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葡萄在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中崛起
2012-01-23
本报讯(王文彪,特约通讯员柏斌) 近年来,云南省宾川县立足热区资源优势,强化工作举措,切实加大葡萄产业发展力度,全县葡萄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多元化加工流通、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宾川葡萄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至9 992.27 hm2,总产量30.69万t,总产值 21.57亿元;拥有葡萄专业村10余个,0.6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有400余户,每667 m2产值3万元以上的高效示范户屡见不鲜,形成了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具体措施:一是抓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宾川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和省州财政扶持资金8 068.83万元。其中大理州政府专项资金1 000万元扶持建设3 333.33 hm2水果自压滴灌节水示范基地,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资金450万元,新建葡萄贮藏保鲜冷库100余座;相继实施的“宾川县优质葡萄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葡萄避雨控病栽培”、“云南省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水果项目”、“云南省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等一批惠民富民项目获得补助资金6 010.83万元。为建立葡萄产业扶持发展长效机制,县财政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葡萄产业。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筑葡萄产业发展基础。宾川县加强水源工程、田间渠系配套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坡耕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骨干交通网络及通乡、通村公路路网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 640 km,基本形成了大水利、大交通的格局,加上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抓品种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措施。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葡萄新品种100余个观察和试验示范,筛选出早熟无核、大粒、品质好、耐贮运,适应宾川发展的优良品种。其中以优质耐贮运的红提品种为主的宾川葡萄不仅比新疆等主要产区提早40天左右成熟,填补了全国乃至世界红提葡萄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市场空白,而且具有丰产性好、果大均匀、整齐度好、色泽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分充足、营养丰富、耐贮藏运输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品种结构,通过全面推广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套袋技术,优果品率达98%。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推广物理杀虫灯1 700余盏、色板诱虫技术1 429.33 hm2、性诱剂诱虫技术 240 hm2、自压滴灌技术 4 126.67 hm2、葡萄避雨栽培313.33 hm2余。四是抓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葡萄“走得稳”。宾川县不仅成立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还投资360万元建成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2年1—10月,全县共检测葡萄样品1 466个,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73%;送检大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葡萄样品39个,合格率达100%。截至2012年10月,全县出口农产品备案面积达1.492万hm2,其中葡萄备案面积3 326.67 hm2。投资40余万元开发“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筹资20余万元精心编印《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3.5万份,免费发放给葡萄种植户。2012年8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 “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四是抓加工流通,确保葡萄“走得出”。在葡萄产业带动下,社会化服务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链不断延伸,基本形成了种植、生产、包装、贮藏保鲜、运输、酿酒、销售、出口等产业化经营格局。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一业兴带百业旺”。葡萄产业已成为宾川“种植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长,利益连结最紧,农民增收最快”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规划建设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61个,年交易额达5.6亿元。全县已建成大小冷库471座,库容量达12.8万m3,泡沫箱、塑料周转箱加工厂12户、生产线 83条,水果商品化加工企业4户、生产线15条。目前,当地不仅成立了宾川县水果行业协会和宾川县农业生产资料协会,还发展“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股份制实体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7个,发展会员20 184人;培育代理商、批发商和农民经纪人近4 000余人,带动成员2.65万户农户实现农产品销售产值达5亿多元。投资220余万元,建设开通了近百个网站(网页),与全国上百家农业网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出口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货畅其流。为拓展葡萄销售市场,提高宾川葡萄知名度,宾川县不仅积极支持葡萄销售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还在昆明召开中国宾川葡萄营销推介新闻发布会、举办2012中国宾川葡萄文化旅游节暨第18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充分利用CCTV7农产品宣传通道、《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开展宣传推介,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此外通过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先后与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超市合作共建葡萄直采基地482.67 hm2。五是抓品牌打造,确保葡萄“走得响”。宾川县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做好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著名商标认定、名牌农产品认定、出口农产品基地注册登记备案等工作,目前全县有25户企业注册了26个商标,其中有近20户企业注册的商标应用范围含葡萄,通过国家无公害葡萄产地认定面积766.67 hm2,出口葡萄种植基地备案面积3 326.67 hm2,“兴侨”牌和“缘成”牌葡萄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宾川相继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之后,2012年在第18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认定为全国早熟葡萄重要生产基地。据《云南省宾川县现代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2011—2015年)》,该县下一步将建设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园1 800 hm2,通过园区实施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优质水果基地建设项目、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水果(葡萄)项目等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效应明显的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园。计划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实现“十二五”末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33万hm2,农业产值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