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2012-01-25马秀梅
马秀梅
(山东省苍山县中医医院 山东苍山 277700)
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一旦患者确诊有高血压病,除重症、急症外,大多数患者采取在家服药治疗的方法,同时又对高血压认识不足,预防上不积极,治疗上不坚持,不得力,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病人因治疗不当或不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病死率高。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那么使他们获得相关的防治知识,并自觉应用这些知识,预防及延缓疾病的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1 心理护理
1.1 畅情志,养四气
保持情志调畅,顺应四时之气,免受邪气侵害。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或情志异常,精神内陷,则可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运行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疾病,同时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悲观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避免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大,遇事要冷静,因为情绪激动很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而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肌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要学会正确释放情绪,转移情绪,或借助专业人员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情愉悦、平和,情绪稳定而起到血压平稳或降低血压作用。
1.2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
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因此,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干预措施:(1)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采用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如采用现身说法,介绍其与心理状况良好的患者认识并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种植花草、下棋、练习书法等;(2)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治疗,如听舒缓音乐、放松技巧等;(3)行为矫正疗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采用设置闹钟提醒、放置醒目标牌提醒患者服药。强化健康支持体系措施:(1)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如经常提供患者喜爱的食物、足够的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身旁等;(2)介绍病友相互认识,并介绍与其疾病抗争的经验;(3)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4)指导患者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指导患者运用家中最有知识者、最亲密最有话说者说服并鼓励家庭成员选取健康行为的决策、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遇到困难要主动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帮助与支持。
2 健康教育
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信念模式,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1 高血压一般知识宣教
在护理活动中可通过个别咨询、书面指导、团体授课,也可采取走廊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形式,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诱因和危害性;血压的正常和异常范围;血压控制的目标;高血压各类并发症的预防;饮食要求;适量运动、坚持用药及注意事项;烟酒与高血压的关系等相关知识,以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
2.2 生活方式的指导
(1)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在饮食方面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证蛋白质的质和量。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食盐摄入,一般成人摄入盐5~6g/d。此外,过多摄入脂肪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要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2)限制体重:除了宣教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防胖减重,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超重者要逐步减轻体重,但不宜过快,病人在减轻体重时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3)适度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坚持在适度有氧的条件下运动,如慢步跑、快步走跑、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跳舞、滑冰、气功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min,一般为30min,每周3~5次,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散步,逐步地增加运动量坚持不懈、有序、有度的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利。(4)避免过度紧张,生活要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5)戒烟和控制饮酒:每日不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因为饮酒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饮酒可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吸烟的消耗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系、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醇低,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量。(6)生活起居指:导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高血压患者起床时应避免因体位改变,血压突然降低而引起昏厥,发生意外,故改变体位时应尽量缓慢,尤其是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防风寒,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避免人体受到冷刺激,身体局部毛细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洗脸、刷牙时应用温水。生活起居方面,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
2.3 用药指导
叮嘱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告诉病人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是降压,也为了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即使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应长期坚持服药。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对于血压显著增高多年的病人,不宜使其下降过多,因为病人往往不能适应,反觉不舒服,并可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性低血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座位起立或平卧起立时,动作要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大小便时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对病人实施有计划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