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治疗概况

2012-01-2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情绪大学生

魏 熙

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治疗概况

魏 熙①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原因;介绍了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即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体育疗法、音乐疗法。倡导自疗、教育及家庭治疗。

抑郁症;大学生;病因;心理治疗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或情感性障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有资料显示,10%~15%严重抑郁障碍患者为摆脱抑郁的折磨选择自杀。30%~70%自杀死亡的人与抑郁障碍相关,三分之二的抑郁障碍患者有自杀观念[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在5.5%~35.5%之间[2-3]且高于一般人群[4-5],自杀人群中约40%是因抑郁症没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所致[6]。可见,大学生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代医学与教育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和控制大学生抑郁的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抑郁症发生原因

1.1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9.7%,自由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同病率达66.7%,且遗传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但迄今为止,抑郁症的遗传传递方式并不十分清楚[8]。异常基因的表达或正常基因不能表达是多数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途径,但并非单纯遗传影响,环境可以通过心理机制(如应激)或生物学机制(如感染)来影响基因的表达[9]。

1.2 生理因素 体格较弱、性格内向、基础代谢率较低、动作反应较慢的大学生易发生抑郁,身体强壮、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动作思维敏捷、适应能力强者患病机会较少[10]。很多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都可以引起心情低落;一些物质包括成瘾物质如酒精、苯丙胺及相关物质、可卡因等,某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抗帕金森药、心血管药、口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类固醇类等,以及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磷杀虫剂等,对机体尤其是对大脑的直接效应均可引起心境低落,但引起抑郁的机制尚不清楚[1]。

1.3 人格因素 具有高依赖型人格的大学生,过于注重人际关系,当遭到人际关系失败或被他人拒绝时都可能导致抑郁。A ndrew等[11]研究表明,低自信个体的抑郁水平较高。Beck[12]认为,社会奖赏型人格者强烈需要被他人接纳、理解和支持,这种人过分注重与他人的积极交流,对人际关系事件敏感。自我批评型人格者,注重个人同一性和自我价值,在极端情况下,表现为强烈的成就欲和对环境的控制欲望,极易产生摄取型抑郁。具有自主型人格的个体关注与自己所持标准和目标有关的成就,一遇逆境就表现出自我批评,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总想着自己的失败从而变得抑郁。

1.4 认知因素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上的一些误区和认知性曲解,普遍地对生活经历产生扭曲的体验、消极否定性的自我评价、悲观和无助,引起行为和情绪上的症状[7]。据调查,抑郁情绪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及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持否定的评价),较非抑郁情绪者有更多抑郁的歪曲的认知,即在遇到人际关系与自我成就有关的问题时,常常偏激而又消极,容易引发抑郁情绪[13]。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因素主要涉及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的社会因素与消极的歪曲的认知相结合,就会产生抑郁情绪[14]。

1.5 环境因素

1.5.1 不良家庭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开朗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而缺乏凝聚力、沟通不畅、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则会严重阻碍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15],使其形成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缺陷,容易与现实产生矛盾、冲突。

一项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抑郁者都具有父母对子女多拒绝、多敌意、多批评、缺乏关注和情感温暖的家庭教养方式[16]。父母文化程度低者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惩罚也更加严厉,父母职业是工人、农民、待业或其他的大学生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17]。高校贫困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18]。此外,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期望值越高,心理压力就越大,越容易造成抑郁。总之,大学生的抑郁状况与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和父母情感表达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情感表达、家庭冲突和家庭月收入可能是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最重要影响因

素[17]。

1.5.2 学校生活压力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许多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在学习方面,学业压力,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考研等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均可造成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19]。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文化和家庭背景不一,人际关系复杂,大学生要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处理好与舍友、同学、教师、社团等的关系绝非易事,如果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抑郁[20]。一些大学生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着想,矛盾、冲突不断发生,又不善于自行调解;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自闭、逃避现实等。这些不适应带来一系列心理冲突,产生大量消极情绪,造成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由此引发抑郁症[19]。恋爱等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因素[20]。在没有成熟的心理和未来职业定向的情况下涉足爱情,极易导致恋爱的失败而又不会处理失恋后的情感,一旦失恋便感到绝望,产生抑郁[21]。

1.5.3 应激性生活事件 不少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1年内往往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使患者精神紧张的性质,被称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据报道抑郁症发病前约92%有生活事件,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事件更易促发抑郁发作[22]。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一种数量与反应的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积累达到一定阈值,则激活多对致病基因,导致抑郁症的发生[23]。

1.5.4 社会支持缺乏 大学生抑郁症发病前的社会支持明显缺乏[24]。客观方面,实际或看得见的帮助如物质的直接支持缺少;主观方面,能感受到的被关怀、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程度明显不足;再就是对支持的利用度不够,当大学生遇到挫折或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后大多“闷在心里”,没有采取及时合理的“宣泄”方式,或者说不会请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例如有些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脱离群体活动和生活,失去社会支持,一旦遇到挫折,倍感无助与悲伤,抑郁情绪无法排解而发生抑郁症[19]。研究表明,抑郁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高[24]。

2 抑郁症的治疗

2.1 心理疗法 是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治疗和人际治疗。认知治疗可帮助患病学生消除其由不合理认知导致的悲观失望的心理体验,促进其努力适应现实生活,改变导致抑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人际治疗包括自信训练、角色扮演、强化疗法、放松疗法等,可帮助患病学生改变人际交往中导致抑郁的行为方式[25]。这两种疗法都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急性期的症状和治疗慢性抑郁症状[26]。

2.2 药物治疗 用于多次复发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首次发作者按照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服药1年;2次复发者需服药3~5年;3次复发者需终生服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有: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及氟伏沙明等,属于SSR IS类药物。临床证实,此类药物较经典的三环类药物无不良反应且安全性增大;②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米氮平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③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米安舍林、麦普替林、瑞波西汀。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见效快,也可抗焦虑[27]。此外,还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2.3 体育疗法 体育运动对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神经衰弱症有明显的效果。每周3次、每次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或其以上的运动量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倾向。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和无锻炼习惯者在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7]。体育锻炼可缓解心理焦虑和紧张程度,使个体产生运动流畅体验和跑步高潮的愉快心境。尤其是在重度抑郁症大学生中,经短周期有氧运动处方干预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28]。研究证实,运动锻炼可使一些生物活性分子如促肾上腺皮质素、皮质醇、儿茶酚胺、阿片肽和细胞活素等的浓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善人的心境或情绪失调[29-32]。

2.4 音乐疗法 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如使血压降低、呼吸和心跳减慢、皮肤温度升高、肌肉电位降低、皮肤电阻值下降、血管容积增加、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等,从而明显地促进人体的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促进放松;还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等。所以,音乐可以对精神和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33]。

2.5 自我疗法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不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尝试自行治疗抑郁症。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排除消极因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改善内向、孤僻、不擅长交往的性格,还能让大学生更客观地了解社会现状、接受现实,培养应对冲突的健康心态与环境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抑郁的困扰[19]。

2.6 教育及家庭治疗 帮助患病学生解决在学校或社会中的问题。对学校的师生进行教育,不能对抑郁症学生产生歧视,倡导多与其交流沟通,帮助排除抑郁情绪。对患者家属进行恰当的教育,取得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协助并帮助其行为训练,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快康复速度,为抑郁症患者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

虽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症十分有效,但并不能防止其复发。故大学生抑郁症问题的关键在于预防,防止由精神焦躁、紧张转为持续的抑郁症状。预防要从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几方面着手。教育部门、卫生单位及家庭等应更多地关爱大学生,给予其足够的社会支持,加强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可开展加强大学生心理认知教育,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改善其人际关系,合理处理情感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情绪起落较大或曾有过抑郁体验的学生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他们陷入或再次罹患抑郁症。而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调整个体的期望,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强壮身体的同时转移消极情绪的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以完全抑制或消除抑郁。

[1]王彦恒.中西医结合论治抑郁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24

[2]张克让,罗锦秀,韩向明,等.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4-145

[3]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4]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02

[5]赵峰,白黎,李怡,等.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4):124-125

[6]陈淑萍.论大学生抑郁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J].泰山学院学报, 2006,28(2):95-98

[7]马静静.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249-250

[8]朱紫青,季建林,肖世富,等.抑郁障碍诊疗关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7-51

[9]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6

[10]史俊芳.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及与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1):21-22

[11]Andrew s B,Brown G W.Self- esteem and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The concurrent validity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measures[J].Journal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3,102(4):565

[12]Beck A T.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New perspectives//In P.J.Clayton&J.E.Barret(Eds),Treatment of depression: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approaches[M].Nework:Raven,1983:265

[13]陈树林,郑全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01-102

[14]L M etalsky,G A lloy L.Hopelessness depression:A theory-based subtype of depress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89,96:358-372

[15]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抚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6):553-555

[16]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1-333

[17]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70-76

[18]李艳红.高校贫困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7-28

[19]张建民,杨映兰.浅析大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148-150

[20]汤有国.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原因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2):102-104

[21]曹鸣岐.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2):58-60

[22]刘晓华.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关系概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13(3):347-348

[23]龚绍麟.抑郁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24]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603-604

[25]张玉芝,张永茹,张艳萍.综合疗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26例疗效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76

[26]黄生辉,陈林庆,贺思云.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概述[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6):51-53

[27]赵贤芳.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657-659

[28]文安.重度抑郁症大学生经短周期有氧运动处方干预后抑郁症状和心肺功能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17):3316-3318

[29]ChaouloffF.Effects ofacute physical exercise on central serotonergic system s[J].M ed Sci Sports Exerc,1997,29(1):58-62

[30]N iesM A,Motyka C L.Factors contributing to women’s ability to maintain a walking program[J].J Holist Nurs,2006,24(1):7-14

[31]S imen B B,Duman C H,S imen A A,et al.TNF alpha signaling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individual receptor targeting[J].Biol Psychiatry,2006,59(9):775-785

[32]Kaster M P,Santos A R,Rodrigues A L.Involvement of 5-HT receptors in the antidepressant- like effect of adenosine in the mouse forced sw imm ing test[J].Brain Res Bull,2005,67(1-2): 53-61

[33]鲁娜,邹为涛,张爽,等.音乐疗法对大学新生抑郁症的治疗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6):80-81

Cause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veD isorder of College Students.

W ei X i.S chool of ClinicalM ed icine,H ebeiM ed ical U niversity, S hijiazhuang050000,P.R.China

2012-01-25)

① 中国.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石家庄) 050000 E-mail:zgyy.awy@163.com

猜你喜欢

情绪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