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2012-01-24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畜牧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浙江宁波 315000)

迎接新时期的挑战,科技是关键。科技是畜牧产业素质提升的动力源泉,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宁波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在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市良繁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兴牧加快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宁波市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稳量、提质、保安全”三大主题的发展思路,以政策扶持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有以下6方面。

1.1产业实力持续增强 据调查,2011年全市生猪、家禽年饲养量达到290.55万头和4272.9万羽,分别比2006年增长43.12%和1.81%;奶牛存栏6649头,肉牛出栏7886头,分别比2006年增长12.60%和1.04%;肉类总产量达到20.12万t,奶类产量2.57万t,分别比2006年增长46.46%和27.40%(肉类总产首次突破20万t,年均增幅达9.29%)。在畜牧业发展面临土地制约、污染治理和动物防疫压力等诸多因素及全市被“关、停、转、迁”的畜禽养殖场(户)多达数千家的情况下,2011年肉类自给率达到50.3%,比2006年的33.0%提高17个百分点;蛋类总产量8.83万t,自给率达到6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城乡居民菜蓝子产品的有效供应。

1.2良繁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该市已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良的种猪、奶牛、山羊等优良品种,新培育了镇海青壳蛋鸭、余姚番鸭、宁海土鸡等畜禽新品系,镇海巨高长毛兔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浙系长毛兔”新品种之一。目前,全市有种畜禽场61家,占全市种畜禽供种能力的70%以上,分别比2006年增加34%和 30%,特别是苗禽供种能力达8461万羽,比2006年增长54.2%。宁波爱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横街种公猪站基础上,2011年又投资建设姜山种公猪站,并建立了相应的配种服务网络,供精能力增长4倍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良种覆盖面显著提升,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家禽良种比例达到96%以上,规模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或省内领先水平。

1.3标准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2011年底,全市共有9家企业获国家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称号,28家获省级畜牧业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称号,59家获市级畜牧业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称号,畜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156家,绿色和无公害基地生产的畜产品已占全市畜产品总量的58%以上,82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率达到97%。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以生猪为例,2011年全市出栏1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2171家,仅占全市生猪场(户)总数的32.27%,却贡献了91.04%的出栏生猪。

1.4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该市已有三个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动物疫病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智慧畜牧业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立,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确诊的本地高致病性禽流感。2011年全市共完成部省市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或专项抽检21次,抽检样品1980批次,包括盐酸克伦特罗等15类检测指标,首次实现部、省、市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三个“100%”,畜产品质量安全跃上新台阶。

1.5科技成果加快应用 “十一五”以来,该市实施畜牧业重大研究课题50余项,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市级科技成果奖26项。其中“浙东白鹅选育及种质研究”等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快速生产蜂王浆技术研究”等获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家禽生态养殖方法研究与推广”等获省农业丰收二等奖,“宁波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使畜禽品种改良、标准化生态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全市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8%,比2006年的46%提高12个百分点,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6农民持续增收十分明显 2011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56.54亿元,比2006年增长70.82%,占大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的19%左右,畜牧大产业(包括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39亿元,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8万元以上,每个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劳动力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现金收入占农民一产现金总收入的46.0%,畜牧大产业直接带动30万以上劳动力就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优质、安全、多样化、特色化的畜产品,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2.1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新畜舍建筑模式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连续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规划实施,切实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5年来,在畜牧业项目建设中,市级以上财政共投入资金1.2亿元,计划投资额5亿元,实际投资额达7亿元以上,拉动民间投资6亿元以上。在项目建设中,为有效解决畜牧业用地建设和农用地保护的矛盾,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宁波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不破坏耕作层建设实施方案》,积极鼓励研究不破坏耕作层畜禽养殖建筑新技术,市财政以30元/m2实行补助。自2006年以来,在285家列入市级以上畜牧业项目建设中采用不破坏耕作层建筑新技术,建筑面积达52.6万m2,下拨市财政补助资金1578万元。

2.2以标准化改造为契机 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新建与改建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引导规模场(户)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湿帘降温等先进生产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标准化养殖要求,推行农牧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和“零排放”等畜禽养殖模式,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饲养状况;在标准化改造的同时,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制订和完善畜禽养殖地方标准和规范,制修订《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等14个市级畜牧业标准和长毛兔等11个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送到千家万户畜禽养殖场(户)中,严格执行“五统一”、“五规范”、“五制度”的标准化管理技术,并积极推广应用宁海土鸡、余姚番鸭等10个主推品种和畜禽标准化养殖规范等10项主推技术,提高标准化养殖管理水平。

2.3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宁波市畜牧兽医科技研究与成果推广互相脱节的现状,积极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加强与浙江大学、省市农科院等多家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系和合作,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成立以首席专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解决一批畜牧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与难点,着力突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初步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应急机制;加快畜牧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组织专家编印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手册,以科技入户、联场带户、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通过与以省农科院为主的院地、院企合作,充分调动有关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市场化、产业化模式,加快良种的引进、改良、繁育和推广工作,结合宁海土鸡等3个畜禽育种平台和镇海青壳蛋鸭等种畜禽提升项目建设,重点开展宁海土鸡、宁波獭兔、浙东白鹅、余姚番鸭等畜禽品种选育、遗传种质测定和资源保护研究,优良品种的育种水平稳定提高,其中宁海土鸡、镇海青壳蛋鸭和浙东白鹅等品种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

2.4以强化监管为手段,构建安全保护屏障 近年来,宁波市有关部门强化研究实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开展例行检测和飞行检测相结合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评估和通报制度,提升免疫质量;加大对畜产品养殖过程中隐患环节排查,对排查和监测中暴露的风险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商,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用以指导生产和监管工作;积极推进畜产品安全承诺、巡查、监测和生猪准出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把控;严格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外埠畜禽调运监管,对病死畜禽实施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确保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消费安全。

2.5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推进畜牧业智能化管理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已编制完成了智慧畜牧业“十二五”建设规划,首期研发完成乡镇畜禽管理系统、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管理系统及智能识读器移动平台软件开发,在完成养殖档案设计、栏头牌制作、二维码耳标袋及标签定制前期工作后,畜禽生产管理系统在宁海桥头胡等四个乡镇试点应用,实现了畜禽生产饲养、免疫提醒等功能,已获得初步成功;全面推进应用全市动物疫苗管理系统,实现了申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从镇、县到市的计划采购和全程疫苗发放从市到县、乡镇至牧场的软件管理系统。

3 抓住科技发展机遇,明确畜牧业发展方向

3.1完善机制,构建畜牧产业发展体系 针对畜牧兽医系统“参公”后出现畜牧兽医科研和公益服务偏弱的现状,宁波市有关部门积极培育和扶持民办畜牧兽医科研和动物诊疗服务机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基层政府完成动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出台政策,加大畜牧兽医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建设等扶持力度;引进应用国内外畜牧先进设施设备,争取列入市级畜牧业扶持政策或农机补助范围;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养殖与经营模式,积极协调指导,引导产业内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和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合作机制,结成利益紧密的现代高效畜牧产业体系。

3.2培育良种,加快推进畜禽良繁体系建设 加快浙东白鹅和舜农土鸡等五个育种平台建设,建立甬系獭兔、浙东白鹅等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基地或基因库,启动北沙牛遗传育种及综合开发利用,加快联合育种和良种扩繁步伐,力争培育3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新品种(品系),形成由5个畜禽原种场、50个二级以上种畜禽场和5000个规模畜禽场组成的“育种、扩繁和利用”紧密结合、层次分明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全市生猪供种能力由目前的60%提高到90%以上,种禽、种兔供种能力达到100%,并向全国辐射,显著提高优良种畜禽供种能力和供种档次,力争把该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优质畜禽种业基地。

3.3依靠科技,强化畜牧业技术支撑 尽快研发一套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环境调控、自动化投喂、自动化清粪和智能化管理等设施设备系统的工艺生产技术;积极研究生猪、家兔低温冷冻精液保存和人工授精技术;研究新型低碳环保技术,推广人工种草、草田轮作、农作物秸秆等饲草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物质多极循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形成农业内部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应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疫病诊断、检疫检验、隔离消毒、疫病动物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疫病防控集成技术,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全面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涵盖整个畜牧兽医行业的19个生产管理系统,形成畜牧兽医生产管理、信息查询、政府监管等三大服务体系,实现畜牧兽医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形成产业化生产。

3.4依托载体,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以产业示范区、精品园和规模场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扶持种畜禽业和生物医药支撑产业的发展,走一条高效的畜牧业发展道路,计划建成具备SPF蛋生产能力的SPF养鸡场、培育专营或兼营实验动物养殖企业10家,猪瘟疫苗生产用兔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只以上,其他实验动物10万只以上,SPF蛋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枚以上,力争将该市打造成为实验动物生产的主要基地。

加快畜牧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畜牧科技创新新局面。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