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2-01-25黄桂玲张鹏国郑维民孙海峰孙戈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13004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螺旋动脉

黄 革 黄桂玲 张鹏国 郑维民 孙海峰 孙戈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41)

256层螺旋CT(V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厚薄、检查时间短、获取的影像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我院自该设备引进以来,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脑动脉瘤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9月经CTA及DSA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本组45例脑动脉瘤病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81〔平均(60.2±10.1)〕岁。患者均同时行CTA及DSA检查。

1.2 设备与方法

1.2.1 设备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 Brilliance iCT型256层螺旋CT仪。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80 mA,层厚1 mm,螺距0.65,距阵512×512,fov 200。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造影剂: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欧乃派克)或优维显,用量80~100 ml,浓度370 mg/ml,注射速度4.5~5.5 ml/s,先做常规定位,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至颅顶,个别病例视病情而定。起扫时间用智能跟踪法,监测点定在升主动脉,阈值150 HU,延时18~22 s。扫描结束后,每层原始数据拆薄,重建层厚0.1 mm,传输至CT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充分显示单纯脑动脉容积图像及颅底骨质结构的关系,适当调节域值,剪去部分静脉及颅骨结构,减少重叠干扰,从而充分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血管、颅骨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

1.2.2 方法 DSA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大平板造影系统,常规行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共4条血管进行血管造影,各条血管均进行正侧位动脉期至静脉期连续曝光。

1.2.3 评价指标及诊断标准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准确率。动脉瘤的最终确诊标准以经显微外科或血管内介入治疗证实为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45例CTA中共检出41个动脉瘤,单发35例,多发3例,有2个病灶较小,CT报告阴性;发病部位分布依次为基底动脉环27个,其中前交通动脉19个,后交通动脉8个;颈内动脉C1段5个;大脑中动脉M1段5个,M2段4个;大脑前动脉A1段3个,A2段2个;椎基底动脉脑段1个,小脑上动脉1个。瘤体最大13 mm,位于前交通动脉,因瘤体破裂出血而就诊;最小3 mm,无单独症状,为偶然发现;大多数瘤体为4 mm~8 mm。瘤体内血栓及钙化2例。

同期45例患者DSA检出42个动脉瘤,1例由于瘤体内钙化并血栓,呈假阴性。有16例确诊后即行介入栓塞术,18例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病人血管走行方向与术前预计完全一致;2例保守治疗,2例未手术即死亡。

通过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证实,45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43个。CTA检出41个动脉瘤,检出率为95.34%;DSA检出动脉瘤42个,检出率为97.67%。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动脉瘤除了较大者有占位效应的症状外,大多数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发病率占人群的1% ~4%,单发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0%~15%,再次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40%;实际上很多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没能到医院就诊即死亡。因此,应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

3.1 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 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及扫描延迟时间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根本保证,扫描时选择准直128×0.625 mm,螺距0.6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 mA,球管旋转时间0.5 s/圈,薄层数据层厚1 mm,间隔0.3 mm的重叠重建,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有利于CTA的重建。目前常用确定延迟时间的方法有小剂量对比剂强化测试、Bolus Tracking智能触发技术和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本文在升主动脉断面设置触发阈值150 HU,对比剂浓度到达阈值自动触发技术延迟扫描,有效避免了个体化差异所致循环时间不同,血管显示清晰,图像质量较好。在图像重组时以VR和MIP两种方法为主,对图像进行切割、旋转,必要时通过剪影的方法去除颅骨,辅助于MPR和CPR技术,VR重建给人以较强的三维立体感,MIP对细小血管显示最佳。

3.2 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价值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自发性SAH的最常见病因,约占80%,绝大多数动脉瘤发生在Willis环及其分支和大脑中动脉侧裂分支处〔1〕。据国外文献报道,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2.8% ~94%,特异性为 90.2% ~100%〔2,3〕,对 4 mm以下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4 mm以上的动脉瘤为100%〔4〕。随着CT机的不断进步,其最小扫描层厚为亚毫米级。可通过反复处理原始数据及变换角度来观察病变,使其显示能力不断提高。可显示动脉瘤瘤颈的大小、瘤体指向,与载体瘤动脉或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拟定手术入路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用于术后的无创随访。VR和MIP重组清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MIP对烟雾病的颅底细小血管显示有优势。

3.3 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优势 (1)安全性好,定位准确,可靠性高。(2)检查时间短,效率高。(3)检查费用低,适用于术后复查的患者。(4)准确性高。(5)图像质量清晰。(6)图像后处理多样。

本文认为,一旦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成立,应立即行多层螺旋CTA检查,查明出血原因,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1 Pozzi-Mucelli F,Bruni S,Doddi M,et al.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64 channel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comparis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Eur J Radiol,2007;64(1):15-26.

2 滕才钧,黎志文,廖明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270-3.

3 马 荣,马 强,刘娜嘉.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78-9.

4 Lubicz B,Levivier M,Francois O,et al.Sixty-four-row 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nterobserver and intertechnique reproducibilit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7;28(10):1949-55.

猜你喜欢

脑血管螺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