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猪场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及内部管理
2012-01-24陈初波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双顶山畜牧场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积极引入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以提高能繁母猪年提供猪肉生产水平、降低单位增重的生产成本和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浪费为突破口,同时认真把握市场规律,通过实行科学养猪,计划生产,统筹安排,管理出招,强化内部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生产业绩和经济效益。2009年,该场每头生产母猪平均产仔2.31胎,仔猪成活率94.6%,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20.5头,料重比达3.24∶1,出栏商品肉猪头均获利285元。
1 提高生产性能,强化饲养管理
衡量一个猪场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猪肉量水平,为此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是建立各项制度,防疫免疫、兽药使用规范。根据NY/T 1596-2007《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的要求进行制度建设;建立较为齐全的投入品使用管理、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制订不同阶段生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且上墙明示。在人员素质上,配备与规模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区、镇畜牧兽医站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双顶山畜牧场的种母猪全部来自于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前经市畜牧兽医局备案,配种所用精液来自宁波爱卡公司。在生产管理上按照GB/T 17824.2-2008《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牧场自身特点进行生产管理,采用优质商品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母猪配种受胎率80%以上。
二是从以下三大技术方面入手做好提升文章。首先是增加母猪年产胎次,关键是缩短母猪哺乳期,实行早期断奶,提高一次情期受胎率。同时在哺乳期管理上下功夫,缩短发情间隔,保证母猪生殖道迅速恢复正常,在提高食欲的前提下配给日粮,保证母猪在断奶时有较好的体膘。仔猪4周龄断奶,断奶第1 d控制日粮,实行分群饲养,赶母留仔,实行原圈饲养,必要时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其次是增加胎产活仔数。从提高公猪精液品质、适时配种、减少胚胎死亡,针对三个死亡高峰(受精后第9-13 d合子附植初期、妊娠第3周、第60-70 d)采取措施,确保繁殖母猪的青壮年化,及时淘汰生产力差的母猪,有计划地安排好30%左右的后备母猪,随时补充被淘汰的母猪,保持母猪群产仔的连续性和最佳繁殖性能。第三是提高断奶窝重。主要是搞好补铁、补硒、补料、抓旺食、防腹泻和环境小气候的控制工作。20日龄内抓奶膘,20日龄后抓料膘,并抓住旺餐。疾病防治主要是防腹泻,根据不同地区和猪群注射好疫苗,加强护理,每天巡回观察仔猪采食、粪便及叫声,努力创造清静、舒适、温暖的群居环境。最后是提高肉猪生产力。技术上是选择好三元以上杂种猪、提高肉猪的增重及其均匀度、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和适用饲粮配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与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对群养肉猪最重要的是,60日龄的平均体重超过20 kg,一窝或相同日龄的二窝个体大小比较均匀,有利于提高育肥效果。适宜的屠宰日期则应根据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按市场需求特点和消费变化待机而售。
2 减少各种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养猪成本中饲料费用一般占总养猪费用的65%~70%,由此说明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及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性。
一是科学选择饲料投入品,重视成品料来源及其质量,特别是必须筛选质优、稳定的哺乳小猪料,应从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选购。
二是贮存、保管饲料做到防潮、防雨、防霉变,贮存仓库要高燥通风,经常检查饲料质量、有无发霉变质情况、饲料配方中的营养含量(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氨基酸、维生素等的平衡程度等。
三是考核饲养员应将各种指标限定在合理范围内,特别是饲料投放时,一次性投料不宜过多,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损耗,提高饲料利用率。
四是对养猪成本构成应分期分批,逐项考核,通过对饲料成本的仔细分析后,饲料费用不应超过72%,如一旦超过72%,就应对出现的情况一一检查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3 按照市场规律,确定营销策略
近年来的生猪价格波动表明,生猪市场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生猪波动周期一般为1.5-2年。一年之中也随市场需求、节假日等因素而有曲折变动,即每年年初的3-6月为猪价低潮,7月以后逐渐上升,9月价格较好,并维持一段较高价位。据此确定营销策略,根据母猪品种、上市季节等因素来制订生产计划及大致出栏时间,尽量使猪场的出栏时间与销售价格达到最大化。当销售价格低于直接成本,上市体重应适当提早,销售价格有走高且预见暂无下跌趋势时,出栏体重则可适当增加。同时,也要与加工流通等领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与周围猪场(户)联系沟通,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市场主动权。
陈初波
(宁波市江北慈城双顶山畜牧场 3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