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感知健康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2012-01-24张志芳戴春林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卫生居民社区

张志芳 戴春林 徐 勇

苏州市卫生局,江苏苏州 215004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伴随着卫生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研究与建设逐步展开。总体来看,在具体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当前以EHR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全面系统地研究。

1 目前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清晰明确的概念。作为城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EHR缺乏明确的界定,其内涵外延与功能都缺乏清晰的定义和明确的划分,导致了开发与实施中的混乱;②缺乏标准规范。对于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健康信息广泛丰富,但缺乏符合中国实际的EHR信息分类及格式规范,造成了在推广应用中出现健康档案内容无法统一、指标无法规范、格式无法一致等难题,导致社区卫生健康信息利用率低。③对卫生信息缺乏深层次分析研究与再利用。当前由于健康信息不统一,使得在EHR研究中信息技术与分析应用不够,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出现“网路畅通”与“信息孤岛”共存的尴尬局面。另外,中国在卫生信息收集的质量、卫生信息质量监控、卫生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2000年以来,部分地区逐渐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卫生部也相继出台了《医院HIS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与《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但2003年的SARS危机让大家认识到了部门、区域信息化分散发展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各地、各部门健康信息相互隔离。近年来,虽然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卫生部主持开发了疫情上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等垂直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跨区域间业务信息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各地、各部门健康信息封闭性问题,不能实现与其他系统有效的信息共享。

2 卫生信息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2009年,国务字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陈竺部长把区域卫生信息化喻为支撑整个新医改的 “四梁八柱”。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 。

2009年卫生部出台了基于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一系列数据集、数据元标准和功能框架,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虽然此部分标准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却给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区域卫生信息化至此真正迈入了规范发展时期,为将来跨区域间数据的交换共享打下了基础。

3 感知健康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的主要思路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通过把物联网、互联网、智能体检终端、智能卡、电子银行帐户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卫生健康服务行业。立足于以信息技术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通过信息化,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苏州市建立覆盖全市的包含电子病历、医院间服务互认、医保互通、居民健康信息监测、健康风险评估、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系统的数字化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电子医疗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利用、共享的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主线,建立区域卫生数据共享平台与分析利用平台,真正实现卫生信息为居民健康服务,为卫生业务部门管理服务,为政府卫生决策服务的目标。通过苏州市感知健康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不但要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信息共享,而且更需要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通、双向转诊、结算简便的统一模式,形成行政管理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

通过一卡通工程的实施,医院内部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利用自助挂号收费机,嵌入了社保与银行卡的收费功能,实现了居民自助挂号与收费,减少了窗口排队问题。推进了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与网站多种方式,预约挂到大医院专家号,从而将原本需要到医院盲目等待变成了可预期的等待。缓解了候诊区排队问题。通过实施跨机构间统一的双向转诊,解决了医院—社区间转上转下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医院、社区分级医疗的目的。充分发挥社区医疗“看门人”的作用,减少了居民对医院优质专家资源的盲目需求。通过一卡通工程,建立了卫生信息平台,利用联通各医疗单位间的卫生城域网,每日定时收集来自各医疗单位的信息,不但建立了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而且解决了档案数据的及时、准确与完整性问题。基于已经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推行初步的健康管理,利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生成健康指导意见,提供给市民,从而帮助市民维护自身的健康,降低疾病的风险。利用一卡通建立的数据平台,在各医疗机构间实现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病人的重复检查。

苏州市区共有7个行政区,分别是沧浪区、金阊区、平江区、新区、园区、相城区、吴中区;本项目一方面将在一卡通覆盖的沧浪、金阊、平江3个古城区的基础上,实现市区7个区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基于已经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面向市民的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医院、社区联动,实现对全市居民全程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提高整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帮助市民维护自身的健康。

对于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苏州市本项目和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将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效发挥了政府公共财政的运转效率,提高了政府对医疗卫生业务的综合监督管理能力,推动苏州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4 感知健康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

4.1 利用物联网技术,感知健康,建立健康信息采集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感知居民的健康,获知其所处的健康状况,通过医务人员的专业分析与智能化软件系统的判断,评估出居民所面临的疾病与包含的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指导社区医生与健康管理师采取对应的策略来帮助居民实现个体化健康干预,并评价其效果。

4.2 建立“一卡通”工程,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苏州市区3个古城区一卡通已经得到应用,通过本项目实现7个区之间的覆盖,需要解决不同社保机构间形成的居民数据共享问题;银行账户与社保卡关联后,医院与银行间形成的结算体系也是本项目关注的内容。苏州古城区范围内社区与医院间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可以在古城区任何一家社区,挂到市区各综合医院的专家号,并将居民在社区的初诊信息传递给医院医生。该项目的重点是要实现七个区的社区机构双向转诊系统应用。并对医院的住院电子病历地址信息进行标准化改造,医院将出院病人信息传递给中心平台时,平台就可以根据结构化的病人家庭地址信息将病人自助分配到居住地所在社区,从而实现社区对居民出院后的配套服务。苏州现阶段医院的住院电子病历家庭地址栏不是结构化的内容,则只能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出院病人与所在社区的对应关系。通过解决医院端病人家庭地址结构化输入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的转上与转下,达到医院、社区分级联动的目的。另外,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在苏州市区已经得到初步的应用,对应的技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阶段是需要医院开放更多的专家号,提供更规范的统一服务。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是利用信息中心平台,对在医院预约挂号过程中爽约的居民,进行数据共享,实现跨医院间的约束,从而提高其爽约成本,维护预约挂号平台的正常运行。

4.3 建立动态、准确、完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苏州的电子健康档案已经采集了社区端健康档案数据、医院门诊电子处方、检验检查结果、用药记录与医疗服务记录、住院小结与病案首页信息,构成了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电子健康档案,本项目将突出对采集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另外,为了增强健康档案数据的完整性,需要推行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区域影像数据共享,这些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内容

4.4 建立居民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系统

利用已经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分析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实现对人群的分类管理,将人群分为患病人群、高危人群、健康人群。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评估技术,形成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是本项目的重点。对于已经出现疾病的居民,通过医院、社区接受治疗,控制疾病。对于有慢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从生活方式、营养、运动、心理多方面来干预控制危险因素,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健康人群,定期发送健康知识,帮助其保持健康。在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系统,为预防疾病发生提供全方位的一级预防服务。让居民了解其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对策来维护自身健康。因此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是本项目的关键,需要实施电子健康教育处方工程,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5 卫生管理决策系统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定期采集各医疗单位的业务数据,利用各种知识库、方法库,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特点和问题,作出决策结论,应用于卫生管理和科研服务。本项目侧重于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分析,利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获知疾病的分布状况,为决策服务。因此知识库与方法库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点。

4.6 信息安全体系

利用本项目建立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要实现面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部门、居民共同应用。故对于中心平台的数据安全保护尤为重要。中心平台信息安全保护需符合国家三级保护的要求。针对医疗部门的应用,医生的可视化电子签名与电子病历的数字认证也需要规范与实施。在面向居民的服务过程中,居民的隐私保护是突出的重点,因此对居民采取实名制认证、手机密码验证、访问服务跟踪、分权限管理是本项目需要研究的重点。对于提供居民外部访问的网站安全,也是要重点保护的对象,需防范黑客入侵与数据窃取。

感知健康卫生信息服务工程包含的内容复杂,涉及的关键技术众多,有些方面在苏州区域卫生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已经解决,但有些需要进一步完善。

[1]罗爱静.卫生信息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2]吕孟涛,李道苹.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分析与展望[J].医学与社会,2006,19(7):60.

猜你喜欢

卫生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卫生与健康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