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化市“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的基本作为和经验体会

2012-01-24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敦化敦化市示范县

郭 民

(吉林省敦化市畜牧业管理局,吉林 敦化 133700)

敦化市“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的基本作为和经验体会

郭 民

(吉林省敦化市畜牧业管理局,吉林 敦化 133700)

本文从自然概况、历史角度、资源状况、发展机遇,科学养牛的园区建设和疫病控制等方面对敦化市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的基本做法进行了总结,有四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并谈了作者的体会以期对牛业发展有所帮助。

秸秆养牛;示范;经验;体会

1 自然概况

敦化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北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市总人口48万,人口分布城乡各半,辖10镇6乡,299个行政村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与雁鸣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区域总面积1195700hm2,其中,耕地20万hm2,林地82.6万hm2、草地(场)19.2万hm2。境内有一江(牡丹江发源地)十七河,水草丰茂,宜于发展草食动物。其丰富的区域资源特点,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先后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国家生态环境试点县、国家500个商品粮基地县、1993年3月被定为“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2006年1月,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秸秆养畜十佳示范县”。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

2 抓秸秆养牛的基本作为

2.1 基于历史,抓好养牛

敦化市养牛历史悠久,但,主要是养黄牛,俗称本地牛(多为蒙古牛血统),解放后在建设新中国的数十年中,牛一直被农民称为“宝”,种地、打场、拉车,积肥都离不了它,牛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不论在任何生产关系的条件下,都必须重视养牛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农村改革的同时,牛也从“公有制”变为“私有制”了。全市农民及企、事业单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掀起大养其牛的高潮,1982年末,全县(1985年后改称市)黄牛存栏41991头。敦化养牛史上第一次突破4万头,1986年末、全市黄牛存栏7.4万头,出栏5.8万头,饲养量达13万多头,位居全州第一、名列全省前茅。1989年省政府授予“牧业先进县”铜牌。1993年3月、国家农业开发小组批准敦化市为1993~1994年度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时期,并投资80万元,同时下达了生产指标。经过创建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敦化市养牛业的迅速发展,到1995年末,全市黄牛饲养量突破20万头。数量增加的同时,黄牛质量也极大提高,为将来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末时,全市黄牛饲养量达26.1万头。2007年末、黄牛饲养量达30.5万头,当年改良肉牛5.6万头。2008年,市规划黄牛生产控制在30万头左右,年出栏肉牛10万头。2009年末、饲养量实达34.6万头。2011年末黄牛存栏22.7万头,出栏17.4万头。这些数据是敦化市发展秸秆养牛、有作为的重要标志,也是经历了养牛的漫长历史阶段、积累与吸收了养牛经验的结果。因此,基于历史原因、必须继续抓好养牛。

2.2 立足资源、抓好养牛

牛是草食家畜,基本上是“素食”,饲草充足是养好牛的物质基础。敦化市有得天独厚的近1.3万hm2的天然草场和5.3万hm2的林下草场,以及年产20多万t的作物秸秆,这些是发展黄牛生产的物质基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市、乡各级领导、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在抓畜牧业生产上形成了共识,认识上产生了飞跃,那就是要利用好长白山赐予我们广袤土地与草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把养牛业做为发展敦化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利用中央惠农的各项政策,把养牛业这篇文章作大作好,表现在争创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建设,以及大抓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人工种草、大搞粗饲料开发利用、推广青贮饲料、氨化饲料、盐化饲料、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等等,这都是立足资源的结果,使牛的“口粮”充足,夯实了发展养牛业的物质基础。农民都说:年养30万头牛、牛草牛料不犯愁。

2.3 适应形势,大养肉牛

当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经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牛肉出口增加。内销也在增加,国内外的这两个“增加”,对养牛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靠传统养牛已不能提供充足、优质的牛肉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这种势态下,就要象国外那样,大力发展肉牛生产,但,中国没有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又不可能花大量外汇引入大量原种肉牛来饲养,只有走中国养肉牛的特色之路,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里,只能是利用好当地母牛,对敦化来讲,尤其是全国黄牛五大地方良种之一的延边黄牛和一些质量较好地本地母黄牛,引入国外肉牛冷冻精液,搞“冷配”生产肉牛杂种专供育肥,生产中国式肉牛。敦化市从1976年开始搞肉牛杂交试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引入英国肉牛“利木赞”冻精,九十年代后又陆续引入“夏洛来”“西门塔尔”肉牛冻精,做为改良者,二十一世纪后,开始了“利×延×夏”、“利×延×西”、“夏×延×利”“夏×延×西”等三元杂交模式生产肉牛杂种供育肥。2008年当年改良肉牛5.6万头,2009年达6.8万头。2011年改良肉牛6.8万头。

抓黄改,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农民尝到了甜头,大讲:“以前养牛为耕田、如今养牛为赚钱”。还讲“不管养黄牛、红牛(利杂)、白牛(夏杂)、花牛(西杂),只要长的快、长的大、出肉多,卖钱多就是好牛”。愿意接受黄牛改良,愿养肉牛。今天,在敦化农村中,牛才真正由生产资料转变成生活资料,市场经济观念在农民头脑中形成,并巩固、发展了,大养肉牛就成了他们养牛之必然。

2.4 科学养牛,大抓服务

从传统养牛为耕田,如今养牛为赚钱这个转变,实现科学养牛是关键,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畜牧部门的职责,大抓科学养牛成为其核心所在。在抓养牛服务上,首先是抓技术服务,传播科学养牛实用技术,搞科技培训、办黄牛“冷配”、肉牛育肥、青贮饲料、人工种草、疫病控制等专业培训班,发放养畜、种草科普小册子,开展电视讲座,同时,选派科技人员下乡搞科技承包,上门服务,指导到户,还与养牛大户结成“对子”,形成一帮一的服务。核心仍突出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养“良种”就是变以养本地牛为主,改饲养肉牛杂种为主。喂“良料”就是一改传统粗放养牛、夏秋放牧、冬春亦散放,让牛“吃面条”(整株稻草)、啃排骨(玉米秸秆不铡就喂),如今,粗饲料经过青(黄)贮、氨化、盐化、微生物发酵等技术处理后再喂,此外,还有白酒糟、啤酒糟,农民称这些为“良料”,使用“良料”养牛,在敦化已蔚然成风。“良舍”就是养牛都有封闭性砖瓦或土瓦结构的永久性牛舍,俗称暖圈,冬季舍温>10℃,解决了高寒山区过去养牛一年养半年长的老问题。“良法”即是推行肉牛育肥实用技术中的架子牛育肥技术为主。

2.5 园区建设,典型引路

敦化市发展秸秆养牛以养肉牛为主的又一个大手笔,是把科学养牛的理论付诸养牛实践中,那就是抓肉牛园区或称基地建设,开展示范,用典型引路,推广全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市重新规划了八大牧业发展园区,肉牛园区居其首位。规划终极目标是在“十一、五”以后,全市黄牛(含肉牛)年饲养量在30万头左右,年出栏10万头。2001年时,肉牛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区内肉牛饲养量已达15.6万头,出栏4.6万头,分别占总量的57.4%与52.3%。发展肉牛专业户3249户、出栏2.1万头牛,户均出栏65头,涌现出秋梨沟镇的明川村、南河村;贤儒镇的新兴村;翰章乡的翰章村等一批千头牛专业村。饲养50头牛以上的专业大户107户,养8100多头,仅翰章村养50头牛的大户就有34户,养牛2621头。

养牛园区建设上统一标准,其中,翰章乡肉牛小区建设起步早。2002年初,乡党委、政府与市牧业管理局达成共识,共同抓好翰章乡育肥牛小区建设,先后在翰章村、团结村、孤山子村建肉牛养殖小区搞示范,其中,翰章村肉牛小区,占地3hm2,坐北朝南,自西向东,由四列牛舍组成,每列5栋,全小区共20栋,一户经营一栋,一栋可养育肥牛50头。每栋占地0.5hm2,建筑面积300m2,牛舍为红砖墙,红铁皮瓦盖,铝合金窗户,铁门。舍南面是运动场,一角建有青贮窖。舍西、南、东三面是红砖墙,南开大铁门两扇。两列牛舍间通道4m宽,水泥路道厚0.2 m。舍内为双列对头式,水泥饲槽、自来水、防寒棚、通气孔,立砖铺牛床、其后是粪尿沟、清粪作业道。养牛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达到了标准化。2006年末全市已建成6个。2009年新建成官地镇柳菜沟肉牛小区1个,新增建成贤儒镇牡丹屯肉牛育肥场、官地万达、发展、龙华育肥牛场、黑石乡李同国,关向军、隋立江、刘辉忠,肉牛育场共8个。2009年,肉牛园区出栏肉牛2.7万头,存栏2万多头。其中,翰章村肉牛小区养牛户仍为20户。年末存栏0.2万头,年出栏0.4万头,其地位在全市内牛小区中仍是名列前茅。2011年,肉牛园区出栏肉牛17.1万头,栏22.7万头。

2.6 狠抓防疫,杜绝疫病

牛的疫病虽然不多,但,炭疽、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危害甚大,也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敦化市各级领导与业务部门,以及养牛户都十分重视。农民讲没来水,先憋坝,这就是他们的防疫意识,先见之明,因此,防疫工作开展起来也十分顺利。首先是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其次是贯彻“预防为主”打好防疫针,让牛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多年来,一直坚持完善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达到村村有防疫员,2008年拥有防疫员411人,2009年防疫防队伍稳定、农村防疫员仍有400多人。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定期预防注射,给牛接种无毒炭疽芽孢苗、“O”型口蹄疫疫苗,同时,还相应地加强了动物检疫与动物卫生监督检验工作,管好了大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入、过境运输牲畜车辆的验证、消毒、补检等工作,从而控制与消灭了牛的疫病,牛群健康发展,多年来,敦化养牛业安然无恙。

3 基本经验与体会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仍是抓好养牛生产的关键

当年,中央领导曾号召全国学习北京周口地区养牛,特别是学习养牛大王李福成的养牛经验,敦化也曾组团前去取经,尔后,市领导又亲自带队赴本省公主岭市凤响乡考察秸秆养牛,市牧业管理局又组团赴河南、安徽养牛大省考察后,认识到敦化这个高寒山区,发展农村经济光靠粮食生产难以奔小康,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立足牧草、秸秆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把牛养好,并形成产业,以适应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敦化虽然养牛历史悠久,但是,过去养牛粗放,一年养牛半年长,加之,“重马轻牛”,牛数量增长缓慢。

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后,牛市行情上涨,牛肉市场走俏,价格节节飙升,牛真的“牛”起来了。靠养牛发财的人,村屯越来越多,趁此机遇及时引导农民多养牛,养好牛,把养牛业当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还要抓好,这是在市、乡镇业务部门,层层提高认识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并且加强了领导,在创办秸秆养牛示范县时,市就成立了领导小组,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亲任组长抓养牛。在原市畜牧局改为市牧业管理局的机构改革中,牧业局内又增设了“黄牛工程”办公室,专抓养牛。敦化市养牛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领导仍是抓好养牛生产的关键。

3.2 多方筹资,增加投入,是加快养牛业大发展的关键举措

把敦化养牛业这篇文章做大、做强、实现科学养牛,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一改过去小打小闹,把养牛当成农村家庭副业来搞的落后局面中拯救出来,资金投入这一举措,举足轻重,可以肯定的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在领导层形成了共识,连农民也认这个理。钱多了可以多买母牛,加快繁殖,还可多建暖圈,多购液氮罐,增加“冷配”点,如此等等,没钱不行,有钱则成。多方筹资,坚持以农民自筹为主,仅创办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一项中,全市养牛户自筹373万元,占总投资的69.7%。近10年来,全市养牛业投资数以千万计,也难一笔笔记得清,仅2009年就新增养肉牛投入达2900多万元,总之,加大投入,加快了养牛业大发展,是个关键举措,谁都看得清,谁都认这个账。

3.3 立足资源,分区发展,夯实发展养牛业的物质基础

如前所述,牛是草食家畜,敦化依托长白山地区广袤的土地、森林、草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牛,积蓄了草食家畜发展的后劲。依托这个优势,开始时我们把养牛基地乡镇划分为10个,近年来,又根据分类指导,分区发展的原则,调整为8个养牛基地或称园区。养牛园区划定后,又下力加强领导,抓好草原建设,进一步推广人工种草和“一贮二化”饲料的推广,更加夯实了养牛的饲料基础,才确保了黄牛年饲养量多达30多万头,由于牛“口粮”充足,养牛业才稳定地发展。

3.4 强化服务,科学养牛,才能实现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同步进行

强化服务上,主要是抓好科技培训,年年办有关养牛的各种培训班,传播科学养牛技术,推行科技承包,1994年开始,市畜牧局选派10名科技人员承包10个养牛基地,近年来改为下派50人与养牛大户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做到服务上门,指导到户,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推动了全市科学养牛的进程。这一举措使全市黄牛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同步进行、同步发展、“并驾齐驱”。其主要标志,可概括为:养良种,搞杂交;喂良料,搞青贮;住良舍,建暖圈;用良法,搞育肥。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敦化市按着推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正致力于建设开发开放型、工业主导型、农业粮豆型、牧业肉牛型、城市带动型、生态效益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而努力。已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省级秸秆养牛先进县(市)。2006年获《全国秸秆养畜十佳示范县》殊荣。2007年1月21日,中共吉林省委下发《吉林省现代牧业经济六大工程实施方案》,肉牛生产中,敦化市为(12个县市)东部山区半山区黄牛生产基地。

Action and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nhua National Cattle Breeding Demonstration County by Feeding Straw

GUO Min

(Dunhua Animal Husbandry Management Bureau,Dunhua,Jilin133700)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sic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attle breeding demonstration county by feeding straw in Dunhua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general situation,history point of view,resource condition,development opportunity,garden construction of cattle breeding scientifically and disease control.Four aspects was worthy of using for reference.The experience would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ttle industry.

cattle breeding by straw;demonstration;experience

S8-1

B

1001-9111(2012)03-0085-04

2012-01-04

2012-04-10

郭民(1967-),吉林省敦化市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猜你喜欢

敦化敦化市示范县
敦化市提升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成效显著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敦化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保障“停课不停学”
敦化抽水蓄能电站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方法
敦化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敦化市举办首届“体彩杯”3人制少年篮球赛
市委书记开微店 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