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

2012-01-25任英

中外医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围产期初产妇病因

任英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德州 25300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

任英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德州 25300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妊娠分娩并进行产后检查的192例初产妇进行EPDS量表评估和产后抑郁病因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30.73%,病因调查中社会因素占47.46%,心理因素占33.90%,生理因素占15.25%,其它因素占3.39%。结论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需家庭、医院及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保健措施。

抑郁症;初产妇;发病诱因;心理保健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1],多于产后2周内发生,轻者表现为郁闷、恐惧、厌食、沮丧、易激怒,重者常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它不仅影响产妇和婴儿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为进一步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现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92例初产妇进行随访调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妊娠分娩并进行产后检查的1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初产妇,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大脑残疾、精神障碍或阳性家族史,产前无心脏病、妊高征等疾病。年龄22~31岁,平均(26.6±2.5)岁;其中自然分娩85例,剖宫产107例;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够充分理解问卷内容,并可独立或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完成问卷。

1.2 方法

产后6周进行回访,按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2]制成问卷,供产妇填写。EPDS量表共分10项内容,每项内容四级评分(0~3),总分≥13分认为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同时进行产后抑郁病因相关问卷调查,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和其它4个方面因素。

2 结果

192例产妇中,EPDS评分≥l3分者59例,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30.73%。产后抑郁病因调查中,社会因素28例,占47.46%;心理因素20例,占33.90%;生理因素9例,占15.25%;其它因素2例,占3.39%。

3 产后抑郁病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

产妇精神状态与社会支持密不可分,尤其是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3]。研究表明夫妻离异、家庭不和睦以及亲属关心少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较高。不同的分娩方式影响也较大,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后患病风险大;不良的分娩结局,如胎儿夭折、畸形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敏感性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差,婴儿照料困难,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较多也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3.2 心理因素

产妇在分娩前思想准备不足,过分担忧妊娠过程,害怕难产、分娩疼痛、出血以及胎儿健康状况,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4]又加重了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的促发因素。产妇分娩后情感极度脆弱,母亲角色的转变、关注中心的转移、两代人护理方式的差异等,都会造成产妇心理失衡,导致躯体和心理应激增强,出现睡眠不佳,心理压力增大,诱发产后抑郁症。此外,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产妇的情绪。

3.3 生理因素

产妇分娩后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5]。孕期雌、孕激素大量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释放增多,导致产妇应激增强。产后雌、孕激素迅速撤退,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处于较低水平,增加了产妇患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3.4 其它因素

年龄是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之一,年龄较小的低龄产妇缺乏生育经验,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年龄较大的高龄产妇身体状况差,担心母乳不足、育儿困难等。此外,单亲、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收入等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

4 心理保健措施

4.1 加强围产期宣传教育

在产前检查时,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对孕妇进行围产期心理保健健康教育,如讲解产前、分娩及产后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围产期激素变化、产妇的角色转变及家庭等相关因素对产妇的影响,以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正确对待生理、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生育观。

4.2 适时实施心理保健疏导

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尤其是围产期心理变化至关重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解除致病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运用语言交流技巧,增进夫妻感情、改善婆媳关系,促使家庭和睦,让产妇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4.3 关注产褥期产妇身心变化

营造宁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身体变化,处理好新生儿喂养与护理工作,加强交流,让产妇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完全发泄出来,使产妇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产褥期。

总之,产后抑郁的防治需要家庭、医院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只有通过对产妇细心呵护、关爱、疏导,并得到家庭的支持,才能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使围产期保健得到完善和补充。

[1]石英,赵银珠,游川.保健随访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2):153-155.

[2]覃桂荣,雪丽霜,刘素娥,等.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1):160-161.

[3]陈爱丽.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A): 115-116.

[4]马淑红,马香书.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33(6):955-956.

[5]张萌,池旭英,宗丽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6):548-549.

R4

A

1674-0742(2012)06(b)-0115-01

2012-04-19)

猜你喜欢

围产期初产妇病因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围产期时间定义
电视的病因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