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2012-01-26董丽敏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磷脂系统性

董丽敏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难治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可损害多个系统,如皮肤、关节、肌肉、骨骼、脑、心、肺、肾等,其血清中包含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可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SLE患者中也仅有61%伴有抗磷脂综合征[1],有约10%的患者可发生周围血管病变[2]。现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1周”而就诊。患者于2006年10月25日无任何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麻木,自以为受凉,未在意。自行于家中热敷,无明显效果。2006年10月28日,患者感左下肢肿胀,麻木加重,并感疼痛,在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做彩超示左腘静脉内血栓形成,给予活血化瘀药,休息,抬高患肢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于2006年11月1日住院。患者既往于2002年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史,入院时口服强的松7.5 mg。入院后查体显示,体温:37.9℃,脉搏:104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平稳,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4次/min,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下肢较右下肢增粗,可凹性浮肿阳性,皮温高。膝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均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140 mm/h。抗磷脂抗体阴性,胸片无异常。彩超示左腘静脉内血栓形成。入院初步诊断:腘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奥扎格雷钠静脉点滴,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阿奇霉素抗炎治疗,强的松加量至15 mg,每日1次,口服,辅以卧床休息,抬高左下肢等对症治疗。3日后患者左下肢胀痛减轻,体温正常。尿激酶静点1周,奥扎格雷钠及阿奇霉素静点2周后,复查下肢血管彩超:腘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瞩其继续口服强的松、潘生丁及蚓激酶,监测凝血四项指标。平时日常活动左下肢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

随访4年,患者恢复较好,左下肢偶尔轻微肿胀。复查下肢彩超示左腘静脉管壁不均匀增厚、毛糙,左腘静脉瓣功能不全(轻度)。

2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人体的自稳平衡网络失衡所致,而并非由于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结构出现缺陷[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雌激素及病毒感染有关。体内具有遗传倾向的人,在环境因素和雌激素的影响下,使外来抗原引起B细胞活化,产生大量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造成组织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以低热、乏力、面部红斑、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病情严重时可累及脑、心、肺、肾及神经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因此而住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为一方面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期,活动期体内狼疮性抗凝血酶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均较高。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另一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使血脂异常升高,还会增加血液凝固性,刺激血小板生长期使用,这些诱因使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故而发生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十分复杂,Virchow描述了3个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即血管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瘀滞及血液高凝状态[4]。与上述病因有关的情况都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血液瘀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在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这就是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它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5]。但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的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还有难度,仍要通过早期观察,动态测量下肢周径,静脉压和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的治疗目前仍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首选,控制狼疮活动。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当症状缓解后,起床活动时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并予溶栓治疗:以尿激酶药物为代表。抗凝治疗:抗凝剂包括肝素和香豆素衍化物两类。其中肝素可静脉滴注,也可皮下注射。香豆素衍化物以华法林为代表药物。祛聚治疗:药物有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潘生丁和丹参等,这些药物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还能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手术治疗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而病期不超过48 h者,或是病情加重的患者。术后应口服抗凝剂,防止血栓复发。出血体质不宜用抗凝治疗者,预防肺栓塞可用经皮穿刺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通过上述治疗,使临床症状缓解,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1]卢君健.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0-911.

[3]范瑞强.红斑狼疮中西医特色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9.

[4]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264.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8-359.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磷脂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