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平滑肌肉瘤的诊治分析
2012-01-23张玉清马云富宋来君
张玉清 马云富 王 静 宋来君 尹 凯
1)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商丘 476000 2)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3)郑州大学一附院输血科 郑州 450052 4)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52 5)郑州大学四附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鞍区平滑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53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视力下降3例,视野缺损2例,共济失调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肿瘤直径2.0~4.5cm,平均3.1cm。2例患者行CT平扫,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此外,有4例患者行病毒学检测HIV和EB检测均呈阳性。
1.3 治疗情况 行手术切除6例,行活检+化疗1例,手术+放疗1例。全部切除1例,行大部切除5例,仅行活检1例。依据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纤蛋白及波形蛋白均支持诊断为平滑肌肉瘤。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 术后短期内病情较术前好转6例,患者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加重1例。
2.2 随访 病人失访1例,病人进行了4月~8a的随访6例,平均26个月,死亡5例。所有病人均复发,最短复发时间2个月,最长4个月,其中1例病人行4次手术,存活8a。
3 讨论
鞍区平滑肌肉瘤罕见,国外文献仅见少数个案报道[1-5]。其起源可能为血管壁的平滑肌、胚胎的剩余组织及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可能与射线有关,J.Niwa等曾于1996年首次报道垂体腺瘤经手术和放疗后可转变为平滑肌肉瘤。其机制可能是射线作用于细胞的DNA、细胞的微管及膜系统后激活或抑制许多细胞生物学反应、启动或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多种效应产生。致细胞DNA碱基序列的关键位点突变、嵌合或丢失;等位基因的丧失;DNA重排等以致原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失活;基因异常表达致细胞生化信息传输调控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导致恶性转化的发生,细胞异常增生致肿瘤发生。本院1例其诱因可能为X线放射治疗。
此外,HIV、EB 等病毒感染[3-4,6]也可能与该病有关。HIV病毒感染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CD4+/CD8+比值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诱发平滑肌肉瘤。EB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十分普遍,它在抗感染过程中存在免疫逃避机制,其免疫逃避机制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病毒编码产物干扰T细胞免疫应答、抑制多种细胞因子活性以及调节体液免疫等方面,导致CD8+/CD4+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外界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下,EBV可引起平滑肌肉瘤。
在症状体征方面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共济失调,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混杂T1T2信号、中间液化坏死、明显增强。这些表现与鞍区常见病变如垂体腺瘤、脑膜瘤、脊索瘤、Rathke囊肿等的临床表现相比并无特异性,以Rathke囊肿为例,因囊肿内成分比例不同 MRI表现呈多样化[7],囊液中蛋白质浓度<100g/L时,Rathke囊肿在 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当蛋白浓度在100~170 g/L时,T1WI、T2WI均为高信号;当蛋白质浓度>170g/L时,Tl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即高蛋白质浓度表现为短T1WI弛豫时间。MRI增强扫面中,实体部分为增强信号,也容易诊断为脊索瘤或脑膜瘤。此外,鞍区平滑肌肉瘤的生长方式多为侵袭性生长,侵袭至同侧海绵窦内并包绕颈内动脉,这些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极为相似,也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所以在临床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方面,平滑肌肉瘤易被误诊。
平滑肌肉瘤的主要诊断方法为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化,主要包括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特异性肌纤蛋白(MSA)及波形蛋白(Vimention)。其瘤体呈灰白色,多呈不规则形,质较软,有囊性感,有或没有包膜,体积大小不一,切面大多呈鱼肉状,可见编织状纹理,坏死和囊性变。镜下观肿瘤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大部分红染,胞核呈杆状,卵圆及圆形,大小不等,有分裂相,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间质血管较多,部分瘤细胞有坏死变性。在免疫组化诊断方面,8例都将上述三种标记物的表达作为主要指标,且都呈阳性。SMA是一种标记平滑肌瘤的蛋白,主要用于诊断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肌上皮细胞,属于诊断平滑肌肉瘤特异性的标志物。MSA可标记心肌、骨骼肌、平滑肌、血管周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一组研究[8]中 HHF35在平滑肌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是96%,且大多数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其阳性强度无显著性差异。Vimentin,标记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上皮来源的肿瘤不含此蛋白,可用于癌与肉瘤的鉴别,以此可鉴别颅底来源的鼻咽癌。肌酸激酶(CK)、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嗜铬素 A(CgA)和突触素(Syn)阴性表达可帮助鉴别。
鉴别诊断与鞍区常见病变相鉴别:(1)侵袭性垂体腺瘤有垂体腺瘤的一般内分泌症状,如肥胖、指端肥大,女性月经不规则,泌乳,男性性欲低下等,肿瘤呈分叶状,质地脆软,MRI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或等T1长T2信号,形态较规则,鞍窝扩大,骨质破坏少见,常规病理学即可诊断。(2)脊索瘤:大体观切面呈分叶状、灰白色、黏液样、质地软、易碎,相邻骨质破坏及钙化。镜下瘤细胞胞浆内含数量大小不一的囊泡,是细胞呈泡沫状或印戒状。免疫组化中CK阳性表达率为100%,EMA的阳线表达率为47%。(3)鼻咽癌鞍区的鼻咽癌多为转移性肿瘤,有鼻咽部原发病灶,通过常规病理学即可鉴别,波形蛋白可帮助鉴别。此外还应与平滑肌瘤相鉴别,在形态学上两者极难区别,镜下见瘤细胞中存在细胞异型性,有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坏死灶,则可诊断为平滑肌肉瘤。
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1例因切除困难只行活检,余病例术中都予以大部切除,此部位解剖结构复杂,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海绵窦汇集于此,且多为侵袭性生长,全部切除难度极大,手术目的主要为局部控制,减轻其占位效应,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可多次手术,一定意义上可延长生存时间。
预后极差,极易复发,1例病人2个月复查即发现肿瘤复发且较术前明显增大,生存期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8a,平均26个月。
总之,鞍区平滑肌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治疗方法单一,极易复发,预后极差,生存期时间不等。且因此病罕见,无大宗病例报道,故对其预后难以评估。本例为国内首次报道,故对垂体腺瘤术后给予放疗后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
[1]Anderson WR,Cameron JD,Tsai SH.Primary leiomyosarcoma.Case report with ultrastructural study[J].J Neurosurg,1980,53:401-405.
[2]Blumenthal DT,Raizer JJ,Rosenblum MK,et al.Abrey primary intracranial neoplasms in patients with AIDS[J].Neurology,1999,52(8):1 648-1 651.
[3]Bejjani GK,Stopak B,Schwartz A,et al.Primary dural leiomyosarcoma in a patient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case report[J].Neurosurgery,1999,44:199-202.
[4]Brown HG,Burger PC,Olivi A,et al.Intracrinial leiomyosar coma in a patient with AIDS[J].Neuroradiology,1999,41:35-49.
[5]Citow JS,Karanzler L.Multicentric intracranial smooth muscle tumor in a woman with immunodeficiency virus.Case report[J].J Neurosurg,2000,93:701-703.
[6]Shimareet Kumar,Mariarita Asnti,Gilbert Vezina,et al.Epstein-Barr virus-asssi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r of the basal ganglia in an HIV child: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ediatric and Develpmental Pathology,2004,7:198-203.
[7]朱庆庆.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现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583-584.
[8]刘红兵,董瀚基,黄书伟 .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_病理组织学_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分析[J].癌症杂志,1995,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