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2012-01-24,,,
,,,
(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9)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病原体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由于片面追求养猪利润、高密度饲养和相应的疫病防控与饲养管理问题,导致了该病呈多发性、流行性、爆发性传播趋势,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严重影响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必须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综合防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仅引起猪发病,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其排泄物、乳汁,呕吐物、呼出气体等均能携带病毒,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给易感染猪群。
该病在新疫区初次发病率较高,多呈爆发性,7~14 d内的乳猪死亡率很高,种猪则呈良性经过并发生一定的免疫力。
老疫区由于母猪抗体水平较高,所以哺乳仔猪10日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仔猪断奶后由于切断了补充抗体的来源,重新成为易感猪。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主要集中在秋末至第二年初春,夏季比较少发。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在24~36 h,也有延长至2~3 d,发病突然,部分乳猪呕吐后腹泻,吐出白色乳块或带黄色黏液的胃内溶物,腹泻物开始稍粘稠,很快成为稀便,粪便呈黄色、灰黄褐色或浅黄水样,有腥臭味,病猪迅速脱水,病情严重者,病猪肛门及会阴部呈红色。
母猪产后患病因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而少乳、停乳,可加重仔猪病情。如母猪产前发病,痊愈后产仔,乳猪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可免于发病和死亡。
种猪、肥猪的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减食、腹泻呈喷射状,偶有呕吐症状,一般经过3~7 d康复,少有死亡。
3 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胃和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并有黏液覆盖,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
整个小肠气性膨胀,伴有卡他性炎症,充血,肠壁发亮;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内含大量泡沫和未消化凝乳块;肠系膜绒毛、淋巴结充血、肿胀。
心、肺、肾等脏器一般无明显病变。
4 诊断技术
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尤其是10日龄内的仔猪呕吐,腹泻,脱水及胃肠病变可作初步诊断。
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水洗镜检,可采集病死猪小肠进行冷冻切片或小肠粘膜抹片风干后用丙醇固定,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水洗镜检,可见绿色荧光而确诊。
血清学检查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被动血凝试验检测本病,效果良好。
5 类症鉴别
本病临床上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增生性肠炎、仔猪黄白痢、猪轮状病毒病等有类似之处,容易混淆,要加以鉴别。
5.1流行性腹泻 病原为冠状病毒,潜伏期一般为5~8 d。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腹泻前有呕吐,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不振,废食。眼观病理变化仅限于小肠。发病季节除秋冬寒冷季节外夏季也可发生。通常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有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可达10%以上。
5.2猪痢疾 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5~12周龄的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发,仔猪和成年猪发病较少。传播慢,流行期长,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发病季节不明显,易复发,若能及时治疗死亡率很低。主要症状为腹泻,一般先排软粪,逐渐变为混有黏液或带血稀粪,严重时粪便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充满血液和黏液,带有黏膜碎片。病变主要在大肠,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5.3仔猪副伤寒 病原为沙门氏菌,易感猪群为1~4月龄,特别是断奶不久的仔猪,急性型先便秘后腹泻,排血便,呼吸困难,耳根、胸、腹及四肢皮肤发绀,后期变为蓝紫色或出血斑;慢性病例病程较长,食欲减退,粪便呈灰白、黄绿或暗绿色,带血、腥臭;病变则多见胸腹部皮肤出现湿疹样丘疹。病料中能分离出沙门氏菌即可确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临床治疗有一定效果。
5.4增生性肠炎 易感猪群为成年猪、后备猪,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2月龄内猪一般很少发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排血便。病理变化主要在小肠末端50 cm处及邻近结肠上1/3处,尤其是回盲瓣附近,回肠壁增厚,肠黏膜呈现特征性分支状皱瘤。
5.5仔猪黄白痢 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日龄早,白痢多见于1~3日龄仔猪,黄痢多见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更高,排水样稀粪,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坏死,发病猪呕吐现象不明显,能分离出大肠杆菌。
5.6猪轮状病毒感染 区别主要是轮状病毒病发病日期一般在10~28日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主要病变为大肠和小肠黏膜呈条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若继发大肠杆菌病则病情加重,死亡率明显增高。
6 防治措施
6.1紧急防控
6.1.1隔离病猪。严密观察疑似发病猪,加强健康猪的饲养管理,按照规定无公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认真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1.2紧急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保育猪,每瓶注射3~4头;中猪,每瓶注射2头;大猪,每瓶注射1头;每日1次,连用3 d。在该病爆发期间,可在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5~7 d后再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接种。
6.2西药治疗
6.2.1为预防脱水和酸中毒,可取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水1000 mL配成溶液,任猪只自由饮服。对不能饮水的病猪可静脉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
6.2.2为预防继发感染,可用庆大霉素1 g拌料10 kg,混料饲喂;也可用黄连素100 g拌料500 kg,混料饲喂;每日2次,连用3~5 d。
6.2.3用康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次口服10 mL,连用3 d,对新生仔猪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6.2.4磺胺酸每kg体重0.1 g(首次量加倍),每次加等量碳酸氢钠,每日口服2次,连用2~3 d。
6.3中药治疗
6.3.1组方 党参18 g、薏苡仁30 g、炒扁豆18 g、陈皮12 g、砂仁12 g、白术12 g、桔梗12 g、茯苓18 g、厚朴18 g、半夏曲12 g、藿香18 g、黄连3 g、甘草6 g。
6.3.2方义 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合连朴饮化裁而成,方中党参、白术、甘草益气补脾;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渗湿健脾;陈皮、砂仁行气化滞而醒脾;桔梗升脾胃清气上达于肺,黄连清热、行气导滞;半夏曲化痰消食、降逆和胃;藿香辟秽化浊,诸药相配,升降并用,扶正祛邪,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化湿、止泻和中之功。
6.3.3用法 将上药放入药罐,加入开水5000 mL,浸湿30 min后,烧开10 min后改用文火,煎至剩液1000 mL时,离火,滤汁,候温后灌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本方药物用量适合体重10 kg左右猪10头1 d用量,具体应用时,应视患猪数量和体重情况,酌情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