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调查研究
2012-01-23贺兰英
贺兰英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1 引言
“医乃仁术”、“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是医学起源的初衷,也是医学大师对医学深遂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西方医学快速发展,尤其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医学各学科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医学在进步,医学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医学技术越来越高超、医疗仪器越来越精密,现代医学的发达使许多人坚信医学可以消除一切病痛。然而,现代医学的先进并没有达到让所有患者的医疗感受更好,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人们对医疗活动的抱怨和指责也越来越多。医学到底怎么了?医学不是为人服务的科学吗?医学不是科学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门类之一吗?当我们深究这些问题时,发现近代以来机械唯物主义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主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像机器一样是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起来的,而治疗病人的疾病就像修理机器。20世纪大量有识之士呼吁人类的医学模式应为生物----心理----社会,但这一模式并没有在实践中真正贯彻和实现。随着现代高精尖医疗设备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大量运用,医生与患者之间增加了机器这个第三者,使医生与患者之间多了一道屏障,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漠。在医学“技术化”、“市场化”、“功利化”的今天,医学出现“非人性化倾向”,医学与人文的距离不断拉大。医患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医疗行为被认为是医生单方面的行为,而患者的情感、医疗感受、心理状态等常常被忽略,医学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其出发点是“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1]。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是通过医务人员对医学科学、医学职业的理解、医学态度、医学行为等体现出来。故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包括对医学为什么需要人文精神、为什么要提倡和坚守医学人文精神、提倡和坚守什么样的医学人文精神几个方面。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是对医学人文价值的理解与把握,也是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前提。医学生是未来医疗活动的主体,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关系到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关系到医学的目的的实现与未来医学体系的建立。因此了解医学生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情况是我们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医科大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进行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医科大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认知状况,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以广东医学院2007、2008、2009级临床、护理两个专业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构成样本如表1。
表1 样本构成
2.2 方法
2.2.1 问卷设计
①医学需要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主要调查医学生对医疗行业和医疗活动的理解,设计的问卷项目为: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对医学专业的理解、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对医学职业的看法。②如何培育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调查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设计问卷的项目为:在大学期间应学习哪些知识、合格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临床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③提倡和坚守什么样的医学人文精神,调查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情况,设计问卷的项目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了解程度、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临床最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人员。
2.2.2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及与部分学生的座谈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打印文本的方式开展了正式调查,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及时收回,进行统计处理。调查表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回收率94.4%。
3 结果与分析
3.1 医学生对医疗行业和医疗活动的理解情况
对医疗行业和医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会影响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在学生选择报考医学专业的原因中,61%是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或是父母的心愿或是一时的冲动所至,39%是自己的理想。在对医学专业的认识上,大部分学生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因素,认为医学行业是待遇高、较稳定的职业,也有 39%的同学认为医学职业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医学学科的认知上,97%学生认识到医学是自然科学,45%的同学认为医学是一种技术,而只有 17%的同学认识到医学具有人文特点。在对医学研究和发展的目的的认识上,80%以上的同学认识到医学是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病痛和延长寿命的目的,但只有 21%的同学认为医学发展是为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如表2所示。
表2 医学生对医疗行业活动的理解情况
从以上可知,大部分医学生有明确的医学专业思想,但也有许多医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学生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过分看重医学专业的经济功能,对医学专业态度过分功利性。救死扶伤不仅仅是医学的科学功能体现,还是医学的人文性质体现。医学本质上可以说是人道主义事业,而医务工作者也首先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对医学的人道主义性质欠缺认识,有的根本没有意识到医学的人道主义功能,没有意识到医学科学既有探索科学真理、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功能,还有挽救生命、关心人类健康、尊重人类的人格和尊严的人道主义价值。
3.2 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情况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是通过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内化为医务人员的品格、素养、价值观,表现为人的语言、行为、精神气质。医学生对医学人文学科和知识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其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通过调查发现 48%的学生认为作为医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35%的学生认为医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学习相关的文、史、哲知识,5%的学生认为医学生要专业知识和文、史、哲知识并重。调查学生对于 21世纪的医务人员就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面,95%的学生认为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4%的学生认为医务人员应具有关心与关注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等人文精神。关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途径的调查中,46%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22%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13%的学生认为通过塑造洋溢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培养,21%的学生认为通过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中培养。如表3所示。
表3 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情况
由表3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较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对文、史、哲知识的学习和体悟不够。而在提高医学人文素质的途径中,46%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这与之前的认识产生矛盾,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和浮躁作风。他们从理性上认识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文、史、哲知识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却对专业课和非专业课予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在校大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理解和培养的难度。在大学生毕业之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被交到了社会和工作单位,这就需要社会建立培育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体制和机制,从而使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学科。
3.3 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直接认知
经过调查发现,95%的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并不了解,只有5%的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有较清楚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包含有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真谛、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尊重患者权利、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达到人类自由这些内容,但也有54%的学生认为患者是疾病的载体,医生治疗患者的疾病属于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32%的学生认为在临床上医务人员所诊疗对象是有病的人,而 68%的学生认为是人得的病。在调查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中,98%的同学认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影响,45%的同学认为患者的情绪和心情,而认为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医院的就医环境影响疗效的同学分别占20%、23%、18%,如表4所示。
表4 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直接认识情况
医学具有人文特性在于医学研究对象的是人,医务人员工作的对象是人的生命。维也纳医学教授诺瑟格尔(Herrman Nothnagel)指出,“医学治疗的是有病的人而不是病”。美国霍普斯金大学医学教授鲁宾森(George Canby Bobinson)在其著作《The Patient as a Person》中告诫医学界不能以“科学的满足”取代“人类的满足”,要求医生“把病人作一个整体来治疗”。乔治亚医学教授休斯顿(William Houston)认为是否尊重患者心理感受,是“医生区别于兽医之所在”。因此正如杜治政认为,医学教育应该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每一位医学生具有“善”的理念,让“关爱病人”成为每位医学生的基本人文价值观念。医学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精湛医术的专业人才,而首先是培养其成为“人”。“做人”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医科大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任务艰巨,医学人文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 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以多种形式加强人文知识传授,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设系统的医学人文课程,把人文课程设置贯穿在医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临床医生开展医学人文讲座,引导学生认识医学人文精神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还要渗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由医学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贯彻到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中去;搭建医学人文素养实践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的讲座、情景剧的表演、案例分析、阅读思考文献等方式,使人文知识融入医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
其次,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孙思邈在《千金方》的自序中明确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2]。这里他以人命重于千金为比喻,也是他把“千金”两字作为自己书名的真正含义。尊重生命,既尊重当代人的生存权利,也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权利是医务工作者应树立的一种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一个人,不论贵贱、贫富、性别、种族、肤色、信仰,都有生存权,其生命都是可贵的。加强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形式研究,形成生命教育的理论作品,并在学校教育中真正体现尊重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的教学形式,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的医学文化。医学起源于对人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发展的关切,因此医学在源头上就是理性、技术和人文相统一的。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分离是近代以来西方医学的发展及向世界扩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医学技术不是万能的,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病痛,但无法根本解决人的心灵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技术的成就“既不能从本质上减轻那些落在人们身上的苦难,也不能使人的行为高尚起来”[3]。因此,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要解决人类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需要借鉴古代医学与人文的一切优秀成果,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现实,构建新型的理性、技术和人文相统一的新型医学文化,赋予医学高等教育以新的内涵,培养现代医学人才。
[1]贺兰英.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J].卫生软科学,2011,(25)2:98-100.
[2]张福利.医学生文化素养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