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
2012-01-26孟凡生李瑛玫
孟凡生,尹 鹏,周 瑜,李瑛玫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成本控制问题历来是船舶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船舶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有2种模式:事后成本控制模式、事中成本控制模式。
事后成本控制模式是对已发生的制造成本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对比船舶企业历史先进水平(或其他生产成本控制目标),揭示制造成本控制差异的一种成本控制模式。由于成本核算是这种成本控制模式揭示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因此,成本核算及其反映的信息质量对事后成本控制模式所带来的控制效度起重要作用。表1是事后成本控制模式下以船舶为对象的生产成本明细账。通过表1可以看到,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在于提供满足计量损益所需要的成本(“∑Ai”)信息。至于对船舶成本进行控制,则是以船舶成本核算的结果 (A1,A2,…,An和∑Ai)对比相同成本项目的历史成本等信息来发现问题的,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在下一个成本控制阶段予以纠正。而对船舶制造当时发生的成本,事后成本控制模式则缺失有效的约束,进而导致船舶制造成本控制功能弱化。
事中成本控制模式是在船舶制造成本发生之前,事先制定船舶制造成本控制标准,并在船舶制造过程中,以成本控制标准约束实际成本的发生,通过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事前制定的制造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对比,揭示成本控制差异的成本控制模式。由于事中成本控制模式在成本发生的当时就能反映出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而促使船厂管理当局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成本控制的偏差,或总结和推广成本控制的经验。与事后成本控制模式相比,这种成本控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控制模式的功能与控制效度。
从以上2种成本控制模式来看,前者虽然可以对比历史成本数据,找出本期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但是当期的成本实际上已经再次成为历史,企业难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当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因此,这种成本控制模式充其量能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后者虽然事先设置了成本控制标准,并以标准对当期的实际费用支出进行约束,但是成本控制效度如何还要看船舶企业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是否得当。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工人达到最佳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替代旧的经验式管理方法。他主张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最熟练的工人,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这个工人的劳动过程实施“时间动作分析”,肯定其合理部分,剔除其不合理部分,在此基础上确定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和每个工人的工作定额。泰罗关于标准的设置方法,对我国船舶企业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企业至今还沿用着泰罗的标准制定模式。然而,这套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日益遭到越来越多学者与管理者的质疑。
学者们质疑的关键问题是,泰罗在设置标准时强调要在“第一流的工人”工作表现基础上进行分析,保留其合理部分,剔除其不合理部分。这种做法虽然看似科学,但实质上等同于把工人看作了与机器一样的设备,与当今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明显相悖的。因为在管理实践中,即便是“第一流的工人”,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这样的成本控制标准,也会受生理等因素的作用,难以持续维持这样的成本控制水平。
管理者困惑的是,以“第一流的工人”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用的时间作为参照系制定标准,并没有考虑工人的个体差异。船舶企业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多数工人达不到这个成本控制标准水平的现象,工人们因感觉自己没有希望能够达到预先设置的成本控制标准而缺失控制成本的动力,容易产生消极的控制成本态度。为调动工人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些船舶企业试图在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时,将标准水平降低一些,但是带来的新问题是,船厂的成本控制能手无需太多的努力就能比较轻松地达到了企业制定的标准。他们在达到成本控制标准以后,对成本施加控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就会减弱,使船舶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管理模式
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问题,是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核心问题。泰罗成本控制标准在实践中遭遇的质疑表明:企业将成本标准水平设置的过高,多数人会因为达不到标准而放弃努力,从而使成本控制标准形同虚设,即使企业采用高压手段的方式来要求员工控制成本,也难以提高成本控制效度;相反,企业如果将成本控制标准水平设置过低,多数人虽然达到了这个控制标准,却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企业为此会丧失利润上升的空间。这说明单一的成本控制标准不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唯有对成本控制标准设置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成本控制效度。为了兼顾企业效益和员工控制成本的动力,企业有必要建立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管理模式。
所谓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是指船舶企业在设置成本控制标准时,建立“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和“样板”成本控制标准。“基准”成本控制标准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船厂工人在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保持应有的谨慎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设置“基准”成本控制标准目的是明确船厂成本控制的底线。当工人通过努力达到了“基准”成本控制标准水平时,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就能得到管理者的认可,船厂不仅要支付他们基本劳动报酬,还要支付他们成本控制方面的基本奖励。由于“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兼顾了船厂多数工人控制成本的能力,因而多数工人都会因有“安全感”而愿意接受这个标准。“样板”成本控制标准是在最近时期最佳的实际成本水平基础上设置的成本控制标准。设置“样板”成本控制标准目的是给出成本控制的高级标准,使工人找到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学习“榜样”。工人对成本控制的结果越接近“样板”成本控制标准,他们就越有可能获得丰厚的报酬与奖励。在工人向“样板”成本控制标准看齐,争当成本控制榜样的同时,船舶企业也因此会获得了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船舶企业旧的成本控制标准记录可能会被不断刷新,更先进的成本控制标准将持续诞生,工人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了船厂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了工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和谐统一。
3 船舶企业推行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策略
1)加强信息技术在船厂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船舶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搜集大量基础性信息,而且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些工作要求船厂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价格和消耗量的相关信息,以提高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基础信息的质量。通过强化信息技术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管理者能够随时跟踪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评价,从而增强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力。
2)建立二元成本核算系统。
为及时揭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船厂应该构建以控制为主要管理目的的二元成本计算系统。二元成本核算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在提供船舶制造成本的同时,提供成本控制差异方面的信息。为此船厂需要将成本控制标准嵌入成本核算系统,并组织开发相关的成本核算软件。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工人采取行动控制成本的原因。因此,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工人的积极性既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报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人们对报酬公平与否的评价。每个工人不仅会自觉地把自己现在的报酬与过去的报酬进行比较,而且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相当,则认为公平,心理上就会感到满足,否则就认为不公平,心理上就会感觉不平衡,从而降低控制成本的积极性。船舶企业要使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充分发挥作用,则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是单纯的对工人给予物质奖励,而是注重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有机结合。
[1]杜栋.管理控制学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孟凡生,张高成.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研究 [J].会计研究,2011(11).
[3]赵文辉.《道德经》中的现代人本管理理念诉求 [J].求索,2009(6).
[4]张向群.基于心理需求的志愿者激励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