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教学技能在“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中的实践
2012-01-25马明国
马明国 许 凤 王 波 彭 锋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一、现代课堂教学技能与“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操作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1]。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现代课堂教学技能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融入现代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的新的教学技能。
“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是以木材为研究对象,进行防腐、防虫、阻燃和化学改性处理,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是为扩大林化专业面而设置的选修课。“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涉及大量的化学品介绍,知识容量大,内容繁多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现代教学技能的应用,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引入现代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师的专业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良性发展[2]。
二、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技能方式
(一)有效地导入课程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导入技能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因此,有效地导入课程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按照微格教学法划分,导入技能可以分为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和故事性导入等不同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课型、课程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3]。导入的规律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思维定向以及明确课题等步骤。
林产化工专业学生在选修本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木材保护相关知识,对木材防腐与改性不了解,充满好奇心。但也有很多学生觉得与林产化工专业关系不大,与生活不相关,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同时,选修课的第一堂课为试听,学生听课后觉得课程内容相关性不大,可以退选。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成为首要问题。在上“木材防腐与改性”第一次课时,为了明确本门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应采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告诉学生本门课程是以木材为研究对象,进行防腐和化学改性处理,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通过讲解木材防腐与改性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与林产化工专业的关系,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个初步的了解,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了生活中大量使用防腐木材的例子,说明木材防腐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知识对学习、科研和生活大有帮助;通过比较生活中防腐木材与非防腐木材的使用情况,说明木材进行防腐处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不同导入方式和手段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导入技能不仅在上第一堂课时需要,在讲解课程新内容时也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讲解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解“木材用防腐剂”相关章节时,采用了文史知识导入法,首先介绍《论语·公治长》里面的名言“朽木不可雕也”,然后询问学生“知道如何使木材不朽吗?”让学生思考,引起他们对本节内容的关注;接着举例在《抱朴子》中有:“铜青涂木,入水不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四十一引《本草图经》中“《尔雅》云,柀与杉同。晋郭璞注云:柀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用作桶板,甚耐水”以及《齐民要术·伐木》中“凡伐木,四月七月,则不虫而坚韧。榆荚下,桑椹落,亦其时也,然则凡木有子实者,侯其子实将熟,皆其时也。非时者,虫而且脆也。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或火煏取干,虫则不生;水浸之木,皆亦柔韧”等,用以说明我国几千年前,人们就认识到木材容易腐烂,想方设法来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在防护木材、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讲解木材的防虫知识时,采用了故事性导入方式,将小学课文《小虫和大船》做成了动画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小蛀虫是如何毁掉一艘大船的。最后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了木材被虫蛀食后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关注,突出木材防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适时地引入木材防虫的相关概念和知识。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精选不同的导入方式,对导入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按照知识特点确定讲解模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抽象性知识特点的差异,讲解模式可分为事实性知识讲解模式和抽象性知识讲解模式。在确定讲解模式前,首先需要分析所讲解的知识是事实性知识还是抽象性知识,针对不同的知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解模式。按照微格教学法,对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流程为:提出事实、分析事实的组成成分、说明各组成成分的特点、特征、作用、功能等;说明重要组成成分的原因、分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木材的化学组成”涉及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成成分的特点和功能的介绍,属于事实性知识,我们就采用了事实性知识讲解模式。按照拟订的设计思路(用木材的化学组成结构示意图的PPT,引导学生观察木材的化学组成,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木材的成分和结构,讲述木材组成成分的特点和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思考巩固知识)来安排教学内容。先用木材的化学组成结构示意图的PPT,来提出事实,“木材有哪些成分和结构?”再分析事实的组成成分“木材的成分比较复杂,木材的各种组织,都由复杂的有机物质构成,构成木材的基本物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接着说明各组成成分的特点和功能,分别讲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点和作用,然后分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巩固联系,核查理解,“还有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掌握呢?”通过采用事实性知识讲解模式,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创新型人才。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相对于事实性知识,抽象性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讲解好抽象性知识对教师非常重要,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抽象性知识讲解模式分为演绎讲解和归纳讲解两种。针对具体的抽象性知识点,要以让学生易于掌握为目的。演绎讲解模式一般按照提出抽象性知识、分析抽象性知识的组成部分、说明各组成成分的含义、说明重要组成成分的原因、分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举实例说明抽象性知识的含义这样的流程进行讲解。像“木材燃烧的概念”这样的抽象性概念知识,就应采用演绎讲解的基本模式。先介绍木材燃烧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4种燃烧情况和阶段的特点,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燃烧的具体内涵,通过举例让学生对燃烧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最后用木材燃烧时的PPT来实例说明。
归纳讲解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提出2个以上的典型事实,分别分析各事实的组成成分,找出各事实中相同的组成成分,分析各相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用术语描述各相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原始验证,最后进行拓展验证。木材阻燃理论中的“障碍理论”属于抽象性知识,对于“障碍理论”就采用了归纳讲解模式。先通过事实1“硅酸钠受热在木材表面形成玻璃层”,让学生思考玻璃层对燃烧的影响;再通过事实2“泡沫涂料受热燃烧时能在木材表面产生大量泡沫”,让学生思考泡沫涂料对燃烧的影响;接着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受热时都在木材表面形成了表面覆盖”,然后引出障碍理论的概念“这种阻燃化学品在木材表面形成隔热涂层或泡沫层,阻止木材表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切断氧气的供给减缓木材热分解,在木材与环境之间制造表面覆盖障碍,就叫做障碍理论”,最后再举例进行验证说明:木材表面的氧化铋受热软化也呈玻璃状薄膜,覆盖于燃烧着的木材表面,形成障碍,起到隔热排氧阻燃的功能。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教师对知识点讲解起来得心应手、浅显易懂,学生对抽象性知识易于理解,容易掌握。
(三)恰当的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恰当的提问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提问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心理准备阶段、陈述阶段、思考时间、指名回答、引导回答和评价小结等。在基本程序中,引导回答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对于太大的问题,要化整为零;对于太难的问题,要化难为易;学生答错了,要提醒鼓励;学生答对了,要表扬。评价小结是提问策略的难点,体现教师的基本知识面和教学功底。评价小结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着设问、提问、讨论、追问、互问以及反问等不同的提问策略和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和启发性教育。
(四)适当的媒体演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学技能需要现代教学设备作支撑。在教学中,适当的多媒体演示,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促进学习效果。按照媒体本质的差异,可分为动态媒体和静态媒体。动态媒体的基本程序包括心理准备、说明媒体来源、指导观察、出示媒体、观察媒体以及核查理解这样6个阶段。而对于静态媒体,主要是按照心理准备、说明媒体来源、出示媒体、自由观察、指导观察和总结评价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动静结合,多种媒体演示手段综合进行,达到教学的目的。适当的媒体演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对引起木材腐朽的3种形式:白腐、褐腐和软腐,就采用了实物演示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腐朽的木头,眼见为实,对木材腐朽形式有感性的认识;而讲解木材防虫相关知识时,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蛀虫,采用了视频教学的方式,学生观看到蛀虫侵害木材触目惊心的情景,对木材防虫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灵活的结束方式是促使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
结束方式一般按照揭示各知识点的关系,说明重要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的程序进行。对于延伸拓展又可以按照评书式、应用式或通过本学科尚未解决的难题进行拓展延伸的基本方式进行。对于木材阻燃的相关内容,我们按照“木材的化学成分不同,导致燃烧的情况不同以及阻燃措施不同,而阻燃是针对燃烧的情况进行的。”这样一个过程拟定结束方式。首先揭示各知识点的关系“木材的化学组成和作用是整个木材科学的基础,燃烧的概念是阻燃的基础,障碍阻燃理论是设计、分析、选择阻燃剂的理论指导”,接着说明重要知识点的原因“燃烧的概念和障碍理论是重点,它们属于抽象概念;燃烧的过程非常复杂,阻燃的情况也很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拓展延伸“学习了障碍理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阻燃剂?木材的阻燃理论还有没有其他理论?”通过这样的结束方式,既对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促使学生多思考,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
我们把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技能融入到专业选修课程的课堂讲解中,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一系列基本课堂教学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现代课堂教学技能在“木材防腐与改性”课程中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1]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6):28-31.
[2]王群松.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2008(6):41-43.
[3]姜志刚.教学导入:师范生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