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专业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2-01-26盛建雄孙卫庆
楼 平,王 嵚,盛建雄,孙卫庆
(湖州电力局,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已成为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网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生产。面对新形势,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强调专业管理为宗旨,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促效益”的理念,通过全面推行通信专业现场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安全运行分析,强化缺陷流程管理,开展通信设施定级管理,试行通信设施的状态检修等工作,全面推进通信专业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水平,初步形成了一套“以设备为中心,以运维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1 拓展范围,完善标准化作业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判断、考察评估,使无形的管理变为有形。致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是近年来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在强化管理上的重要举措。继全面开展通信设施巡视标准化作业取得初步成效后,为进一步拓展标准化作业覆盖面,提升通信专业整体运维能力,陆续在通信工程验收及通信日常检修等方面推行现场作业标准化,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效。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涵盖通信设施巡视、检修、验收3大类、7大项、85种作业指导书的一整套通信专业现场作业标准化体系。
1.1 巡视作业标准化
通信设施的日常巡视工作是运行维护的基础。多年来,通信专业人员在日常巡视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专业管理精细化和现场作业标准化的要求,还存在巡视内容简单、效率低下、质量一般,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等不足。
为认真做好通信设施的巡视工作,推动通信运行维护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管理到位、监督到位,2006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的要求,开展了通信厂站和通信线路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试用、修改和完善,涵盖了所辖54个通信厂站(通信中心站、微波站、所有变电所通信站、部分直属单位通信站)、4类通信线路(ADSS光缆、管道光缆、普通自立杆光缆、与电力杆同杆架设普通光缆)的巡视现场标准化作业。通过执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完善了相应的安全预控措施,明确了作业人员的要求。针对现场作业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了现场作业工作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安全责任清楚,保证了人员到位、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和监督到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
1.2 验收作业标准化
通信工程的验收把关直接关系到通信设施运行维护的质量。多年来,由于通信工程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明确的验收标准,工程验收也只能凭经验进行,给通信设施运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2006年,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变,运行维护和工程建设实施分离。为进一步规范通信工程验收项目、内容和要求,提高通信工程验收质量,确保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开展了通信厂站及通信线路验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试用、修改和完善,涵盖了5类通信设备(传输设备、配线设备、电源设备、图像监控设备、防雷接地和环境)、7类通信线路(通信管道、管道光缆、架空光缆、ADSS光缆、OPGW光缆、局站光缆、光缆传输特性)的现场验收标准化作业。通过与工程施工部门、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在各类通信工程验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通信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3 检修作业标准化
通信设施的日常操作、测试等检修工作是运行维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由于通信设备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通信专业人员熟悉设备的程度和操作设备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通信设施检修作业缺乏专项学习和培训,作业人员对作业程序和各项安全、质量要求掌握不够,对标准、规程理解不深,导致作业质量一般,一次正确率低下,给运行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提高通信设施的检修安全和检修质量,逐步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体系,在通信设施巡视及通信工程验收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编制了通信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涵盖了通信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光纤测试等5个方面的现场检修标准化作业。通信设施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符合检修实际,明确作业要求,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强化作业人员对检修作业的整体认识,提高了现有通信人员的作业能力,为提高通信设施的运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该作业指导书已成为通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资料,有助于提高通信人员的技能水平。
2 注重细节,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
通信专业的日常工作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本着“精细化”的宗旨,在实践中关注细节,扎扎实实地开展通信专业的基础性工作。
2.1 运行分析制度化
为加强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自2006年开始,坚持开展月度、半年度和年度运行分析活动,并制定了《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系统定期分析和统计评价制度》,对通信系统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的内容、形式、职责和周期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定期组织召开月度、半年度和年度运行分析会,对通信的传输网、信息网、交换网和各类支撑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月度运行检修工作及相关技术改造、大修、科技和基建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提出下月度的通信工作计划及相关安全预控措施。通过缺陷统计分析,找出通信系统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和预防措施。总结每月通信设施的巡视情况,对巡视中发现的薄弱点进行分析并安排处理。在月度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的基础上,实行了通信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全局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单位发送。通过通信系统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活动,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解决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加强了专业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进一步确保整个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2 缺陷管理流程化
加强通信设施的缺陷管理,是提高通信设施运维水平、提升通信设施运行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工作实际,重新修订《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明确了缺陷处理的职责、缺陷分类、缺陷性质、处理期限和管理流程。通信系统缺陷分传输设备、网络设备、交换设备、光缆线路、电源设备、网管系统、配线(布线)系统、图像监控、辅助系统和其他等10大类。结合通信专业的运行分析活动,对缺陷的处理情况和遗留问题按照缺陷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技术措施,落实相关整改方案,明确消缺期限和责任班组。严格执行《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重点完善通信设施的故障预防机制,从建立完善“缺陷闭环”这一细节入手,对通信设施实行全面缺陷流程管理。加强通信设施的运行监控,使通信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了通信网的安全运行。
2.3 设备定级规范化
根据《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施定级管理制度》,在深化缺陷分析、强化缺陷管理基础上,结合通信系统运行分析情况,对通信设施试行了定级管理,总结评估运行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报告。根据近3年来通信设施在运行和检修中发现的缺陷,经综合分析,以年度中的最低等级进行评定,定级的112个通信站中,一级通信站70个,占62.5%;二级通信站37个,占33%;三级通信站5个,占4.5%;总完好通信站107个,完好率91.5%;定级的145条通信线路中,一级线路129条,占89%;二级线路7条,占4.8%;三级线路9条,占6.2%;总完好线路136条,完好率93.8%。通过对通信设施的定级管理,初步掌握了现有通信设施的健康状况,为下阶段开展通信设施状态评估和状态检修打下基础。
2.4 基础普查常态化
根据通信设施年度巡检计划,结合通信GIS系统的维护要求,每年对通信设施的基础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将通信设施基础资料普查纳入常态化机制。结合通信厂站设备巡检工作,及时对配线系统进行清理和核对,确保配线资料的准确性。结合通信线路的巡视工作,重点对光缆接续盒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核查,并对普通架空光缆与主要道路、航道、铁路等重要交跨地段进行测量和记录。2008年共完成59条普通架空光缆线路的715处交叉跨越统计。结合通信光缆备用纤芯的测试工作,重点对备用纤芯的传输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全面掌握通信网架的纤芯可用率。通过对通信设施基础资料的普查,积累了大量的运行数据,确保了现场设备与运行资料的一致性,全面掌控了运行设备的动态情况,为通信设施维修和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状态检修,促进专业管理水平提升
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面临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老化的问题。为使通信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大电网、融入于大生产,提升通信专业的管理水平,2008年,在通信线路传统检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行状态检修的要求,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借助大量通信线路检修和测试等运行数据,借鉴湖州电力局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的管理思路。通过对通信线路单元状态量的收集,汇总了大量基础资料,在对多条典型通信线路进行状态评价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编制“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细则”模板,依据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情况,制定初步的状态检修策略和实施计划,发布实施了《电力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细则(试行)》和《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细则(试行)》,开展了电力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依据状态评价的结果,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动态制定通信线路的巡视、检修策略,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状态检修”模式。通过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延长了通信线路的检修周期,提高了检修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实现了通信线路设备“健康管理”创新模式,同时也提高了通信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检修效率。
(1)以状态评价为核心。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是根据通信线路的特点,设定通信线路的线路单元及单元状态量,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通信线路的整体评价,确定通信线路的健康状况。依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根据通信线路不同状态,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按工作性质、内容及工作涉及范围,动态制定通信线路的巡视、检修策略。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是将通信线路功能和作用相对独立的同类设备分为基础、杆塔、线缆、光纤传输性能、金具、附属设施和通道环境共7个线路单元,再根据通信线路的原始资料、运行资料、检修资料及其他反映通信线路状况的各种技术指标、试验数据和运行情况等参数构成通信线路的状态量。根据状态量对通信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4个劣化等级,再根据权重系数设置状态量的扣分标准。通信线路的每个单元根据此标准进行单元状态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通信线路的综合整体评价,最终确定属于“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中的何种状态。
(2)以状态检修为手段。通信线路的传统检修模式是在“预防为主、抢防结合”的方针下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主要还是以故障检修和应急抢修的被动检修模式为主,而通信线路状态检修则打破了通信线路传统的被动检修模式,依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根据通信线路“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的评价结果,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相应制定D,C,B,A 4类检修策略。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策略既包括年度检修计划的制定,也包括缺陷处理、不中断业务的测试维护等工作,检修策略根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通信线路状态检修比传统的计划检修、故障检修更符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是通过不同的诊断手段摸清通信线路的现状后才决定检修内容,根据通信线路的技术状态及运行要求,提前或推迟检修周期,增加或删减检修项目,真正实现检修目的,并具有最大的经济技术效益。显然,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是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检修模式,对提高通信线路运行可靠率、降低通信线路检修损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推行实施电力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是强化标准化作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又一突破和创新。这种成功的通信线路检修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背景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通信线路状态检修要求检修人员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即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新的要求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通信线路运行、故障处理和检修过程中均能够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确保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在目前企业减人增效的大环境下大幅度提高了现有通信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为提高通信线路的运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对于电力通信专业而言,精细化管理还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因此,要推行这一崭新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在其内涵和外延等多方面进行挖掘和探索,使其能够更加符合通信专业的发展需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下一步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将进一步深化状态检修工作,拓展通信设施的状态检修范围,运用状态评价的技术手段,推行通信设备的状态检修,全面展开电力通信设施的状态检修工作,逐步完善湖州电力局电力通信设施状态检修体系。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提升专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