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2012-01-23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非农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

钱 娟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由过去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一、二、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入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要加快新疆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切实提高新疆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快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在于工业化本身具有现代性,且结构变化将产生比较效率优势,因为产业之间存在明显收益差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该努力缩小新疆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

因此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揭示其特征及演变规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对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借鉴。

一、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经历了长达近30年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格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的生产关系变革,将新疆农村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走向农林牧副渔业并举、非农产业逐步启动的多行业协调发展格局,但从总体看,并未完全摆脱农业粗放经营、基础薄弱、绿洲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层次低的状况,新疆的农村产业结构仍处于以农牧业为主、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格局。

(一)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1978—1990年,新疆农村产业结构变动不明显,呈现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990年后,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由1990年的86.70%降至2000年的62.13%,降幅达到24.57个百分点。其间非农产业产值增速加快,年均增速达25.29%。同时非农产业产值占比在20年间共上升22.19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产值在2000年首次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3。从非农产业内部来看,1990年后,农村工业和商饮服务业有较快增长,产值占比分别达12.23%和8.48%,年均增速在1990年前后分别为24%和32%左右。同期,农村建筑业和运输业发展滞缓,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增速呈下降态势。这表明非农产业内部发展并不协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非农产业结构进一步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由表1可知,1985—2009年,新疆农业保持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2009年比1985年增长22.94倍,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19.68倍、9.54倍、28.87倍及62.35倍。经过20多年的调整,新疆农业实现了稳定持续发展。但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并不明显,以种植业为主导的格局变化不大,其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始终保持在65% ~75%之间;牧业产值比重虽有所上升但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则较小,反映出现阶段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相对稳定。

表1 新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 单位:亿元、%

种植业作为农业的主体,是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表2可知,20多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显著的,总体上表现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逐年下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较198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7.1%,但其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65.1%降至42.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244%,比重由23.6%升至49.6%。其中棉花播种面积增幅最为显著,所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8.9%升至30.2%,增长了5.56倍;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增幅较小。经过20年来的逐步调整,新疆种植业结构确立了以棉花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建成了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均居全国首位。但是,畜牧业饲草饲料及瓜果、蔬菜播种面积却不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新疆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新疆农业和农民收入贡献过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生态农业的发展。

表2 新疆农村种植业播种面积及构成 单位:千公顷、%

(三)农村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2009年新疆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为109万人,占农村就业人数比重为24.22%,较1990年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增加86.91万人。但与从事农业生产的426万人相比,非农产业的从业人数较少,这说明新疆非农产业发展十分迟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2009年农业产值为1990年的7.65倍,但同期农村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仅下降了2.27个百分点。这表明,一方面新疆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农村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农业结构调整,大量因种植业效率提高而挤出的剩余劳动力仍滞留在土地上,制约了新疆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新疆与东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内部产值结构比较

由图1可知,中西部地区在传统的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且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比重较小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新疆比重为65.2%,高出西部地区11.66个百分点,同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49%。牧业是第一产业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东中部地区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24个百分点,新疆牧业产值比重达到24.2%,说明牧业是西部地区和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牧业产值是第一产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该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比重各地区与全国水平差别不大,西部地区比重最高为4.63%,东部地区比重最低为3.18%,但新疆林业比重为1.9%,仍低于东部地区1.28个百分点,说明林业是新疆未来发展的前景产业。渔业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比重达到1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5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仅为2.99%,新疆为0.8%。东中西部以及新疆在农业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农村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水平,产生了各地区间农民收入的差异。

二、新疆农民收入现状及与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一)新疆农民收入现状

1980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全国前列,高出全国平均值6.68元。1995年后差距逐渐拉开,到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跌至全国第25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270.07元,为全国均值的75.35%。从增长幅度看,2009年与1980年相比全国平均增长25.94倍,而新疆仅增长18.32倍。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80年的2.4∶1扩大到2009年3.16∶1。从新疆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上说,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年为79%,比1995年下降了6.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逐年递增,2009年为461.5元是1995年的7.16倍,但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1.88%;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所占比重均较小,表明家庭经营收入是新疆各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非农收入对新疆农民收入贡献份额很小,反映出新疆农民来自农村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低,乡镇企业发展迟缓,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绝大部分农民仍滞留在农业部门。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新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观念落后,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足、语言障碍、劳动力素质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阻碍了新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图1 2009年新疆与东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产值及构成比较

图2 1979—2009年全国和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二)新疆与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比较

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年均收入分别为140.41元、130.98元和109.46元,新疆为119元,高于西部;2000年后,东部地区增长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4%左右,中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3%左右,西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2%左右,新疆是在9%~10%之间,说明东中西部地区间以及与新疆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小于中部,中部又小于西部,新疆则低于全国水平。

2009年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全国已降至49.03%,东部地区农民收入最低的海南省仅为72%,新疆则高达79%;而工资性收入比重全国为 40%,上海则高达69.46%,成为全国农民纯收入最高的省份,新疆仅为11.88%,低于全国均值28.12个百分点。这表明新疆与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非农产业上,东部地区农村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产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新疆应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新疆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数据取择自《新疆统计年鉴》1980—2009年的新疆农业产值(Xl)、林业产值(X2)、牧业产值(X3)、渔业产值(X4)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Yt)作为农民收入变量,建立模型:

由于自变量的数值比较大,在对因变量进行解释时,为了消除自变量波动性以及消除模型中出现异方差等现象,对4个自变量取对数。最终建立模型为:

其中 μ 是随机误差项,β1、β2、β3、β4作为弹性系数,分别反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采用Eviews6.0软件估计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多元回归模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各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变量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渔业产值能够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9.99%作出解释。

根据对数模型的弹性解释,新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为39%,是四大产业中对农民增收贡献程度最多的一个因素,其次是林业和牧业分别为29.52%和27.43%。这也充分说明新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比较显著,打破了以传统的农业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林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新疆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将重心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在保证棉花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优化新疆未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新疆农业主要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贡献的测算

在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带动新疆农民长期收入增加方面作用显著。运用灰色理论中灰色关联的求解过程和方法,可计算得出新疆农业主要产业收入与农民收入的关联度。选取2000—2008年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9个来源构成(由于部分年份新疆渔业收入和文教卫生业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太小,所以不作分析)。

表3 农业主要产业收入与农民收入的关联系数

根据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各关联度值都大于0.5,说明各因素与农民收入中的家庭经营纯收入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排序为R1>R8>R6>R3>R9>R5>R2>R7>R4。在主要产业收入中,农业收入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牧业收入,这也符合新疆目前实际情况。1990年以来,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呈逐年递减趋势,牧业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自2004年以后有所回落,而林业收入所占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来看,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由农业收入逐渐向牧业收入和林业收入等其他产业收入转变。在其他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结构中,社会服务业收入与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9469和0.9142,仅次于农业收入,说明近年来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长与非农收入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但仍未超过农业收入。同东部地区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非农收入增加超过农业收入相比,新疆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很大,处于主导地位,这也成为新疆农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从总体来看,新疆并未完全摆脱农业粗放式经营模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仍处于以农牧业为主、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格局。而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明显,以种植业为主导的结构变化不大,但林牧业有了较快发展。

第二,新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9%,是四大产业中对农民增收贡献程度最大的一个因素,其次是林业和牧业分别为29.52%和27.43%,说明新疆农业产业结构打破了由传统的单一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实现了林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在新疆农业主要产业收入中,农业收入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影响最大灰色关联系数为0.970794,其次是牧业收入,而社会服务业收入和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与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9469和0.9142,高于林牧业收入的关联度,说明近年来新疆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长与非农收入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但仍未超过农业收入。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的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深度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农业由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发展,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林果园艺业,把林果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推进农牧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农牧产品生产向流通和精深加工转变。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推动乡镇企业产品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创收,引导农民从种植业向种养业、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转移,由农业内部就业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由季节性转移向常年稳定就业转移,支持新疆各地与内地省区、企业和对口帮扶单位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扩大地区劳务输出。

[1]Galor,O.J.Zeira.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ent,1993(60):35-52.

[2]Kuznets.Economics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

[3]Jeanneney,S.G,P.Hula.How Does Real Exchange Rate Influence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2001(64):529-545.

[4]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马九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差距变化[J].改革,2001(6).

[6]高志刚.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J].经济师,2002(2).

[7]李实,古斯塔夫森.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收入的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2002(3).

[8]王小平,朱叶.基于VAR模型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7).

猜你喜欢

非农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山东寿光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多途径增长
中国城镇非农产业区位布局的省际变迁──基于2005—2013年城镇地区的就业数据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四川省农民收入增收特点分析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