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方法
2012-01-24
(新昌县城南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新昌 312500)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1 流行特点
1.1易感动物 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该病的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仔猪、育肥猪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母猪发病率、死亡率较低;饲养管理条件差的养猪场户发病比例较高。
1.2传染源 主要是病猪、康复猪及健康带毒猪,病毒在康复猪体内至少可存活6个月(可不断向体外排毒)。感染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1.3传播途径 本病传播速度快,并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生殖道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染给其他易感猪,通过感染猪的粪便、运输工具、污染器具等接触可导致本病传播。而空气传播范围可达3 km。
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
一是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发病程度日渐加重。
二是常继发其它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影响其他疫苗(如猪瘟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
三是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如与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
2 致病机理
猪蓝耳病病毒(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该病本身主要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引起免疫失败,从而继发感染猪瘟和链球菌等病,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PRRSV易使猪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附红体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形成混合感染,并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猪体感染PRRSV后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机体抗病力减弱,对应激十分敏感,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一旦应激因素(热应激、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猪的健康。
多种病原感染并在体内繁殖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病原的大量繁殖侵入血液后会引起病毒(菌毒)血症,造成皮肤出血、充血或坏死,病原侵入导致呼吸道炎症,影响氧气交换,表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的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心跳加快,后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心力衰竭,运动失调,痉挛、昏迷、感觉丧失等症状。
3 临床症状
该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为14 d,病程通常持续3-4周,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持续高热,不分年龄段均出现急性死亡。
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或废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淤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咳喘等呼吸道症状;后躯无力、行走不稳、卧地不起或摇摆、圆圈运动、抽搐等神经症状,继而死亡。
3.1母猪 发病母猪多表现为精神沉郁、持续高热、厌食、喜饮水、发生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流产率可达30%以上,产后母猪缺乳,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3.2种公猪 发病后症状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也是母猪受胎率下降, 返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3.3育肥猪 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厌食、嗜睡,部分猪眼睑肿胀,出现结膜炎和腹泻,多数全身皮肤发红, 个别猪流少量黏鼻液,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病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发病率和死亡率达30%。
4 病理变化
本病多出现典型的败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肺炎病变,常见的主要肺炎病变表现为肺肿大,呈弥散性、间质性肺炎。气管、支气管有大量泡沫或淡黄色浓性粘液,肺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腔内有蛋白碎片物,肺泡壁增厚。
出现并发感染时,可能会因感染不同致病菌而有不同变化,有的病猪胃底有片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边缘有白色坏死灶或充血,呈棕黄色,肝细胞脂肪变性,少数肝细胞坏死;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处多汁,呈弥漫性出血,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胀,一般肿大2~5倍;脾脏肿大,表面有散在性出血点,边缘有梗死灶,红髓增生等;肾脏肿胀,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时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有针尖大点状出血;有的病死猪主要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有的病死猪主要表现咽喉部有出血点。
5 防控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各阶段猪转出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2周以上。高温季节应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季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温,又要注意通风。夏季应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并严格规范引种技术。
5.2免疫接种 做好猪蓝耳病疫苗及猪瘟疫苗和猪伪狂犬病苗免疫接种工作。
仔猪2-3周龄时肌注猪蓝耳病弱毒苗或灭活苗2 mL(蓝耳病流行地区用弱毒苗,母猪用灭活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3周,妊娠母猪产前4-5周,公猪春秋各肌注1次,4 mL/次。
5.3药物防控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APS)可多方面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可作免疫佐剂,诱导干扰素等,是目前临床首推预防用药。在高热病高峰季节,可结合大蒜素等合并或交替使用。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g/t)或阿莫西林(200 g/t)、氟苯尼考100 g/t)连用10-15 d,具有预防作用。
临床病例表明,发病初期大剂量使用退热药物可使病死率明显增加;猪蓝耳病的病死猪临床检验证明有不同程度的继发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可有效减少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验方可选用大黄20 g、生地20 g、金银花20 g、栀子20 g、板蓝根20 g、黄芩30 g、连翘30 g、甘草30 g、石膏40 g;或大黄20 g、厚朴20 g、玄参20 g、麦冬20 g、黄芩20 g、黄柏20 g、甘草20 g、石膏40 g、枳实25 g。煎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