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以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例
2012-01-25谭雪红
谭雪红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
一、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目标
“园林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园林专业”也被称为“朝阳专业”。如何确定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园林专业每位老师都关心的问题。
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等方法及技能,熟练运用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技术。
针对培养目标,学院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及时修订,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2009年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做了较大变动,取消了“气象学”“土壤学”“景观生态学”等课程,而增加了“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管理”等多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着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衔接,实践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减少理论教学。同时根据园林专业植物学方面课程的特殊性,调整上课的时间。
二、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模式
(一)现有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模式
1.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研的结合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所,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学院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建成了园林植物标本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温室花房、景观设计室、苗圃等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近距离的实训场所。正在建设的还有景观制图室、园林绘画室、插花艺术室等,这些基地的建成将大大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同时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2.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研的结合
学校本身除了资源限制,其环境氛围也不同于企业,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所以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环境。学院与徐州市多家园林设计公司、徐州市淮海烈士纪念塔、徐州市彭祖园及数十家园林工程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这些单位不但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场所,而且有的单位还为学生的专业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真正使学生做到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技术援助,做到了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3.在毕业实习和设计(论文)过程中进行产学研的结合
毕业实习和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能力演练和测试,是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应结合自己实习期间所从事的有关工作或兴趣,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教师应定期通过电话或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好校企关系。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二)今后可采取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模式
1.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园林专业人才
学校可与一些园林相关企业试行“3+1”的园林人才培养模式[1]。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在完成3年的主要课程后,第4年的教学及实践均在企业内进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可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指导下完成,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企业可按月给学生发少量补贴,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同时,学校还可邀请园林企业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专家等到学校讲课,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双向流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
2.校校合作、校研合作,培育园林专业的研究型人才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不同于以技能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进行园林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可与园林植物、花卉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有园林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教学,充分利用每一所科研机构、学校的资源条件和师资优势,定期进行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交流,互派学生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其他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合申请课题,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持。
三、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现存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无论高校与企业以何种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受益者主要是高校,这就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约因素。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利益的驱动,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问题上必然没有动力,从而导致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头热”现象的存在[2]。一些园林相关企业,除了让学生提供义务劳动之外,不愿意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下功夫,更不愿意出资金进行相关研究。因此,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关键。
(二)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在科研合作与成果共享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受到科研资金投入、科研评价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研究所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科研机构体系,而科研人员在申报课题、科研攻关过程中亦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协作,仍以个体行为或小范围局部合作为主,缺乏大规模的集体协作、联合攻关[3],这就造成了科研工作局限性、封闭性较大,从而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减少,许多研究工作因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尚未健全
徐州工程学院是市属公办本科院校,一方面缺乏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不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自主办学权和企业参与投资办学的权利,未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从而影响了聘任园林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渠道的畅通,影响了企业投资办学的热情和校企之间的深层联办。
四、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对策
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是学校的大事,也关系国家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发展。
(一)完善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机制
高校与企业都有发展的需要,这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之一。校企合作是教育、科研、生产不同的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和集成。但是如何保证合作多方的利益,应当成为合作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保障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也是维护产学合作教育良性运行的关键。
政府在这一机制建立中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促进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徐州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提供一系列促进企业合作积极性的政策,鼓励企业吸收在校学生到企业学习锻炼,如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投入机制、为中小企业解决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合作的困境。学校可以提供高等教育资源,与合作企业达成协议,开展企业人员培训,以教育资源交换教育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或联合培养等,缓解企业人才的缺乏。同时可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综合改革
政府应加大支持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鼓励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从而把学校建成为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地方性高校,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紧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只有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办学,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更好地服务社会。
[1]王红乾.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42-43.
[2]李强,吴中元.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机制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10):6-9.
[3]吴昌林,罗云峰.产学研科研合作与成果共享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09(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