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2-01-26毛洪贲殷德顺周爱花
毛洪贲 殷德顺 郭 娟 周爱花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南京 210037)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的过程。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引入电子设备、更新教学手段等。例如,建设网络课堂、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虚拟大学、虚拟校园、电子校务、政务信息化等[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需求,战略地位空前提升。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创新培养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保障措施[2]。
一、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信息化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广阔的成长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3]。
(一)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引发了教育教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建了有利于创新意识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教育信息化借助网络在学生与各科研机构之间搭建起桥梁,使学生可以便捷地了解前沿的科技信息并萌发开展科技创新的动机;教育信息化提供的网络间便利的交流,使学生可以跨专业开展学习交流,有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为开展创新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网络课堂和网络教学讨论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学活动成果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师生能够随时随地针对研究方向进行交流讨论,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交流障碍,从而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课题创造了良好的、宽松的环境。此外,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的教育条件[4]。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多媒体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化,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信息化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媒体视听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全面进入教学过程。信息化技术为教学内容提供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展示媒介,这都赋予了教学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使教学更加直观化、动态化、更具有感染力。教育信息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具有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为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提供了空间,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工具,其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建模、推理、验证、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育信息化使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课堂、网络学习讨论区等的建设,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也没有教师的随时督促和检查,这使学习者不得不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而信息化教学则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相互结合,使学生最终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机遇[5]。在信息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度,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进行自主的选择。教育信息化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由安排学习地点和时间、自主进行学习评价等,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利用信息,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思考、探索过程,学生的创新学习观逐渐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十一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国100%的“985”和“211”高等院校都已建立了电子邮件系统,43.6%的高校已建设了校园公共数据库或数据交换系统,37.5%的高校已建立了统一的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56.3%的高校已建立了集成信息资源的校园信息门户。此外,96%以上的高校和3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及38 000多所中小学基本建成了校园网。同时,一些高校还在校园网上开展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网络课堂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6]。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资源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较低
在已建成的教育信息化设施中,相当一部分还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设施、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的课程教学还很少,大多数课程教学还停留在对教育信息化设施初步探索的层面。以高校的课程教学为例,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在促进现代教育发展方面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高校的多媒体教室越建越多,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导致授课时播放PowerPoint的时间增多、讲解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项目很多,但是能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很少。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离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似乎还很遥远。
2.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集约程度较低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约程度低,总体的应对能力不足。以高校为例,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低,同一高校的各部门虽然都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各自都是孤立的系统,各系统间的数据、信息无法共享;宽带网络的应用刚刚起步,教育信息的集散功能不强,尚没有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环境。
3.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机构,但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信息机构的职能不健全;尤其是部分高等院校设置的信息机构比较分散,较难统筹和协调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同时,少数高等院校存在相关的技术人员偏少、信息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创建数字化的校园学习、生活空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和条件保障。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组织和制度建设方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负责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以及健全与规范教育信息化运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其次高校应系统地制定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具体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规划,从而使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顺利向前推进。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优化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发展无线网络,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提高局域网络的应用效益;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以及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学校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同时,要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建设与培训机制,创建有利于师生员工继续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自觉地不断加强学习;要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不仅要熟悉、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还要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各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现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以及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的融合[7]。其次,要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
[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5):1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0-12-22].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黄成.高校教育信息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5-157.
[4]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9-32.
[5]吕思为.谈高校创新体系构建及创新人才培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11-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总结“十一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发展情况[EB/OL].(2010-09-06)[2010-12-25].http://www.edu.cn/html/info/s/shierwu.shtml.
[7]屈林岩,王言根,宋毅,等.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