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养老院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
2012-01-25王国玲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
王国玲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研室,河南 新乡 453003)
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豫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养老院各种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养老院在管理上存在理念上和质量上的不同,尤其是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实施力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养老院尤其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案才能够切实做到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认为人老体弱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是由于资金限制等原因,大部分养老院缺乏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公园进行身体锻炼,选择太极拳或气功进行健身运动,但处于无人指导的现状,使得这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存在很大误区〔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豫北地区(郑州、洛阳、安阳、新乡和濮阳)30所养老院为研究对象,具有真实性及可靠性。在豫北地区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0~79岁年龄段,占总人数的84.4%,其中60~69岁420名(48.2%),70~79岁307名(36.2%);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人数的15.6%(100名)。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占54.9%(454例),女性占45.1%(373例),说明男性老人更愿意去养老院居养。婚姻状况:未婚266名(32.2%),离异或丧偶514名(62.1%),配偶健在47名(5.7%);受教育程度:受教育148名(17.9%),识字-无受教育237名(28.7%),文盲442名(53.4%)。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在校学生作为底层调查员,利用在校实习期间执行问卷调查工作。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870份,回收率87%。在此部分问卷中有效可用问卷827份,有效率为95.1%。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均符合标准。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阅览或者在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网等相关专业网站查阅豫北地区养老院在老年人健身方面相关的期刊和书籍,从而为本文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
1.2.3 专家访谈法 找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豫北地区养老院老年人健身现状及对策。
2 结果
2.1 养老院对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认识不足 伴随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数量、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养老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老年人在健身过程当中容易受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属会指责养老院对老人的运动方式指导不当并要求赔偿。所以,老年人健身就成了养老院的一大禁忌,以致一些养老机构不敢让老年人到室外活动。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舒心健身,很难使老人满意,如果放手让老年人健身锻炼,出了意外怎么办,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养老院的“安全风险防范”发生了冲突,不少养老机构为此感到困惑。目前在豫北地区,大部分养老院是民办非赢利组织或者福利机构,一旦老人发生意外,这些机构大多赔不起,最后的结果多数还是政府出资赔偿,同时凸显出意外伤害保险的空白,市场手段介入养老安全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2.2 老年人对参与体育健身的愿望迫切 在豫北地区,退休后选择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许多老年人退休之后不需要再担心生计问题,主要考虑的是怎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愿意参加各种健身运动,以强身健体。很多老年人将健身当成了一项事业,除了每天学太极、打太极之外,即便是看电视都尽量站着看,有的还通过观摩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太极拳几乎成了很多老年人新的事业。豫北地区进行健身运动的老年人占区内老年人的比重多在50%以上,有一些养老院定期举办健身比赛,吸引和鼓励更多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参加调查的多数老人表示,他们还将把参与健身运动当成与人交流的重要机会,健身满足了他们的社交愿望和精神需求。
2.3 社会针对老年人提供的体育健身场所不足 老年人渴望进行健身活动,但是很多社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健身场所越来越少,有些小区原本配套的门球场等设施都逐渐改建成了绿化带和停车位,很多新建的小区也未考虑老年人健身问题,没有可以用于健身的空地。在一些公园、广场等空地上很少提供电源插座用于播放健身音乐,诸如开展柔力球、健身操等运动常常需要配着专门的音乐节拍进行,这给老年人自发进行健身锻炼造成了很多不便。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对老年人健身的抵触,不少人认为在社区中播放的健身音乐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还有一些老年人表示,现在老年人向往健身的积极性很大,但推广和普及健身运动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说明社会对老年人健身的理解和支持还不够。
3 讨论
从豫北地区养老院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得出:一些养老院对老人参与体育健身的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是怕承担风险;其次,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对参与体育健身的认识程度不够,多数都以读书、看报、下棋和闲聊等为日常活动;再者,政府部门对养老院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养老院由于占地面积有限,不能对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械。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到附近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参与体育健身,而社会上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较多,大多数为中年和青年人,他们占用器械较多,老年人只好等到人少了才能锻炼,有些就产生了消极思想。另外,还有一些老人自己心理上有抵触,觉得养老院的老人好像是被世人遗弃的人群,会受到世人的排斥,导致很多老人不愿意到社会上参与体育健身,这说明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宣传来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意识。
场地和经费不足是各养老院影响老年人健身的最大困难,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院的投资力度,修建健身房以及户外健身小区、门球场等多项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常年开展体育锻炼提供适当的场所,设置室内棋牌、台球、乒乓球活动场所,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等。聘请体育界相关专家结合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指导他们参与动作幅度小、运动量小的体育健身项目,为他们设计好运动量和强度,如跑的次数、距离、速度等,还要监控整个运动过程使之量力而行,避免老年人进行自己力所不及的活动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为养老院配置老年人测试心肺等各项身体机能的监测仪器,从科学的角度为老年人健身提供可靠的依据〔2〕。聘请具有丰富管理养老院经验的专家,加强对社会养老院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肌肉力量减小、心血管功能衰退、反应慢、免疫功能下降、关节灵活性减小等),建议老年人进行一些动作幅度小,运动量小的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建议养老机构推广这种易行的健身方法〔3~5〕。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坚持走步可以通过脚掌不断与地面的机械接触来刺激脚底反射区,而良好的运动刺激可使对应器官加快运营和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健身走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应走直行步,一脚后蹬时膝关节伸直,另一脚前摆时膝关节弯曲,在全脚掌着地瞬间再伸直;同时上体自然正直,挺胸抬头,两眼平视,两臂自然前后摆动,以协同腿部动作;此外,走步时要注意呼吸与走步节奏的配合。散步也是一种最为流行的健身方法,对老年人来说既安全又有效,散步的特点是轻快自然,随心所欲,运动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步速的快慢进行调节,若想加大运动量,只要加快步伐就能达到目的。近些年在城市中兴起的上下楼梯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法,据有关研究显示,每周坚持上下楼梯800~1 049级台阶锻炼效果最佳,是最适合的运动量,能有效的发展人的腿部力量,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上楼时要求上体微前倾,有意识的屈膝抬腿,年老或体力较差的人开始锻炼时,可扶着楼梯的扶手进行;下楼时,上体微后仰,肌肉放松,要注意安全。快步走是一种步频和步速较快(130~250 m/min)、运动量稍大的走法,它适合有一定锻炼基础的健康老年人。倒步走即倒退着走步,有关研究表明,倒步走比正步走的氧气消耗高31%,心率快15%,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较高。因此,倒步走是减肥运动中最经济、收效最大的方法之一,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倒步走由于可以增强大腿后部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因此还可以预防腰痛症。倒步走还具有保健小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等良好的健身功能,是对老年人非常有效、有益的方法。健身跑是大众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受条件限制,经常进行健身跑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使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体育健身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中,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安排好运动量和强度,比如跑的次数、距离、速度等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锻炼的循序渐进,不可进行自己力所不及的活动。健身跑对人的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负荷刺激,当身体对某一负荷适应后,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但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健身跑锻炼的目的,是使人体多系统的机能都得到增强,但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机体只有在长期的适应与提高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以提高。因此健身跑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
1 廖八根.养老院老年人锻炼行为及心理变化阶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764-6.
2 周 波,魏 毅.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前后安静心电图的分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63-5.
3 马鸿韬,刘 柏,张晓莹,等.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肢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27.
4 王忠山,苏振萍.习太极拳老人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钙磷等指标的追踪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3):1-6.
5 郭静如,洪友廉.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作用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