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伏”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2-01-25李红坤
李红坤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哮病”和“喘证”的范畴。目前治疗哮喘的第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长期应用其副作用明显[1],而中药“三伏”贴敷治疗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近几年我科用中药“三伏”贴敷治疗哮喘及缓解其症状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防治指南标准确诊[2],选择门诊哮喘缓解期病例75例。其中5~15岁10例,16~50岁36例,50岁以上2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8岁;病程在5年以下者17例,6~15年33例,15年以上25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42年,均系反复发作,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亦由天气转冷或接触过敏原、食用致敏食物引起。
1.2 方法
1.2.1 取穴 取肺俞、大椎、定喘、天突、膻中、脾俞、膈俞、肾俞、丰隆、足三里。可起到止喘、止咳、化痰等作用。
1.2.2 药物准备 取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各等份,打成粉末,生姜用榨汁机取汁,取姜汁和药粉混合调成药膏,取少量压成约1 cm×1 cm饼状,分别敷贴于上述穴位,再用伤湿止痛贴贴紧。
1.2.3 应用 治疗时间定于每年盛夏“三伏”天,即在初伏、中伏和末伏这3天贴敷,每次4~6 h后取下药膏。隔10天敷贴一次,敷贴3次为1疗程,连敷3年。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不需任何平喘药物,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者;显效:偶用平喘药而缓解喘息者;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者,或缓解期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者;无效:症状无改善。以痊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2.2 结果 75例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36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6%。
3 护理
3.1 敷贴当天患者不宜游泳,不用冷水洗澡,避免空调、电扇直吹,以免毛孔收缩而影响药物吸收。敷后2小时内忌淋浴,避免寒气从张开的毛孔侵入。如敷贴的穴位出现痒、烧灼或痛感,则必须提前取下,但至少敷贴要有2个小时,药效才开始发挥作用。
3.2 营养饮食护理 患者在敷贴治疗期间,多饮水,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甜腻、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海鲜等食物,如酒、葱、蒜、花椒、芫荽、辣椒、虾蟹等。
3.3 避风寒,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哮病是由痰饮内伏、感邪引动而起,对哮喘的扶正祛邪治疗和西医缓解期的抗炎、全身免疫治疗有着相似之处。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三伏天正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脏腑而发挥作用。本方由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组成,方中白芥子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甘遂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水逐饮力峻,是攻逐脏腑经络痰饮的首选用药之一,药理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IgE引导的肥大细胞活化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3],细辛辛散温燥,既可祛风散寒,达表入里,又能下气消痰,温肺化饮,延胡索辛散温通,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脾、胃经,具有发散、温中散寒等功效,上药合用通过皮肤毛窍,使药力直达病所,奏温通经络、散寒祛痰、扶正固本、调整脏腑的目的。同时三伏天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得天之阳气相助,有利于辛香逐痰的药物通过经络发挥温阳利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所选的穴位更是脏腑精气输注之处,是治疗哮喘的要穴。三伏天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哮喘患者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频度,有一定远期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另外,本方法材料低廉,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易于医护执行,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学的精髓,值得推广。
[1]宋丽君.奈多罗米钠防治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65.
[2]中华医学会.支气管防治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
[3]Nunomum S,Kitanaka S。Ra C.3-O- (2,3-dimethylbutanoyl) -13-0-decanoylingenol from Euphorbia kansui suppressestr,E-mediated mast cell activation [J].Biol Pharm Bull。2006,29(2):286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