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012-01-22,
,
(山东交通学院,济南 250023)
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船舶类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产业发展和人才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大批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国内具有该专业的高校由原来的7所发展到30多所。仅在山东地区新上船舶工程专业的学校就有山东交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鲁东大学等。
老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见表1),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也较高。山东交通学院2006年成立船舶专业,作为年轻的本科院校来说,发展既不同于老牌院校的成熟完善,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单纯的技能培训,因此,如果照搬老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显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反,积极寻找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的路线、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力。
表1 相关高校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1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与老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相比,山东交通学院的毕业生往往处在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同时动手实践能力又不足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1 忽视生源差异,照搬老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作为本科院校由于专业发展时间较短,需要借鉴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的经验和发展模式。但事实上,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单纯照搬而不加修改只能妨碍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老牌院校课程安排偏于理论基础,开设了较多的专业课程,其对于力学、数学等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对于偏重工程实际的实践性课程多作为选修课,若学生如果自学能力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1.2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欠佳,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新专业的发展不成熟,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实验教学体系上。首先,实验师资力量不足,理论课教师兼职实验员工作;再者,校内外实习及实践基地建设薄弱,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老牌院校均有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本院只有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走马观花似地参观,丧失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1.3 教材陈旧,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
现有的船舶专业教材可选版本太少,内容常年没有变化,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单一,知识更新远远落后于科学发展,这也是造成学生毕业后上手慢,不能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教学师资力量有待于提高
本院船舶专业的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多数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指导;另外,纯学术性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
1.5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于完善
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本院在教师的师德修养、授课计划、授课内容、授课技巧、教学效果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但却很少涉及到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价往往局限于学分、理论课成绩等的硬性规定,而对于实践课程相关要求并不严格,学生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操作显得漫不经心,成绩评定多看报告,不重能力。
2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树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翻版”的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工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涵义,从上而下形成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不盲目跟风。根据本院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找出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定位原则。
2.2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的特点,因此需要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加以修改。
1)对大一新生开展专业基础教育,例如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我发展规划能力。
2)增加船舶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例如开设轮机方面的《船舶动力装置》、电气方面的《船舶电气设备》、海洋工程方面的《海洋工程基础》等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船舶总体意识。
3)适当调整专业课课时数,增设实用课程。例如《船舶振动》,有的同学表示学习难度较大,可以适当的减少其课时数;另外增设比较实用的课程,例如船级社常用的《船舶建造规范》;船厂生产部门常用的《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舾装工作常用的《舾装生产设计》等。
4)强调专业英语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建议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2.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开设独立实验课程,加大实践性环节训练课时数,重点增加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课时数,让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形成客观、理性的认识,了解课本所学如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毕业设计题目要新颖,富有挑战性,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完善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加强船舶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完成相关专业软件的购置,同时为学生提供专业软件培训。船舶07级学生先后有30人次接受过TRIBON软件培训,增强了学生就业信心。
3)拓展校外合作,创建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接触工程实际项目,学生毕业后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避免校企联合流于形式。山东交通学院的船舶专业实习校外教学基地目前有10多处,包括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游艇分厂)、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威海造船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山东省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福州海洋船舶研究所、青岛立行车船实业有限公司等,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加快由理论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2.4 师资体系的构建
开展专业教师“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依托再进修和校外合作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积累自身工程实际经验,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资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院船舶专业要求新进教师必须进入合作船厂一线实习半年后才能担任专业任课教师。另一方面,邀请船厂高工等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科研专题讲座,积极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 结论
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探索发现,本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多局限于山东地区中小型船厂,而经过两年的教学模式改革,2011届、2012届毕业
生提前半年就达到了85%的就业率,其中有多名学生被上海江南长兴重工、广州广船国际、澄西造船厂、文冲船厂、龙穴船厂等国有大型船厂录用。
[1] 黄亚南,刘大路,孙风胜,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船海工程,2011(4):48-50.
[2] 曾大新,周述积,张元好,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23(3):76-80.
[3] 谢永和,王 伟.地方性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27(4):45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