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诊断头颈部血管变异
2012-01-24王传红
王传红
头颈部血管造影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CT血管成像(CTA)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由于DSA与CTA都需要在检查前注入造影剂,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造影剂过敏、感染、头晕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存在着一些限制[1]。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以其无需造影剂、安全无创的优点正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头颈部血管造影,本研究旨在运用3D-TOF-MRA对头颈部的血管变异进行诊断,评估3D-TOF-MRA评估头颈部血管变异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进行头颈部MRA的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0例,女600例,年龄22~73岁,平均(48.69±10.52)岁。均表现为头晕、无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 使用日立磁共振,16通道SENSE神经血管线圈,分别对患者头部、颈部以及主动脉弓上段进行3D-TOFMRA扫描,采用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头部参数:扫描层数150层,重复时间(TR)15 ms,回波时间(TE)3.5 ms,层厚2 mm,层间距1 mm;颈部参数:160层,TR 20 ms,TE 3.5 ms,层厚2 mm,层间距1 mm;弓上段参数:层数120层,TR22 ms,TE 3.5 ms,层厚2 mm,层间距1 mm。
1.3 影像分析 原始图像通过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组。由两位资深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对研究对象的MRA图像行双盲法诊断,分别记录患者的颅内血管、颅外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MRA血管特点。
2 结果
1200例患者中,共通过MRA发现血管变异438例,占总数的36.5%。其中椎-基底动脉变异217例,椎-基底动脉变异中椎动脉起始部变异51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15例,椎动脉未汇入基底动脉51例。大脑前动脉变异88例,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64例,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24例。窗式变异58例, 窗式变异中椎动脉15例,基底动脉29例,大脑前动脉14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61例。大脑中动脉变异5例。
3 讨论
3D-TOF-MRA能够安全、无创、清晰地显示人体头颈部的动脉血管。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后形成的三维图像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全面分析头颈部动脉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由于头颈部血管的变异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极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D-TOF-MRA的出现为临床评估头颈部动脉血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3.1 颅内血管变异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发育异常是脑缺血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2]。本组研究资料中,大脑前动脉变异88例,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64例,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24例,大脑中动脉变异5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61例。提示3D-TOF-MR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同时敏感提示Willis环的变异,为评价血流的代偿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3.2 椎-基底动脉变异 椎-基底动脉变异是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诱导因素之一,椎-基底动脉变异主要分为口径、起始部以及动脉形态的变异。本组研究资料中,椎-基底动脉变异217例,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115例,其中多为左右椎动脉管径发育不对称。文献报道椎动脉发育不良会降低血流速度,造成血流阻力升高,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3]。本研究中,椎动脉起始部变异51例,其中多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这种变异犹如是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一旦将来患者因为椎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椎动脉狭窄或阻塞时, 主动脉弓中的强大压力就会导致椎动脉破裂。本研究中,椎动脉未汇入基底动脉51例。这种迂曲的椎动脉会降低血流速度,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粥样硬化。
3.3 窗式变异 窗式变异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以及头颈部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窗式变异危险性极高,因为其在出现窗式变异的同时长伴有动脉瘤的出现,而头颈部动脉系统的窗式变异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所以很难及时检出,但头颈部动脉系统的窗式变异会导致其他血管出现异常,导致严重的继发病症。本组研究资料显示,3D-TOFMRA共检出窗式变异58例,其中椎动脉15例, 基底动脉29例, 大脑前动脉14例。提示3D-TOF-MRA能够无创、准确地检出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与头颈部动脉系统的窗式变异。
综上所述,3D-TOF-MRA 能够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敏感提示头颈部血管变异, 且具有无需造影剂, 安全、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在无创评估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和颅内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RA的结果有望对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1]Marckmann P, Skov L, Rossen K, et a.l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Suspected Causative Role of Gadodiamide Used for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Am Soc Nephrol,2006,17(19): 2339.
[2]方琼,余永强,刘斌,等. MDCT 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及颅底Willis环解剖变异和其代偿潜能的评估[J].解剖与临床,2007,10(12): 383.
[3]华锐,刘筠,张羽.椎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45(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