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秀亮从心脾论治小儿湿疹经验

2012-01-23余亮田知音王蕊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论治心脾内服

余亮, 田知音, 王蕊娟

李秀亮从心脾论治小儿湿疹经验

余亮, 田知音, 王蕊娟

李秀亮教授根据小儿特殊体质及中医药特殊优势,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力倡从心脾论治、内外合治小儿湿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湿疹/中医药疗法; 皮肤疾病,湿疹性; 心脾论治; 儿童

湿疹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从西医医学角度来说湿疹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为抗组胺剂,其主要作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而湿疹发病机制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多数情况下,抗组胺药物对疾病的过程无明显的影响,仅能缓解瘙痒,减少刺激。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可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但会产生严重副反应,不宜作为抗湿疹一线药物。其他如维生素和钙剂仅作为辅助性治疗,而仅以外用制剂治疗无法解决其难以治愈、易复发的特点[1]。祖国医学运用中医药治疗湿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不同体质及临床症状内外合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今就李秀亮教授从心脾论治治疗小儿湿疹证候经验,介绍如下,以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湿疹优势。

1 李秀亮从心脾论治小儿湿疹的学术思想

李秀亮教授结合小儿特殊生理特点,力倡心脾论治小儿湿疹,自创内服方连翘生地饮与外洗方爽肤洗,通过内服药物调其里之心脾神机,外洗药物驱其外侵之邪,共取合治速达之功。正如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1.1 小儿湿疹病因 中医又称为“奶癣”“胎敛疮”主要表现为对称发作,皮损多形,伴随剧烈瘙痒,因皮损部位及发病特点的不同而病名不同,如发于婴儿称“奶癣”,发于耳部称“旋耳风”,发于肘膝关节内侧者称“四弯风”等。临床以皮肤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若病程迁延则见苔藓样变,常伴有剧烈瘙痒为特征[2]。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多与免疫有关,临床上分为3型,即急性湿疹、亚急

性湿疹、慢性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内为母体胎火湿热遗于小儿;外为风、湿、热邪入侵,留滞于肌肤,损耗血络而发病,或小儿因乳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及辛香燥热之品,或衣着过暖等而发,其皮损有干湿之别。中医临床上常称之为干歛与湿歛,湿歛皮损常以红斑、水泡、糜烂、渗液为主,多为风、湿、热三证俱存;干歛多以皮肤潮红、干燥、脱屑为主,以风热入络居多,慢性湿疹多与血燥生风有关,但二者均有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的特点,致使患儿睡卧不安,神情烦躁,且迁延日久[2]。

1.2 辨证首重心脾 李秀亮教授认为湿疹的发生多责外感风湿热邪,内因体质多脾常不足。心热为火,脾多生湿,故多与心脾关系密切。《内经》病机十九条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喜躁而恶湿,五行属土,最易为湿邪所伤。心为阳中之阳,主血脉,藏神,五行属火,最易为热邪所伤。小儿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是“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明代儿科医家万全氏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心有余”。心属火、属阳,小儿体属纯阳,故在生理上心火、心阳自然相对有余,在病理上小儿心火易炽,加之小儿“稚阴”之体,脾胃功能相对不足,复因乳母过食炙煿之品,遗热于儿;外有六淫侵袭,或伤饮食,或感时气,积热煽动心火,燔灼肺经,积湿内困脾胃,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湿热相搏,外浸淫于肌肤,发为湿疹,所以对小儿湿疹,应以心脾为纲来诊治。选方:风热所致者,多以银翘消风散为主方;心经热炽者,多以连翘生地黄汤为主方;脾经湿热者,多以黄苓滑石汤或四妙散为主方;血燥生风者,多以养血熄风散为主方治之。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注意顾护脾胃,恐苦寒伤脾,临证中常选用淮山药等保护脾胃。

1.3 表里同治 李秀亮教授在运用清心降火,清热燥湿,养血熄风,健脾祛湿等法治疗小儿湿疹时始终不忘凉血解毒,祛风和营。“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六淫之首”。风常无形,有隙必趁,入侵于皮毛腠理之间,风为阳邪且善行数变,易于化火化热伤及营卫。《灵枢·本藏篇》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篇》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营卫充足,则腠理致密,皮肤润泽,外邪不易入侵;营卫失和,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外风易袭,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低下,易受风邪内侵,肌肤失养而发病。《灵枢·痈疽篇》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所以李秀亮教授在祛风,清热,解毒药之外,常配以和营之剂,如地龙、红花、丹皮等以调和气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4 内外同行 李秀亮教授始终坚持药物内服与外洗结合治疗。内服药物以连翘生地饮(连翘、生地黄、青黛、丹皮、玄参、蝉蜕、防风、白蘚皮、灯芯草、淡竹叶、山药、苍术、生甘草)为主方,外用药物以爽肤洗(黄柏、苦参、百部、白芷、五倍子、蛇床子、地肤子、千里光、冰片、忍冬藤、蒲公英、白蘚皮、紫荆皮、紫花地丁)为主方,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型给予加减,风重者内服药中加荆芥、野菊花、桑叶、牛蒡子、板蓝根等药,外用药中加苍耳、芦荟、女贞子等药以祛风清热、润肤止痒;湿重者内服药中加苍术、土茯苓、车前仁、木通等药,外用药中加黄连、枯矾以利湿;热重者内服药中加银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紫草、赤芍等药,外用药中加刺猬皮等以清热凉血解毒。煮约200mL,1次内服约30mL,每日3次,2日1剂。外洗方:黄柏、苦参、百部、白芷、千里光、忍冬藤、蒲公英、白蘚皮、紫荆皮、紫花地丁各25g,五倍子30g,蛇床子、地肤子各35g,黄连10g,枯矾6g,冰片(后下)5g,3剂;1剂煎煮约3 000mL,倒出药汁后加入冰片及枯矾搅拌均匀,切忌加入生水(可加入冷开水),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全身约15min或湿敷患处,毛巾擦干后直接穿衣,切勿再用清水冲洗。

2011-08-28二诊。患儿全身皮肤颜色较前转淡,精神及食欲转佳,烦躁及哭闹减,大便解之顺畅,小便稍黄,量较前增多,头面部渗出液减少,部分结痂开始退落,可见嫩红皮肤,舌红,苔薄腻,指纹止于气关。仍守前方,内服方中去野菊,加黄芩10g,茯苓12g,车前子12g,以清热利湿;外洗方中枯矾增到10g加强燥湿,各3剂。

2011-09-04三诊。全身皮肤红疹消褪,头面部结痂退落大部分,现出嫩红正常皮肤,唯面部及头顶少许渗液色淡黄,纳食可,时哭闹,舌红苔薄白,大小便正常,纹止于风关,守前方,内服方中去苍术、茯苓、黄芩、车前子,加赤芍10g,当归10g,黄芪12g以益气养血和营;外洗方中去黄连、枯矾,加刺猬皮10g,女贞子12g以清热凉血,解毒润肤,各3剂,后逐步调理而愈,随访至今患儿成长康健。

2 典型病案

郭某,男,6个半月,2011-08-23一诊。全身皮肤红疹及头面部糜烂4月余。刻诊:全身皮肤散在小红疹,高出皮面,疹间可见红斑,其母抱来就诊时以纱遮面,患儿烦躁哭闹尤甚,掀纱视之头面糜烂、渗液色黄结痂,除眼部、颧部、鼻唇外无完好皮肤,颧部、鼻唇发红,纳食不佳,大便黏滞,时干,三至五日一行,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色微黄,指纹沉滞止于气关。处方:内服方:连翘、板蓝根、玄参、白蘚皮、茯苓各12g,生地黄、栀子、青黛、丹皮、淡竹叶、苍术各10g,野菊花、蝉蜕、防风、灯芯草、木通各6g,淮山药15g,生甘草3g,3剂;煎煮前冷水浸泡20min,加水刚好掩住药面,水开后中火熬煮20min,1剂煎

3 讨论

小儿湿疹外与感受六淫邪气,内与自身体质及生理特点有关,运用内服与外洗治疗小儿湿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方中连翘、生地、栀子、竹叶、灯芯内泻心火,青黛、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丹皮、赤芍、生地、刺猬皮、女贞子凉血活血以和营阴,防风、薄荷、蝉蜕祛风透邪,引药达表以利卫表,苍术、茯苓、山药、黄芪燥湿健脾以厚土气,茯苓、车前子甘寒淡渗,少佐黄芩、木通既上清肺热,又下利湿热,导邪外出,此所谓上源清而流自洁,下窍通而湿自出,分消上下,以治病之因。黄柏、苦参、百部、白芷、千里光、枯矾燥湿止痒,五倍子、蛇床子、地肤子、白蘚皮、紫荆皮祛风散邪、忍冬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冰片清热解毒。内服外洗,正气得扶,邪气得驱,经气畅达,诸症俱平。

[1] 谢富军,何栋,蔡飞,等.湿疹的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3):57-58.

[2]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9.

610072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余亮(1985-),男,2010级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儿肺脾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E-mail:yuxinchengliang@sina.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08

R758.23

B

1674-3865(2012)04-0307-02

2012-06-05)

刘颖)

病例报告

猜你喜欢

论治心脾内服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