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

2012-01-26彭佳龙郑永祥史小华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砧木油茶成活率

彭佳龙,郑永祥,史小华

(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浙江 仙居 317300)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

彭佳龙,郑永祥,史小华

(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浙江 仙居 317300)

用长林系油茶4号、18号、21号、40号和55号5个优良新品种作接穗,对低产的普通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开展砧木生长势、嫁接部位直径大小、嫁接高度、保留技数量和接穗新鲜程度5个因子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砧木生长势越强嫁接成活率越高,砧木嫁接部位直径3 ~ 8 cm嫁接成活率较高,接穗采集后越早嫁接成活率越高,砧木的嫁接高度、保留枝条数量对成活影响差异不显著。油茶砧木生长势强、嫁接部位直径3 cm以上、接穗采集当天嫁接的成活率在90%以上。

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子

油茶(Came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Camelia)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对保障食用油供应、维护粮食安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油茶低产林多、优良品种少,导致油茶林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广大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油茶高接换冠是改变油茶低质低产植株品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因此,可利用油茶优良品种和无性系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油茶高接换冠。

目前,对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子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油茶的亲和力、林分郁闭度、嫁接时间、遮荫方式等因子与嫁接成活率关系的研究[1~8],但对嫁接成活率的砧木内在因素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对砧木生长势、砧木嫁接部位的直径、嫁接高度、保留技数量和穗条保鲜程度5个因素与高接换冠成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以期找出影响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的砧木内在因素,为今后油茶高枝嫁接提供技术指导。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仙居县湫山乡方宅村,年平均温度17.2℃,年平均降水量1 376.8 mm,海拔120 ~ 200 m。方宅村共有油茶面积176 hm2,为实生苗栽植普通油茶,试验地油茶始种于1978年,面积40余hm2[9]。目前不管理油茶茶油产量45 ~ 75 kg/hm2,割除草抚育管理的120 ~ 150 kg/hm2,割除草加铲山抚育的180 ~ 225 kg/hm2。

1.2 试验设计

2008年5月中旬,在试验地采用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油茶部的长林4号、18号、21号、40号和55号5个普通油茶优良新品种穗条,选择穗条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插皮接法嫁接试验,嫁接高度80 ~ 130 cm。嫁接试验采用5×3析因分析,共15个处理,3次重复(即分5组,每组分3个处理,每个处理嫁接15株,3次重复)。1组油茶植株生长势分强、中和弱,2组嫁接部位直径分<3 cm、3 ~ 5 cm和>5 ~ 8 cm,3组嫁接高度分<60 cm、60 ~ 80 cm和>80 cm,4组保留枝数量分1枝、2枝和3枝,5组接穗新鲜程度分当日嫁接、次日嫁接和次二日嫁接。每个处理按长林4号、18号、21号、40号和55号5个普通油茶优良新品种次序进行穗条嫁接1株,每处理共3次循环嫁接。

1.3 嫁接方法

1.3.1 砧木准备 离地面30 ~ 100 cm保留1至3个保留枝情况下,锯去主干,用刀片削平,在嫁接部位先用布擦去表皮的尘土,再用单面刀片深切达木质部,并朝侧向用力撬起树皮。

1.3.2 穗条准备 将接穗削成长2 ~ 3 cm,两端成为耳形的一叶一芽短穗,然后在叶柄的对面一侧用刀片削去宽0.2 ~ 0.3 cm的皮层,深及韧皮部,露出木质部,削去1/2的叶片。

1.3.3 嫁接 把切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树皮内,使砧木的皮部盖在接穗上,用塑料薄膜条绑扎。

1.3.4 加罩保湿 在包扎后加绑一个塑料薄膜罩,再用笋壳以东西朝向用绳绑扎紧,以利保湿和防晒遮荫[3]。嫁接1个半月后塑料袋打孔,通风换气便于成活,当接芽抽梢生长到3 ~ 5 cm时去罩。

1.4 调查方法

在嫁接前,调查砧木生长势的强、中、弱。油茶生长势的强弱是根据油茶枝叶的茂密、分布状况和生长状况等因子而定。油茶枝叶茂密,生长有力,叶质光亮、肥厚,无枯死枝的为生长势强;枝叶完整,生长一般,叶质一般,无枯死枝的为生长势中;枝叶稀疏,叶质发黄,生长衰退,有枯死枝的为生长势弱。

2008年8月中旬,对试验地的嫁接油茶进行逐株调查,记载油茶嫁接的品种,砧木的直径大小,嫁接高度,保留枝数量,接穗数量,接穗成活数量,新梢生长量和嫁接人等因子。分别统计每组每处理每个重复的接穗成活率,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分析

2.1 油茶砧木生长势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生长势的强弱有密切关系,生长势强的砧木3个重复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2.9%、81.8%和85.8%,生长势中等的分别为64.4%、94.1%和87.5%,生长势弱的分别为44.4%、61.5%和55.6%。方差分析呈显著差异,多重比较(q检验法,下同)生长势强与生长势中等的无显著差异,生长势强、生长势中与生长势弱的均呈显著差异。砧木生长势强,砧木的营养物质、水分充足,代谢作用旺盛,在嫁接后有利于愈合组织增生,对提高嫁接成活率有利,是嫁接成活率高的原因。

2.2 油茶砧木嫁接部位直径对嫁接成活率影响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与砧木嫁接部位直径大小有密切关系,嫁接部位直径 < 3 cm的3个重复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45.5%、50%和66.7%,嫁接部位直径3 ~ 5 cm的分别为75%、81.3%和92.9%,嫁接部位直径>5 ~ 8 cm的分别为84.6%、82.1%和76.5%。方差分析呈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嫁接部位直径3 ~ 5 cm和>5 ~ 8 cm的无显著差异,嫁接部位直径3 ~ 5 cm、>5 ~ 8 cm与 < 3 cm的均呈显著差异。嫁接部位砧木直径越大嫁接成活率越高,这和油茶植株生长势与嫁接成活率关系分析相一致,油茶嫁接试验地是20世纪70年代造林,同龄林中油茶植株主干直径 < 3 cm的一般是生长势弱的油茶植株,油茶植株主干直径的大小与生长势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2.3 油茶砧木嫁接高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与砧木嫁接高度的高低没有显著性差异,嫁接高度 < 60 cm的3个重复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70%、66.7%和56.3%,嫁接高度60 ~ 80 cm的分别为68.8%、83.3%和52.3%,嫁接高度 > 80 cm的分别为79.1%、56.3%和80.6%。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4 油茶砧木保留枝数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与砧木保留枝数量多少没有显著性差异,植株保留枝数1枝的3个重复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41.7%、66.7%和90.5%,植株保留枝数2枝的分别为76.2%、89.5%和37.5%,植株保留枝数3枝以上的分别为76.5%、75%和34.6%。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5 接穗新鲜程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与接穗新鲜程度有显著差异,接穗当日嫁接的3个重复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2.1%、86.5%和93.2%,接穗次日嫁接的分别为84.2%、90.2%和77.8%,接穗次二日嫁接的分别为85.5%、76.6%和64.8%。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当日嫁接成活率与次日嫁接没有显著差异,与次二日嫁接有显著差异;次日嫁接成活率与次二日嫁接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接穗采集后嫁接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之后接穗的水分逐渐消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接穗的活力降低,嫁接成活率随之降低。

3 小结与讨论

(1)试验表明油茶嫁接砧木的生长势强弱、砧木嫁接部位直径、接穗新鲜程度对嫁接成活影响显著,生砧木长势越强、直径3 ~ 8 cm、接穗采集后越早嫁接成活率越高,嫁接接穗743个,成活688个,成活率92.6%;砧木的嫁接高度、保留枝条数量对成活影响不明显。

(2)本试验的砧木生长势越强、直径3 ~ 8 cm嫁接成活率比较高,而庄瑞林对砧木情况与接穗生长的关系研究认为接穗基径生长量与砧木粗度成正比,与春梢长度及粗度成反比;在中等粗度砧木(2 ~ 4 cm)上随砧木粗度增大而递增,在小砧(< 2 cm)和大砧(>4 cm)上都不如在中等砧木上,最理想的砧木粗度是2 ~ 4 cm[1]。我们认为这两个结论不矛盾,在同龄林中细砧木是生长不良的象征,而大砧木属生长良好,代谢作用旺盛,在嫁接后有利于愈合组织增生,对提高嫁接成活率有利;但由于砧木叶部营养面积的骤减,随着时间推移,生理失调作用显现,抑制了皮层及根部分生细胞的活性,从而影响了接穗的生长发育。接穗采集后越早嫁接成活率越高,与罗健等[4]的研究相同。砧木的嫁接高度和保留枝数量对嫁接成活影响不明显,而文献记载嫁接高度和保留萌芽枝对嫁接后成活接穗的生长量有明显影响[1,4~5],可能是本试验中的砧木嫁接高度是不同砧木在40 ~ 130 cm相对高度而不是同一砧木的不同高度嫁接的差异。至于嫁接天气、时间等因子对嫁接成活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冯金玲,杨志坚,陈辉,等. 油茶芽苗砧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40(1):24-30.

[3] 刘晓莉,沈万芳,占昌炳,等. 影响油茶高枝嫁接成活率主要因素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47-148.

[4] 罗健,谭晓风,袁军,等. 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及生长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0(4):42-44.

[5] 傅子照,庄卫东,林文忠,等. 不同嫁接处理对油茶高接茶花接穗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87-88.

[7] 田大清,刘万值,龚德勇,等. 油茶低产园高接换种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0-91.

[8] 张乃燕,陈国臣,江泽鹏,等.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103-105.

[9] 仙居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 仙居县林业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0] 河北农业大学. 果树栽培学总论[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11]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Experiment on Topwork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PENG Jia-long,ZHENG Yong-xiang,SHI Xiao-hua
(Xianju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Xianju 317300, China)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opworking of low yield Camellia oleifera as stock with scions of different plus clones of C. oleifera. Studies were made on effects of rootstock vigor, size of grafting position, rootstock height, branches kept and scion freshness on survival rate of sc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rvival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rootstock vigor, with 3-8cm grafting position and the scions of the shortest storage time. Rootstocks height and branches kept had no evident effect on the survival rate. The survival rate reached over 90% with strong rootstock vigor, more than 3cm of grafting size, and grafted the same day of cutting.

Camellia oleifera; topworking; survival rate

S723.2

B

1001-3776(2012)02-0057-03

2011-10-16;

2012-01-11

浙江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07B07)

彭佳龙(1964-),男,浙江仙居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营造林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砧木油茶成活率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