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丹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勘探有利区预测

2012-01-24谢正义郭占林刘志延

关键词:砂层烃源砂体

谢正义,郭占林,刘志延,刘 刚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永宁采油厂,陕西 志丹 717500)

志丹地区的深层勘探,在东北部已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规模(长庆油田开采区);在西北部进行了下组合勘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延长油田在此取得了长10的突破),接着在西南部拉开了延长油田深层勘探的序幕,并进行了骨架井的剖面对比及分析等油藏研究工作,对下一步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区域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东与晋西挠褶带与吕梁隆起呼应,西经冲断构造带与六盘山、银川盆地对峙,南越渭北挠褶带与渭河盆地相望,北跨乌兰格尔基岩凸起与河套盆地为邻,轮廓呈矩形,盆地的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面积2.5×105km2。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根据现今的构造形态,盆地可划分为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即中部伊陕斜坡、东部晋西挠褶带、西部天环坳陷、西缘冲断带、北部伊盟隆起和南部渭北隆起。研究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伊陕斜坡带中部(见图1),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呈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倾角一般小于1.0°,坡降一般小于6 m/km;伊陕斜坡内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以鼻状褶曲为主;在长9顶部、长10底面构造图上显示起伏平缓,有小型的低幅鼻隆构造发育。

图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图

2 延长组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2.1 勘探潜力分析

根据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储层的发育程度与烃源岩空间配制关系、钻井及试油成果,对延长组深层长8-长10油层组分层系分别进行勘探潜力分析结果如下:

1)长8勘探潜力分析

志丹地区位于长7生油凹陷区域,长8砂岩储层紧邻长7生油岩,由于长7生油岩较厚,在异常压力差引起的流体势的作用下,油气向下运移,但由于长8储层砂体厚度较大,展布广,泥质含量高,物性相对差,因此,长8储层虽然近油源且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上,但其物性不利于油气二次运移和再聚集,研究区仅在永234、正394、永829井长8储层中分别试出了日产油2.74 t、2.4 t、2.04 t的工业油流,因此长8储层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图2)。

图2 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与长8砂体厚度叠合图

2)长9勘探潜力分析

志丹地区长9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相应生油量较大,是主要的烃源岩。长91砂体属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较好,位于烃源岩下部和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因此长91期储层勘探潜力比较大,志丹地区有多口井在此录井油迹级别以上(永515井、顺4-1井等),电测解释油层-差油层,在永515井试油日产1.7 t工业油流,显示良好的勘探潜力。长92砂体属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发育,物性较好,但距长9烃源岩较远,油气很难运移至此,从现钻遇井的录井、电测解释结果看,该层录井级别最高为油迹,电解级别最高为差油层,一般解释为水层和差油层。该层试油很少,方775井试油最高日产水19.6 m3,含水100%,长92砂体无勘探潜力(图3)。

图3 志丹地区长91砂体与长9烃源岩叠合图

3)长10勘探潜力分析

志丹地区长10顶部、内部暗色泥岩较发育,纯度较高,应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志丹地区长101砂组中,长101-1砂层厚度较薄,平面上以透镜体形态出现,SP曲线有漏斗状特征,显示有河口坝沉积微相,有数口井在此砂层中有工业油流(永163井、永金18井等)。长101-2砂层厚度较大,物性较好,以水下分支流河道砂为主,多口井试出了工业油流,个别井获得了高产油流(正361井日产14.0t)。长101-3砂层厚度大,物性较差,以水下分支流河道箱状砂为主,录井中油气显示级别低,电测解释以干层为多,试油仅有2口井有较低产油流:正360井日产1.4 t;双358井6 m/2层,录井无显示,电测未解释,声波时差225-230μs/m,试油日产液3.5 m3,日产油0.26 t,由此可见长10层只要好的储层,就有可能形成油藏。

总之,长10砂层组各砂层厚度纵横向变化巨烈,连续性较差,3个砂层中长101-2砂层物性普遍较好,勘探潜力最大,长101-1砂层次之,长101-3砂层最小。

3 勘探有利区预测

3.1 有利区评价划分标准

通过对研究区油气聚集主控因素分析、富集规律的研究,依据对录井显示、测井成果、试油成果、储层物性、储层评价结果,结合勘探潜力分析可知:受烃源岩厚值区控制,离源越近,油藏分布越多;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共同影响,位于沉积主体部位的砂体物性越好,越是油气富集区。综合运用砂岩等值线与烃源岩厚度叠合图,录井、电测解释和试油成果建立油气有利富集预测区评价分类(见表1):

表1 评价标准

图4 志丹地区长8有利区预测图

3.2 勘探有利区预测

志丹地区长8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非常发育,因此在主河道部位形成的储层孔隙比较发育,渗透性往往较好。长7期优质烃源岩成为长8储层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图4)。从长8期砂体等值线与长7期烃源岩厚度叠合图可以看出,长8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展布方向为东北向,砂体分布范围广泛。

志丹地区长9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较发育,有多条支流河道砂体(图5),总之,志丹地区长92期储层也为油气聚集的不利区。

图5 志丹地区长91有利区预测图

志丹地区长10油层组顶部、长10油层组内部数口井取芯,岩芯观察:暗色泥岩较发育,泥质纯度较高,内有沥清条带。此特征与长4+5地层特征类似,据此推测长10油层组应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以下长101砂组内的3个小砂层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1)长101-1砂层

该砂层厚度约20余米,以泥岩为主,砂岩厚度一般小于10m,平面上呈透镜状分布。砂体中泥质含量普遍较高,物性较差,表现在SP、GR曲线幅值较小。由于砂体处于泥岩之中,录井基本都有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电解多为差油层。目前还没有一口井单独对该层试油,从电性曲线和地质录井分析:该砂层有许多小规模的透镜状砂体突破油流关可能性较小,一些厚度较大,处于南部即深水部位的储层有可能突破油流关的可能(图6)。

图6 志丹地区长101-1有利区预测图

2)长101-2砂层

该砂层厚度约30余米,砂泥比1:1,一般包含两个小砂层,单砂岩厚度约10米,平面河道相砂体分布呈东北-南西向条带状分布,河道内部砂体也呈北东-南西向透镜状展布。砂体中泥质含量普遍较低,物性较好,SP曲线多呈箱状或钟形,幅值较大。录井显示级别较高,多为油迹-油斑级。电性特征好,电解多为差油层-油层。目前延长组长10试油层位几乎全部集中于该砂层,试出油井点多,试油日产油量较高,最高达日产25 t(正369井)。该砂层是延长组深层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图7)。

图7 志丹地区长101-2有利区预测图

4 结论

4.1 钻探结果、试油结果、研究结果证实延长组深层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延长油田纵深发展的主要含油新层系。

4.2 半深湖-深湖区延长组深层砂体较发育,厚度较大,物性较好,且与烃源岩匹配关系好,是成藏的有利区。

4.3 圈定下组合Ⅰ类有利区11个,Ⅱ类有利区6个,Ⅲ类有利区2个(见表2)。

表2 下组合有利区分布情况

[1]胡双全.延长油田志丹—安塞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深层勘探潜力研究[R].延安.2010.

[2]赵澄林 .沉积学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郭德运,孟祥振,魏延华,等.陕北斜坡中生界沉积相研究[R].延安.2009.

猜你喜欢

砂层烃源砂体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的识别及分布特征
二连盆地伊和乌苏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源热共控”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差异分布
川东北地区陆相烃源岩评价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组合桩施工
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
某城际铁路饱和砂层及全风化岩段暗挖施工塌陷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