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中小站房建筑的地域文化表达
——以聊城站房设计为例
2012-01-24刘保红
刘保红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济南 250022)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自然条件的不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种族信仰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1]。
铁路旅客站房属于交通类公共建筑,具有与其他公共建筑不同的特点,它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大门,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往往给人们留下很深印象。长久以来,火车站给人们的感觉就不只是个公共建筑而已,它在整个都市中角色以及民众的心目中的印象,早已成为大家脑海中共同的记忆[2]。各个历史时期的铁路旅客站房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交通、社会经济状况,尽管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风格在发生变化,火车站建筑通过建筑造型、建筑符号、装饰风格等表现手法解读着当地的建筑艺术风格,反应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也是对当地建筑风格的延续,使建筑的地域文化得到充分表达。火车站作为公众所使用的重要公共建筑,使其成为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多数公众很朴素的愿望[3]。
1 建筑的地域文化
建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肌理、一个城市的神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是考证城市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是一种文明成果,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对历史建筑的研究;现代建筑要有活力,只有链接历史文化,并且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建设依据。
1.1 建筑文化渊源于本土文化
建筑首先要保证它的功能要求,重视它的空间和功能,要和地域气候相适应,体现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符合时代的要求,并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和城市融为一体的建筑需要实事求是[4]。
城市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审美观念。人和建筑的亲和力具有极强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征,市民对建筑的认同感离不开文化背景。
1.2 建筑文化现代化的实质内涵
倡导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是一味追求建筑的仿古。实践证明,呆板的仿古和盲目的欧化对城市形象的危害是等同的。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建筑现代化,建筑现代化要张扬地区个性,经过民族化设计的现代建筑,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又不是仿古建筑,而是追求现代化标准的新型建筑。建筑现代化要突出时代特征,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建筑艺术,采用科学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工艺,吸收世界先进的建筑科研成果和优秀的建筑艺术,国内外一切适合的建筑理念都可以为我所用。地域性建筑创作即是建筑师以“现代性的建筑语言”通过“适度性的要素组织”为使用者提供“原真性的生活体验”[5]。
2 中小旅客站房建筑的地域文化
铁路旅客站房,遍及全国各地,跨越不同地区,中小站房占据的数量较多。处于大城市的大站房,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尺度大,因此表现在建筑风格的尺度也相应加大,更适合以采用现代化的整体处理手法来表达建筑。而处于具有文化历史的地县级市中小站房,建筑风格及尺度更适合采用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风格,其尺度更适合于当地城市空间的要求,建筑的地域性比大站房更易于表达。因此中小旅客站房建筑要体现地域人文特色,首先应从人文环境的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3个属性入手,调研、收集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特征,形成一个独特的立意构思,实现由形式到意境、由意境到文化蕴义的升华,并在设计中加以体现。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在站房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站房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
3 中小旅客站房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随着站房的建设加快,这一类站房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成为了设计师关注的重点。这类新建成的火车客运站往往是城市发展的新的触媒点,同时也代表了一定范围内的地区形象[6],设计中注意与场地环境的和谐,这是建筑地域性的根本所在[7]。随着近几年站房建设的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站房造型不断涌现。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建筑的媒介作用,把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使动态的人群在短时逗留和快速通过的过程中,通过视觉信息的传达和场所的空间体验使之感受其时空乡土的场所感,由于其动态特征及现代特征的类型特殊性,在这类动态大空间建筑中如何恰当地体现地域性、如何得体地结合地区特点有其特殊的创作难度和矛盾[8]。因此,这也已经成为了交通建筑在设计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难点。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利用已经超越了地域的局限。国际化、全球化又加速了这种互通共融的过程。就现代交通建筑而言,新的功能、新的科技、新的材料、新的设备这些现代特征几乎已是国际通则。时代性、国际性越强,新科技含量越高,建筑的地域感理所当然越弱。当然建筑的地域性不应该误认为是单纯的建筑形式问题,建筑的地域性既是建筑功能需求的特殊性,也是对气候特点的适应技术的体现,建筑形式是两方面相互适应所形成的富有含义的表达。
4 聊城站房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的表达
4.1 聊城的文化背景
聊城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是山东占领中原市场的西部桥头堡,是中原进入山东、到达出海口的必经之地,现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聊城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西进东出、南下北上极为便利。京九铁路与邯济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内外交通的“黄金十字架”。
聊城古称东昌,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风景如画的东昌湖,面积达5万km2,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古城格局和风貌,是著名的中国北方水城,享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的渊源和大运河的通行,给聊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门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运河文化汇集于此。闻名中外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聊城为背景的。
聊城著名的古建筑光岳楼(图1),建于明代,气势恢弘,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称。
图1 古建筑光岳楼
4.2 聊城站房建筑地域特征的表达
聊城站位于聊城市西部,东邻站前街,与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东昌路相对,作为东昌路的西端对景,距离著名的东昌湖仅1.4 km,处于城市的西侧。
改造后的聊城站站场共设4台11线,设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2500人,为中型旅客车站,站房总建筑面积14 950 m2。站内新建高站台3座,无站台柱风雨棚,12 m宽旅客地道、天桥各1座,6 m宽行包地道1座。客站建筑长度164.8 m,进深43.5 m,广场地面高程与站房的高差为3.7 m。进、出站流线方式为上进、下出,站房为两层,局部3层,总高度27.6 m(从站房平台算至屋脊最高点)。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图2)是聊城的城市特色,也是贯穿城市建筑风格的主线,站房建筑的风格和设计表现应采用适合于表达聊城这座历史悠久,富有古韵城市特色的手法,站房的规模决定了其建筑尺度与聊城这座城市空间相适应。
站房建筑设计采用融合当地文化元素及地域特征,对传统建筑的建构方式进行简化和演绎。使建筑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感,体现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9]。追求现代铁路车站的交通内涵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建筑造型设计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在立面造型设计上考虑既要体现文化名城又要具有现代交通建筑风格。
站房建筑在体量、空间形态与建筑造型设计上,兼顾考虑作为聊城市主要交通道路的对景,又要体现作为这座运河古都的窗口建筑风貌。因此在风格的定位上以体现古韵的建筑风格为基调,通过运用现代结构形式赋予交通建筑的活力。
聊城的著名建筑是明代修建的光岳楼,其气势雄伟,古朴纯真,是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因此站房设计取其“雄伟、古朴”之意,采用左右对称的传统布局,屋面形式提取中国传统大屋面之精髓,因为中国传统的“大屋檐”是标志性的造型元素,也塑造了建筑的表情和性质[10]。屋面曲线趋于平缓,取其神似,又不生搬硬套,通过采用现代钢结构形式形成精细、深远的双重屋檐,将传统建筑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的审美观,或加以变形,或加以抽象,投射到现代建筑之中,使现代建筑配带着传统的符号[11]。将屋檐下的传统构件加以简化,既轻盈又赋予古韵;建筑采用传统的三段式中间高,两边低,错落有致,很好地解决了与东昌路的对景。在立面构思中也考虑了所处城市的北方气候特点,以及站房坐西朝东建筑特点,以实体墙面为主,材质采用厚重的石材墙面,古朴的花岗岩色彩,窗户利用现代材料棕木色铝合金格栅,作为整个立面的构成元素,简洁、大方、虚实分明,使得整个建筑雄浑、稳重,并富有传统韵味,体现了运河古都聊城的特色,整个建筑既有古都的影子,也不失现代交通建筑的特色(图3)。
图3 聊城站立面设计
地域文化的表现需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各个空间,室内空间设计与外部建筑形式密切相关,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12]。
聊城站房室内装饰设计的整体造型及色调延续了室外建筑风格,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为一体,内外表达一致,从吊顶形式,色彩应用均以传统棕木色为基色,内外协调一致,吊顶采用条形挂板为主要饰面材料,色彩与建筑外观相呼应,内墙面以白麻石材为主,地面以灰麻石材为主(图4),使其在大的空间色彩上既和谐统一,又层次分明。整个空间显得淡雅大方而不失庄重感。设计彰显大气浓重的中式文化氛围,以聊城历史文化古城为背景,营造带有明显古城气质的室内空间(图5),整体空间布局冷暖色巧妙搭配,稳重、大气在富有传统韵味的同时,也不失交通建筑的现代感,体现了聊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图4 候车室室内设计
图5 贵宾室室内设计
5 结语
地处历史悠久古城的中小型站房建筑,在满足铁路功能的同时,造型设计上应注重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突出其地域的特点,通过传统与现代元素相互交融,有机的结合为一体,使其既传承了历史文脉,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其文化性。聊城站房设计,就是通过提炼当地文化元素,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表达了当地地域文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使之成为聊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斌,王全江.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J].华中建筑,2009(8):11-13.
Li Bin,Wang Quanjiang. Discussion about Region Feature of Architecture Culture[J]. Huazhong Architecture,2009(8):11-13.
[2] 洪志文.“让我们拥有”回家的感觉“—铁道建筑所附有的城镇记忆” [J].建筑师(台湾),1992(12):22-24.
Hong Zhiwen. Let us Have the Sense of Home—The Urban Memory Attached to Railway Construction[J]. Architect,1992(12):22-24.
[3] 刘世军,马以兵,赵霞,等.现代交通建筑地域文化印象[J].建筑学报,2011(1):90-91.
Liu Shijun,Ma Yibing,Zhao Xia,et al. Modern Transport Construction Impression of Local Culture[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1(1):90-91.
[4] 张玉明,刘宁.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科技文汇,2008(4).
Zhang Yuming,Liu Ning.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J]. Technology Compilation,2008(4).
[5] 梅洪元,张向宁,朱莹.回归当代中国地域建筑所创作的本源[J].建筑学报,2010(11):106-109.
Mei Hongyuan,Zhang Xiangning,Zhu Ying. Return to the Origi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0(11):106-109.
[6] 夏兵,郭苏明.中小型火车站“系列化”设计策略探讨[J].建筑学报,2010(6):94-97.
Xia Bing,Guo Suming. Investigation about “Series” Design Strategy of Medium and Small railway station[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0(6):94-97.
[7] 崔恺.浅议火车站的地域特色[J].建筑学报,2009(4):86-88.
Cui Kai.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way Station[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09(4):86-88.
[8] 何华武,郑健.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He Huawu,Zheng Jian. Design Guide of 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M]. Beij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6.
[9] 王群,叶妙铭.闽南新语—福厦线晋江、福清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1(1):97-97.
Wang Qun,Ye Miaoming. “New Language” for Minnan: Design for Jinjiang and Fuqing Railway Stations on Fuxia Line[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1(1):97-97.
[10] 傅海生,李强.敦煌火车站设计[J].建筑学报,2009(4):38-39.
Fu Haisheng,Li Qiang. Design for Dunhuang Railway Station[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09(4):38-39.
[11] 陈超伯.地域性建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Chen Chaobo.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gional Architectural[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2007.
[12] 李春舫,王力.铁路客运站房室内空间设计初探[C]∥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2009年中国铁路站房技术国际交流会论文集.武汉:2009.
Li Chunfang Wang Li Preliminary Study on Interior Space of 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C]. International Seminar Proceedings about the technology of China Passenger Railway Station. Wuha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