标责任制,按照水利发展规划,制定区域和阶段任期目标,进行严格考核。每年自治区、市、县(市、区)政府要逐级签订水利建设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通过责任书的签订,建立起协调有力、组织有序、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3.配套政策,保障资金

自治区明确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保证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年增加补助资金,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从2008年冬开始,自治区3年新增10亿元财政资金专项投入冬春水利建设。同时要求全自治区各级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支农资金的增量向水利建设倾斜,确保水利建设项目各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要求各市、县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并鼓励制糖企业和烟草行业加大对原料基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行业发展与水利建设的利益联结机制。

4.督察问效,强力推进

通过督察、稽查、审计、问效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冬春水利项目的建设实施。自治区组织督察组,对冬春水利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察。自治区绩效办将全自治区水利建设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于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单独出台了《为民办实事专项绩效考评工作方案》,予以重点督察问效。自治区绩效办还会同统计局,采取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基层部门和干部群众对冬春水利建设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满意程度,并计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指标考核得分。自治区水利厅领导分片挂点,及时联系解决阻碍项目建设推进的难题;组织由各部门处级领导为组长的14个督察组,对口联系14个市定点督察指导,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5.领导垂范,高潮迭起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2008年开始,每年冬春修期间组织各级机关干部开展“兴水利、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参加冬修水利劳动。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等30多位省级领导,每年冬春都分赴14个市参加兴修水利劳动,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兴修水利劳动实现了工作制度化、指标具体化、考核规范化,营造了领导高度重视、全民积极参与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和高等院校等近百个单位主要领导带队,每年上万人深入水利工地参加兴修水利劳动;全自治区14个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近300位市四家班子领导,以及市本级机关单位干部职工6万多人投入兴修水利劳动;全自治区 112个县(市、区)近 3 000位县四家班子领导,以及县、乡(镇)干部职工50万人深入水利工地参加兴修水利劳动。

二、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模式的构建

1.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坚持“三个创新”

(1)组织形式有创新

要围绕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和组织农民筹资投劳兴建、维修、管护小型水利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2)投资形式有创新

“互联网+教育”具有在线、开放、受众广及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等优点[2],但却无法提供必须借助实体环境才能完成的教学,无法面对面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结合“互联网+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劣,将二者融合的“互联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达到优势互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的。这种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交流、答疑的作用,使学生利用教师创建的环境到达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及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不少于15%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资金,并积极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水利,实现多渠道、多形式投资水利建设新格局。

(3)建设形式有创新

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末级渠系和“五小”水利建设。

2.适宜广西当前形势的三种农建模式

(1)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模式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实行“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田间渠道1公里,政府扶持1万元;建设灌溉支渠1公里,政府扶持2万元;建设灌区主干渠1公里,政府扶持3万元”的做法,有效促进了当地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全县冬春水利建设年均完成渠道衬砌防渗100km以上。钦州市灵山县按照政府统筹、财政奖补、协会组织的方式,通过“民办公助”形式补助水泥、砂石等材料,组织受益群众自己干,放大财政补助资金效果,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开好村民代表会、用水户主会、现场动员会,抓好规划与指导,做好物料调配与质量监督,多干多补,干好有奖,让农民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通过灵活的施工方式,不但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而且超额完成原计划建设任务。

(2)以工补农统筹发展模式

通过打造利益平台引导制糖、烟草等企业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协会化引导模式”和“公司化引导模式”。

①博宣公司投入武宣县蔗区水利设施建设是 “协会化引导模式”的典型。该公司投入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樟村西江槽蔗区水利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当地党委政府主动引导制糖企业反哺甘蔗种植业,兴建蔗区水利设施;公司积极参与蔗区水利建设投资;村委和乡镇政府积极做好对蔗农的宣传发动工作,鼓励蔗农集资、投工投劳参与水利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成后成立由博宣公司、县抗旱服务队、樟村村委干部组成的博宣蔗区甘蔗灌溉服务协会,与90%以上的蔗区农户签订用水合同,通过协会管理,实现“公司+协会+农户”三方的利益联动,构筑了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农户投工投劳的有效机制,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面互利共赢。灌溉服务协会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等功能,增强了企业持续投入蔗区水利建设的信心与活力,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

②湘桂公司投入崇左市江州区蔗区水利设施建设是“公司化引导模式”的典型。该公司投入江州区蔗区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以政府主导实施的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载体,租赁整合蔗区农民土地,建立属于公司的甘蔗基地,配套的蔗田水利灌溉设施直接由公司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农民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参与种蔗收益,构筑了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农户按合同投入土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也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3)整合资源发展水利模式

富川县以工业理念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片区当园区做,把园区当社区做,片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为引导,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平台,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项目区聚集,通过整合土地、项目、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带动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使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引领集聚效应最大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富川县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特点为“六整合”。一是整合机构。创新政府对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方式,组建对水利建设工作具有综合协调组织功能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适应工业化中期农田水利建设要求的领导体系,提高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协调能力。二是整合规划。创新政府对水利建设工作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对其他专项规划统筹引领整合作用,推进各类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结构优化,提高政府规划对水、土地、资金等现代农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引导能力。三是整合资金。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资金整合起来,形成财政资金的引导合力和对社会资金投入带动的乘数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对水利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功能。四是整合土地。以土地整理和土地整治为抓手,实行村集体大多数农户协商同意为原则的土地按承包比例重新分配的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连片整合,成片开发,规模化建设农田灌溉设施,以农业规模化用水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五是整合农村组织的力量。加强对村集体组织的建设,促进专业合作社、用水户协会、各类村民自治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发展各类组织,搭建农民投入水利建设的组织平台。六是整合利益。通过水利建设将县、乡、村、农户、用水户协会的利益捆绑起来,形成政府、村组、农户、用水户协会各方共赢的大格局。从各方共赢的大格局中,创造出政府能引导、农户愿投入的前提条件,为各方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三、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保障措施

1.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水利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发挥财政投资水利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力度,特别要保障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二是加强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要以县级为单位,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实现水利投资效益最大化。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和农村水电建设的信贷支持,对农村供水等公益性项目实行政府贴息贷款。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水利。五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入,改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机制,动员和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2.强化组织,加强管理

结合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站,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发展的原则,明确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强化基层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深化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公益性的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好维修养护经费,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和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兴建、维修、管护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规范农村用水户协会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程度与积极性。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自主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3.营造氛围,表彰先进

坚持开展“兴水利、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营造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和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评比表彰活动的有效载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比表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及时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结评比,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奖优罚劣。

[1]陈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1(7).

[2]王爱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J].中国水利,2011(15).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自治区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