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2-01-23张恒利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9期
关键词:上肢经皮功能障碍

张恒利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0)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疾病谱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多存在障碍,由于上肢动作精细,其功能恢复难度较大,脑卒中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笔者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临西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药药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均经CT或MRI扫描证实为脑梗死,排除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可配合检查和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作,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将入选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n) 年龄(岁) MBI评分(分) FMA(分)男 女治疗组 45 25 20 65.23±9.21 25.35±15.23 4.35±3.24对照组 40 21 19 64.89±7.73 28.62±12.67 5.15±2.96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静脉应用基础药物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上肢功能障碍:使用日本产 TM-21型 Silver Spike Point(SSP)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棘状镀银电极一对放置于患者上肢肩髑和曲池,另一对棘状镀银电极放置于患者上肢的手三里和外关。工作频率4 Hz,波形为双向对称方波,波宽为 250 μs,强度在 0~100 mA范围内调整,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限,治疗时间30 min,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中的上肢部分评分,最高分66分,得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2。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缓慢、困难。有文献报道,30%~36%脑卒中患者不能再次使用偏瘫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3]。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肢功能重建中,手三阳经穴为针灸疗法常用穴,其中以阳明经为主。《灵枢·经筋》云“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髑……,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手阳明筋脉的病症为上肢支持不适、痉挛和疼痛。“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取手阳明经中肩髑、臂臑、手五里、手三里穴。外关、臑会、消泺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外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可调节六阳经经气,主治上肢痿痹不遂等病症。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MB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MBI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 4.35±3.24 25.35±15.23(n=45) 治疗后 15.65±13.32*△ 55.27±17.36*△对照组 治疗前 5.15±2.96 28.62±12.67(n=40) 治疗后 11.12±5.25 49.55±10.84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是将经皮电刺激疗法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达治疗目的。电刺激可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在软瘫期能提高肌肉的肌张力,引发关节的有效运动;在肌张力增高时,刺激相应的拮抗肌可抑制痉挛、协调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克服偏瘫后的异常模式。刘学源等[4]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低频电刺激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本研究上肢取位于伸肌群侧的肩髑和曲池、手三里和外关;均为阳明经穴,且以痉挛肌对侧经穴为主[5],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在”中医经络理论,结果显示对肌痉挛有明显缓解作用。所选穴位分别位于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肌后群运动点附近。经过经皮电刺激可以引出腕背伸、肘伸及肩外展趋势,逐渐通过刺激肌肉,恢复其原有的运动功能,从而在上肢功能重建上起到治疗作用。

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将中医学中的针灸与西方医学电刺激的方法相结合,可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王东岩,卫哲,曹东辉.低频脉冲电穴位治疗改善中风后手腕部功能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3):51-5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Kwakkel G,Meakers CG,vanWegen EE,et al.Impact of early applied upper limb atimulation:the explicite-atroke programme design [J].BMC Neurol,2008,8(6):49.

[4]刘学源,洪震,陈玉娟,等.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肤的动态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33-36.

[5]王东山,燕铁斌,陈月桂.单侧与双侧上肢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25(1):46-49.

猜你喜欢

上肢经皮功能障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