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12月浙江省两次雨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2012-01-18尹跃虎张日佳徐锦山

浙江气象 2012年1期
关键词:西伯利亚降雪暴雪

尹跃虎 姜 盈 张日佳 徐锦山

(富阳市气象局,浙江杭州311400)

0 引言

因子,以期在今后的预报中有所应用。

暴雪是我国冬、春季节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常常给农业、林业、交通、畜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较严重的灾害性影响。我国学者对于暴雪的研究已有不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3]。国内关于暴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江浙地区的暴雪研究较为薄弱。

2010年12月中下旬,在浙江省出现了两次较为相似的雨雪天气过程,其中一次为暴雪,而另一次为小到中雪。本文利用气象常规资料和NCEP 2.5°×2.5°每6 h 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再分析资料包括风场、高度场、温度场、相对湿度和垂直速度对这两次天气过程的过程特征、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这两次过程的差异,进一步找出可能导致高强度降雪的影响

1 过程特征

1.1 降雪强度特征

图1是2010年12月浙江省两次降雪过程的过程雪深分布图。两次过程的雪深高值中心均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其中,15—16日(以下称12·15)过程的降雪范围较大,浙江省各站点几乎都出现了雪深3 cm以上的降雪。最大降雪中心在金华永康地区,雪深达20.3 cm,达到特大暴雪的标准;24—25日(以下称12·25)过程相比之下范围和强度都要小很多,全省除丽水缙云站达到3 cm以上(3.1 cm)的降雪外,其他各站雪深大部分在0~2 cm,浙江省多个站点未出现降雪过程。

图1 (a)2010年12月15—16日和(b)2010年12月24—25日浙江省雪深分布图(单位:cm)

1.2 过程演变特征

以两次过程降雪中心测站为例,12·15过程的降雪中心测站为金华永康站,该测站在12月12日就出现了降水,12月12日日雨量为18.7 mm,13 日日雨量为36.9 mm,14 日日雨量为3.0 mm,15日上午8:18降水中出现冰粒,8:40出现雨夹雪,10:03雨夹雪转雪;12·25过程的降雪中心测站为丽水缙云站,该测站在12月24日出现了日雨量为10 mm的降水,24日晚上19:14出现纯雪。两次过程均呈现了先下雨,再转雪的过程,但12·25过程的前期降水要比12·15过程弱很多。

2 天气形势

图2a为12月14日20时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上风速大于12 m/s的低空急流,图2a中可以看到,我国西北部40°N的位置有一个横槽,14—16日,横槽下摆,冷空气自北而南影响浙江省。同时,12—16日,700 hPa上浙江省中北部地区稳定存在一支东北—西南向急流,急流轴中心最大风速超过22 m/s,冷暖空气在浙江省汇合,产生大范围高强度的雨雪天气过程;图2a1为12月23日02时500 hPa的高度场和700 hPa上风速大于12 m/s的低空急流,相比较之下,冷空气强度比12·15过程要弱,700 hPa上仅在24日和25日两天存在东北—西南向低空急流,且急流轴偏平偏南,中心最大风速仅为16 m/s。

李勇等[4]指出,西伯利亚高压是影响中国冬季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与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密切相关,当它发展并向东南方向移动时,总是伴随着冷空气的爆发,造成中国许多地方的低温天气。朱乾根等[5]指出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温度存在明显负相关。图2b,2b1分别为12月15日02时和12月23日08时的降雪过程前期海平面气压场,这两个时期均为12·15过程和12·25过程西伯利亚高压发展的鼎盛时期,图2b,2b1中可以看出,12·15过程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067.5 hPa,12月13—15日西伯利亚高压南压,我国迎来一次强冷空气过程。12·25过程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为1057.5 hPa,比12·15 号过程要弱,23—25 日西伯利亚高压向东南方向移动,冷空气位置偏东。

3 水汽条件

图2 12月14日20时(a),12月23日02时(a1)500 hPa高度场,风羽表示700 hPa上风速大于12 m/s的低空急流;12月15日02时(b),12月23日08时(b1)海平面气压场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是导致强降水的必要条件。图3a,3b分别为12月12—16日、12月22—26日浙江省所在区域(118°E ~122.5°E,27°N ~31.5°N,下同)的水汽通量时间高度剖面图。12月12—16日有两次明显的水汽输送过程,一次在12日08时至13日20时,水汽主要来源于 500~700 hPa之间,中心位置位于650 hPa左右,中心值为14×10-5g·hPa-1·s-1·m-2,另一次在14日20时到15日14时,水汽同样来自中高层,中心位置位于600 hPa左右,中心值为12 ×10-5g·hPa-1·s-1·m-2;12·25过程水汽的传输主要集中在23日20时至25日20时,水汽主要来源于近地面层900~1000 hPa和中低层500~700 hPa,中低层水汽传输中心位于600 hPa左右,中心值为5×10-5g·hPa-1·s-1·m-2,水汽输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要明显弱于12·15过程。

图3 (a)12月12—16日,(b)12月22—26日水汽通量时间高度剖面图(单位:g·hPa-1·s-1·m-2)

4 动力条件

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强度越大,垂直速度越强,越容易将水汽输送到高空。这种垂直上升结构,非常有利于雪区上空抽吸作用的加强和强降雪过程的发生。

这两次过程的散度均有一个在降雪过程前和过程前期自下而上“-”、“+”和过程后期“+”、“-”、“+”的结构。这表明在降雪过程前和过程前期,低层辐合占主导地位,而随着过程的发生,系统的消亡,低层辐合减弱辐散加强。比较这两次过程的散度场,12·15过程的辐合非常强烈,辐合所在的高度从地面一直到400~500 hPa高度,中心位置在600~700 hPa,中心最大值为-1.5×10-5s-1,而12·25过程辐合则明显偏弱,辐合中心位置在700~800 hPa,中心最大值为-5×10-6s-1,12·15过程的辐合中心最大值为12·25过程的3倍。

图4b和图4b1为12月12—16日,12月22—26日垂直速度时间高度剖面图。从图上看,12·15过程两个降水时段和12·25的降水时段的垂直速度场整层都是负值(上升运动),12·15过程的最大垂直速度中心位于400~500 hPa,中心最强值为 -0.45 ×10-3hPa·s-1,12·25过程的最大垂直速度中心位于700 hPa附近,中心最强值为-0.2×10-3hPa·s-1。从中心强度和位置上看12·15过程都要比12·25过程要强很多。

图4 12月12—16日(a),12月22—26日(a1)水平散度时间高度剖面图;12月12—16日(b),12月22—26日(b1)垂直速度时间高度剖面图

5 逆温层

12月15日,从地面至500 hPa存在一个强的逆温层自南向北延伸,逆温层主要位于600~850 hPa,这一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900 hPa以上自南向北盛行的西南气流和暖湿平流,而900 hPa以下自北向南盛行的东北气流和冷平流所致。陈天赐等[6]指出这种中层暖湿平流在低层冷空气垫上滑行爬升所形成的平流,为大范围冰冻天气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张广周等[7]也指出强盛的西南气流叠加在干冷的东北气流之上,加大了垂直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这种流场配置对降雪最有利。12·25过程未出现逆温现象。

图5 12月15日20时(a),12月25日8时(b)温度沿120°E的高度剖面图(单位:℃)

6 结语

由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强降雪过程是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向南或者东南方向移动与强盛的西南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冷暖空气在浙江省交汇形成降雪,降雪的强度与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和西南气流的发展密切相关;

(2)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雪发生的必要条件,水汽供应越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越明显,垂直上升速度越大则更易产生强降雪过程;

(3)逆温层的存在加大了垂直切变,更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于强降雪的出现更有利。

[1] 赵斌,赵萃平,闫巨盛,等.河北两次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0,38(3):281-287.

[2] 苗春生,谢洁,王坚红,等.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大气科学学报[J],2010,33(3):257-265.

[3] 白人海,张志秀,高煜中.东北区域暴雪天气分析及数值模拟[J].气象,2008,34(4):22-29.

[4] 李勇,陆日宇,何金海.影响我国冬季温度的若干气候因子[J].大气科学,2007,31(3):505-514.

[5]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6] 陈天赐,陈贵发,穆晓涛.驻马店地区冻雨天气特征的分析和预报[J].气象,1993,19(2):32-36.

[7] 张广周,沈桐立,李戈,等.一次暴雪天气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象,2000,34(9):65-72.

猜你喜欢

西伯利亚降雪暴雪
1961-2020年兴安盟大到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970年~2018年根河市降雪时间变化特征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突降暴雪快出动,彻夜清除保畅通”等十二则
百年暴雪袭击美国东部
人工降雪
华盛顿进入暴雪紧急状态