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节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2-01-25孙殿恩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孙殿恩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多发群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大量研究证明,适度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具有一定的意义〔1~3〕。本文拟探讨大关节运动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以期寻找一种安全、简单、经济、有效且适合老年患者的运动方式,为糖尿病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选择某医院糖尿病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5±5)岁。纳入标准:年龄≥60岁;具备基本视听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运动能力;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参与者均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大关节运动法 人体有八处大关节,分别是双踝关节、双膝关节、腰部关节、双髋关节、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双肩关节以及颈部关节。大关节运动法即对这八处大关节按照由颈部至双踝方向进行运动,具体锻炼方式是:颈部进行前、后、左、右屈伸运动,双肩进行内旋、外旋运动,双肘和双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双腕进行掌屈、背屈运动,腰部进行旋转运动,双髋关节进行内收、外展运动,双踝关节进行脚尖垫起、放下运动。每处关节运动时间为5 min,整个大关节运动时间约为40 min。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示范和指导,保证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大关节运动。
1.2.2 血糖监测法 对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三次血糖监测,具体做法是:第1天,在餐后休息1 h,不进行任何运动;第2天,餐后休息1 h,然后以60 m/min的速度行走30 min,再休息30 min;第3天,餐后休息1 h,进行大关节运动30 min,再休息30 min。90例患者3 d中饮食方式、行为方式和治疗方式保持一致。在餐后2 h,抽取每例患者静脉血,采用美国伯明斯顿公司(MIDWEST-G)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 GOLD)进行血糖监测,进行精确、严格的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
1.4 结果 90例患者第1天、第2天、第3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4.63±2.30)、(12.28±2.01)、(12.26±2.02)mmol/L,第2天和第3天餐后2 h血糖较第1天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中等强度运动和大关节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第3天餐后2 h血糖较第2天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2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极为漫长复杂,且极易引发并发症。做好糖尿病预防教育工作,普及糖尿病知识,是防治糖尿病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或社区应积极组织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对引发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表现、诊断标准、防治策略等进行专业讲解,提高国民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同时,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4~8〕。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经设立针对糖尿病的专门教育预防机构,极大地普及了糖尿病知识,对于糖尿病防治具有一定意义。我国尚未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根据我国国情,应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防疫站等卫生机构负责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国民知识。
大量临床医学证明,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和消除肥胖,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9,10〕。本次研究证实大关节运动和中等强度运动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稳定患者病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和大关节运动实现血糖控制,促进身体康复。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60~120 min开始运动血糖下降最快。本研究监测血糖选在餐后2 h进行,避开了血糖下降最快期,研究结果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结合,其中,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和饮食结构治疗。运动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发展。大关节运动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不受条件和时空限制的运动,是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我国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忽略了身体关节的运动,使关节的功能逐渐降低,导致身体僵硬,肢体不灵活等。在运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在做行走等运动时注意各关节的运动。本次研究证明,大关节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餐后2 h血糖,控制血糖水平,且效果与中等强度运动相当。因此,采用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时,除了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外,大关节运动也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1 韦斌斌,李艳辉.运动疗法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59-61.
2 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21.
3 李广周.糖尿病的运动疗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75-6.
4 孔久春.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中运动强度的选择〔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40-1.
5 肖顺贞.护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70.
6 付志敏,柴 杰.观察有氧运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02-3.
7 王 雪.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5-21.
8 冯 若,金 辉.糖尿病治疗与保养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桥出版社,2011:25-30.
9 胡永善,朱尚权,冯光斌,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09-11.
10 孙莉敏,胡永善,吴 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