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训练在脊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12-01-23林雪莹李惜华康绍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泻剂肛门脊髓

林雪莹 李惜华 康绍华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广东潮州 521011

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需要绝对卧硬板床休息,而脊髓损伤会导致部分控制功能的丧失,影响到患者的排便,缓泻剂是临床常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效果虽好,但缓泻剂的药理机制是通过改变人体肠道固有的生理环境和机能而达到缓泻的目的,长期重复使用缓泻剂反而会加重便秘。因此,临床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而无副作用的治疗便秘的干预措施[1]。2009年3月~2011年10月,笔者对200例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肠道功能训练的方法处理患者便秘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10月笔者收集脊椎骨折患者200例,男120例,女8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0±6.8)岁。其中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80例,腰椎骨折115例,均为不完全性截瘫。肛门指力刺激显示:肛门括约肌紧张,直肠下段有大量的硬便,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入选标准:受伤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无直肠或肛门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无直肠或肛门肿瘤;神志清醒能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系统的肠道训练在患者进食后开始进行,规律的排便训练可于患者开始正常饮食后进行[2]。

1.2.1 心理护理 徐青等[3]报道脊髓损伤中大约有1/3的患者认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要比神经源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更糟糕。笔者通过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患者个人、事业、家庭、社会经济及心理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给予患者充分的体贴、关心、理解及正确的引导,调动家属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家属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1.2.2 饮食指导 帮助患者理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说明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帮助康复的重要途径,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病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食物。

1.2.3 腹部按摩 示范、指导患者及家属按结肠的走向按摩腹部,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先从右下腹开始,顺着结肠解剖位置按顺时钟方向稍用力按摩腹部,利用重力的作用把肠道内的积便推至直肠,且有增加腹内压力促进排便的作用。每天早晚各1次,15 min/次,于餐后进行,因为餐后半小时是肠蠕动最活跃的时期,此时行肠道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4 肛门指力刺激 可根据患者受伤前的排便习惯每天或隔天进行1次,于每天早或晚行腹部按摩之后进行,但是每次行指力刺激的时间应固定,利于建立固定的排便习惯。首先患者应排空膀胱,行腹部按摩推便,然后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翻身时躯体保持轴线,以防加重原有的脊髓损伤。操作者修剪指甲,站于病床的右侧,患者的臀部应靠近病床的右侧,充分暴露肛门,以利于操作。操作者右手戴上手套,拇指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肛周也用石蜡油润滑,之后将拇指轻轻地伸进肛门约2~3 cm,用手指把直肠壁向肛门方向牵拉,再用拇指的指腹紧贴肠壁进行转圈式的按摩,来回各按摩15~20次(约2~3 min),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并使直肠腔扩张,从而刺激排便反射,促使粪团排出,也可配合肛门栓剂的使用。根据患者受伤之前的排便习惯,每天或隔天1次,有规律进行,直到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为止。

1.3 疗效评定

效果良好:患者经肠道训练后能排便,无需使用辅助药物,也没有计划外的排便;有效:患者经肠道训练后能排便,偶尔需使用辅助药物如开塞露等助于排便,计划外排便每周少于1次;无效:患者经肠道训练后不能排便,每次均需使用辅助药物协助排便,计划外排便每周多于1次。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25~90 d(平均40 d)的系统肠道训练,其中有100例效果良好,占50%,88例有效,占44%;12例无效,占6%。总有效率为94%。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脊髓,出现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椎骨折的患者因各种活动的障碍,再加上卧床的时间较长,患者的活动度减少,导致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便秘便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消除其焦虑、沮丧的心理,使其保持乐观心态,讲解便秘的成因、危害及对病情的影响,告知排便的目的及意义。饮食上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赵坚等[5]认为建立与进餐相联系的刺激反应性排便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次进行腹部按摩前应嘱患者排空膀胱里的尿液,以防尿液返流入肾脏。用手指指腹对直肠壁进行牵拉,给肛门括约肌以环状的方式进行指力刺激令其松弛,配合手法腹部推便,顺着结肠的走向进行按摩,结合肛门给予栓剂的方法能让患者一次排出当天的大便。

肠道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状况,加速患者康复,避免长期应用泻剂、灌肠等手段带来的并发症[6]。将肠道训练法用于解决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者的排便问题,建立定时而规律的排便习惯,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减少因便秘而带来的身体不适及心理问题,也可减少因使用药物而导致的各种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以减少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能早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张弢玲.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对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9(9):30-31.

[2] 徐明春.不完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紊乱的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0,30(19):3169-3170.

[3] 徐青,高正,王磊,等.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防碍: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83-86.

[4] 唐晓曙.空腹服用蜂蜜加肛周按揉对骨折患者排便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6):37-38.

[5] 赵坚,江仕君,邓丽君.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5(28):655-656.

[6] 黄海璋,何淑贞,陈秋玲.肠道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反射性排便的影响 [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06-107.

猜你喜欢

泻剂肛门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长期便秘怎么办
治便秘,用药不当毁肠子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藏药六味能消散配大黄缓泻剂治疗胆囊炎106例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